众所周知,印度早就成为“打脸专业户”了。

据路透社消息,当地时间5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卡塔尔沾沾自喜表示:“在印度销售产品非常困难,但他们向我们提出一项协议,基本上愿意不向我们收取任何关税。”

要不说懂王藏不住一点心事呢,举手投足间就把印度给卖了,恨不得告诉全世界:印度把白旗提前递了上来。

印度真的对美国“跪了”吗

如果单看这一天的懂王发言,大家很容易以为印度早就想套上“全球最通情达理贸易伙伴”的头衔。但把时间往前拨三天,事情还真不是那个味。

印度真的对美国“跪了”吗

路透社5月13日消息称,印度提交给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一份文件显示,其要对部分美国制造的产品征收进口关税,以对抗美国对钢铁和铝产品征收的关税,也就是美国自今年3月起对钢铝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因为单是这一项就已经造成印度约76亿美元的出口受损。要知道,除了钢铝关税外,特朗普政府还宣布对印度商品征收26%的对等关税。

印度真的对美国“跪了”吗

这份WTO文件,在当时被视作印度硬刚美国的标志性动作。毕竟过去几个月,印度一直把谈判挂在嘴边,而这一回,不仅拉上WTO做中场裁判,还声称将“暂停减让”,准备用等值关税进行报复,来找回场子。

好家伙!结果斩钉截铁的对等反制、义正辞严的一纸文件,仅仅三天时间就变成了不收取关税,印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从“高关税警告”到“零关税承诺”的清仓大甩卖。

不过,阿三这尴尬操作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印度真的对美国“跪了”吗

早在2016年,印度曾明确拒绝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理由是“坚持自主,不接受外部主导的贸易架构”。然而印度前脚刚拒绝当跟班,后脚就想混进VIP通道。没过多久,印度就积极推动与美国达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希望通过个别谈判争取关税优惠。

印度真的对美国“跪了”吗

2018年,印度与俄罗斯签署防空系统采购协议,公开挑战美国《制裁敌人法案》(CAATSA),高调宣称“采购事务属于国家主权范围”,一番操作可谓是在美国的雷点上蹦迪。但美方释放要对此制裁的信号后,印度迅速“识时务者为俊杰”,向美方提交豁免申请,并暗示不会扩大对俄军购。

印度真的对美国“跪了”吗

2021年,印度推出“数字服务税”,直接针对谷歌、亚马逊等美国互联网巨头征税,称其为“主权税收权利”的体现。但美方指责其措施具有“歧视性”,并扬言采取报复后,不到一年时间,印度便主动下调税率,并在官方声明中表达希望“与美方共建数字规则”。

印度真的对美国“跪了”吗

不难看出,类似这种“先放狠话再悄悄认怂”的戏码,印度算是老演员了。

话说回来,印度突如其来的一百八十度急转弯,不是没有原因,本质上是其在面对现实时,实力和地位不济,不得不低头。

首先,印度误判了自身在美印关系中的“筹码价值”。近年来,美国确实将印度视为印太战略中的关键一环,尤其是在“对华遏制”背景下,印度被赋予了越来越多“地缘政治角色”。但这种角色,并不等同于经济谈判桌上的议价权。

印度真的对美国“跪了”吗

特朗普政府在贸易议题上的一贯逻辑是“赤字即敌人”。根据2024年美国相关部门数据,美印货物贸易总额达1292亿美元,美国当年对印度的贸易逆差为457亿美元,相比2023年增长了5.4%,甚至相较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的2017年整整翻了一番,印度也因此跃升为特朗普经常点名的“关税滥用者”之一。这种结构性逆差,使得特朗普在政治上几乎不可能在对印关税上示弱。

印度真的对美国“跪了”吗

印度想在这种背景下“抄中国的作业”,以硬碰硬手段换取美方回撤,等于是在错误的战场上打错了战术。中国的谈判之所以奏效,是建立在数年如一日积累的经济实力、市场不可替代性和战略坚韧上的,而印度误判了自己的“大国身份”,只能说打错了算盘。

其次,印度内部经济承压,不具备与美国展开实质性贸易对抗的条件。

截至2025年4月,印度通胀率上升至6.8%,创下两年来新高;卢比兑美元汇率跌破1:85,资本外逃压力骤增;财政赤字率超过7%,而其外债总额已突破6200亿美元,高于国家外汇储备总额(约6000亿美元)。在这种经济基本面下,印度如果对美国展开实质性贸易报复,将面临资本市场动荡、投资信心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印度真的对美国“跪了”吗

要知道,美国仍是印度最大的出口市场,仅2024年,印度对美出口额达到874亿美元,占其总出口的18%。一旦美方在谈判中祭出狠辣制裁,印度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将首当其冲。在这种双输概率极高的博弈格局中,印度的调整空间非常有限。

印度真的对美国“跪了”吗

第三,印度低估了自身体系能力的不足,导致战略目标与实际能力脱节。

以WTO反制文件为例,从政策发布到具体反制清单的推进、从国内产业支持到外交协同,印度官僚系统存在显著延迟与内耗。据彭博社此前报道,印度曾在2019年就准备对美国28项商品加税,但清单迟迟无法敲定,主要原因之一正是“各部门数据口径不一致”与“关税调整对国内选民影响过大”。

印度真的对美国“跪了”吗

与之对比,中国在面对美方极限施压时,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海关、商贸、国资、外管等多个系统形成协同动作,节奏更可控。

最后,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印度始终游离在“新兴经济体”和“地缘战略支点”两种身份之间,缺乏统一自洽的发展战略。

在技术上想要“自立自强”,在制造业上想复制中国路径,在外交上又依赖西方安全框架,但每一项任务都需要系统性投入,而印度的政策始终在口号与执行之间打滑。

印度真的对美国“跪了”吗

此次对美“报复-让步”的快速切换,就是这种国家困境的又一次集中暴露:想要强硬,但没有代价控制机制;想要谈判,但又急于求成。最终局面就变成:算盘倒是打得飞快,算盘珠子却全掉在地上。

外交博弈从来不是靠喊口号取胜,更不是比谁先摆出架势。印度这次从“关税反击”到“主动清零”,不过是它长期在大国博弈中左右试探但力不从心的又一次缩影。如果每一次博弈只靠迷之自信,没有真正实力,就别怪人家狠狠拿捏你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