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著名播音艺术家、全国首批播音指导之一、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第一代播音员陈醇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1岁。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 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陈醇的声音就通过广播出现在上海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他所播讲的《红岩》《烈火金钢》《万山红遍》以及《铁道游击队》等许多作品更是传遍全国。 1 现场直播,上海生活 陈醇是北京人,1951年,18岁的他高中毕业,当时中央广播局招考播音员,他报了名,考试后被分配到徐州台。1953年,陈醇进入上海台。此后,他的名字也与上海解放后的众多历史事件联系在了一起。 1954年,21岁的陈醇接到自己播音生涯中第一个艰巨任务——播读我国第一部宪法;1955年印尼总统苏加诺访沪,在上海人民广场举行欢迎大会,由他现场进行采访;1956年“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大会,陈醇在南京路现场作实况转播……
陈醇生前回忆起半个多世纪前做节目的往事时曾表示,在录音设备稀缺的时代,任何节目都是“打开话筒,现场直播”,不只是主持人直播,连唱歌表演的艺人都是来播音室直接现场表演。“当时我们上海台的语言很多的,比如广东话播音、闽南话播音等。我来(上海台)时,上海台已经搬到北京(东)路2号,在外滩那儿。那时上海台比较先进,播音间也漂亮,有空调很通风,设备都很好。”他说,“我什么都做。刚开始时,每天在华东台第二套报物价,小米多少钱,面粉多少钱,一尺布多少钱。”
在播音工作传帮带中,陈醇也贡献颇多,敬一丹就是他的弟子之一。他在原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担任过教学工作,并在1990年创建了浙江传媒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是一代播音教育家。他还是上海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业务指导委员会的专家。陈醇发表了不少论文,凝练了不少理念要诀。 陈醇的学生、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播音员王涛说,老师总结的有声语言艺术表达“五字经”:“情、意、味、畅、准”,“记得有一次,他指点我朗诵古典诗词的作品,他说不能简单地用现代白话文的音律去处理古典诗词,我们要去多查资料,多问究竟,找到它的源头,然后准确地表达出来。”
曹可凡、臧熹等缅怀陈醇 2 听君细陈,如饮甘醇 作为一位著名的播音艺术家,其播音作品涵盖了广泛的文学领域。他的代表作包括中短篇文学作品如《好啊,外滩!》《白杨礼赞》《愿化泥土》《琵琶行》以及长篇小说《烈火金钢》《难忘的战斗》《征途》《红岩》这些作品不仅在广播中反复播出,成为保留节目,而且还在全国有关评比中获奖。
陈醇手稿 除了文学作品,陈醇还朗读并出版了多种音像制品,包括巴金作品朗诵专辑《海上的日出》、徐志摩诗歌朗诵专辑《梦中的康桥》等。他先后为北京、上海、浙江、吉林、湖南、广东等多家出版社朗读的音像制品逾百种,进一步丰富了他的艺术生涯和贡献。陈醇的演播,磅礴时尽显北方性格的豪爽,细腻时又有江南生活的灵动,同是朗诵大家的孙道临曾评价陈醇:“听君细陈,如饮甘醇。”
陈醇经常说,备稿不单要了解“上情”,还要扎根“下情”,广袤的现实生活中有最丰厚的滋养。“一部小说,如果你要播得真、播得好,得看你花的力气有多少。”有一本书叫《挺进苏北》,当时陈醇跟着作者“挺进苏北”,把苏北走了个遍。再比如在准备《万山红遍》时,陈醇特意前往南京,请作者帮他们画地图,进行人物分析。
在播讲文学作品时,他总是全情投入,甚至还会在播音室里手舞足蹈。陈醇的演播不仅获得听众的喜爱,还得到原作者的认可,巴金在听到陈醇播讲他的作品《愿化泥土》和《怀念萧珊》后,甚至称赞陈醇的播讲“比自己写的都好”,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一段佳话。两人熟识后,陈醇常询问巴金还要听哪些作品,然后录制成磁带送给巴金。据巴金家人讲述,后来这些磁带伴随了巴金最后的时间。
陈醇与巴金
陈醇的声音被几代听众熟悉和喜爱,成为经典之作。2019年10月,他被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授予“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荣誉称号,这一荣誉充分肯定了他在播音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吴翔
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小开
新民晚报文化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