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64年,距离永历皇帝、郑成功、李定国相继死去已经过了两年,盛极一时的大明走向了末路。此时,明朝临国公李来亨等人的日子很不好过…… 在清军刚入关不久时,清八旗军和吴三桂所部关宁军战力正值巅峰期,在入关一年内把李自成从山海关赶到了湖北九宫山,几乎跨越整个北中国,又在李自成死后俘虏弘光皇帝,一年之后在四川阵杀张献忠。 明军、大顺军、大西军在鼎盛时期的八旗面前俨然是战斗力只有5的渣渣,在那个八旗饮马长江北,城头改换清字旗的时期,诸如钱谦益等平日里以文天祥、岳飞为榜样,标榜气节的明朝高官名士们……因为水太冷等难以克服的困难选择了投降。 01 而李自成死于九宫山以后,大顺军余部和明朝的关系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势不两立。当时,清廷已经控制了长江以北,弘光朝廷覆亡,南明隆武政权在福州建立。 李过曾想与清方谈判,李自成的妻子高氏也想过归降清廷,但终究因为剃头发的事没有谈拢,加上大顺集团的高一功主张联明抗清。在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广巡抚兼佥都御史堵胤锡等人的主导下,高一功、李过为首的大顺军余部归顺了南明政权。 南明隆武帝即命其军改称“忠贞营”。 在十数年的与清廷的大小战役里,以大顺军余部为主的“夔东十三家”占据川东以及鄂西等地与清军斡旋作战。 而所谓的“夔东十三家”,它指的是大顺老营即忠贞营郝摇旗、刘体纯、袁宗第、李来亨为主等联合其他抗清武装王光兴、谭诣、谭弘、贺珍等人,以兴、房、竹、巫、奉一带为根据地,坚持抗清的武装势力。 在永历朝廷全面崩溃之前,夔东明军一直能够对湖广川北清军起到牵制作用,但是碍于彼时清廷和盘踞西南的永历朝廷对峙,清军也无法腾出手来围剿夔东明军。

02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孙可望挑动内乱失败降清以后,清廷洞悉明军在西南的部署,大举向西南发起进攻。 1659年,大明永历朝廷彻底崩盘,熟悉四川军务的蜀王刘文秀被雪藏昆明,不久郁郁而终,李定国在云、贵、川三省一败再败,永历皇帝逃入缅甸。 李来亨、刘体纯溯流而上反攻重庆,希望引回南征清军主力,解救永历朝廷,在李来亨等人的猛攻之下,明军一度几乎拿下重庆。 “高民瞻在重庆时,会夔门诸逆狂逞犯城,竟弃城逃遁,赖大兵救援始解。” 高民瞻就是当时清廷的四川巡抚,明军当时进攻重庆,高民瞻在明军旌旗蔽天的威吓之下,吓得弃城逃走。而在战役的关键时期,明军的后院又烧了起来,谭弘、谭诣发动兵变降清,局势逆转,明军战败无奈撤退。

03 此后不久,清军才发动了对已经是爝火余烬的大顺系明军大总攻,史称“三省会剿”。 四川、湖广、陕西三省会剿由清四川总督李国英首先提出: 今大兵远伐,六诏敉宁;而诸寇尚负固弄兵,阻我声教,......逼处内地,有同养痈.……且楚、郧、秦、蜀处处设防,旷日持久,息肩无期.……惟祈立奋乾断,敕行进剿,俾屡年逋诛之巨寇速就殄诛,……庙堂之上酌定师期,三省士马同于是日进发.…… 在基本收拾掉永历朝廷以后,李国英的计划得到了朝中大佬们的拍板,经过清廷一系列的筹划部署,于1662年12月兵分三路,开始逐步蚕食夔东明军驻地,在此之前,满清曾多次送出书信派出使者,并以时势不可为和封爵引诱,希图招降李来亨和刘体纯等人。 这些举措的确动摇了部分人的决心,但几个夔东明军首领却均不为所动。

04 由此,在1663年正月,夔东之战正式展开。 战役初期,明军表现的并不如意,袁宗第首战失利,贺珍之子贺道宁见势不妙投降,郝永忠、刘体纯等援军被分别堵截,袁宗第再战不敌接连败走,与郝永忠合兵一处后向李来亨驻地撤退。 在此过程中,遇上了前来进剿的清陕西提督王一正,他手下带的兵是陕西绿营兵,甘陕绿营向来有绿营人形高达的势力,在日后平定三藩中,作为作战主力军,也是表现突出,作用巨大。 此时的明军,在接连战败中士气低落,处于残血状态,加之兵力不足,天时地利人和都没有的情况下,不出意料的被绿营军打败,为了打破节节败退的局面,袁宗第、郝永忠二人只得放弃经营多年的据点向李来亨部会合。 此时前来进剿的的满清军伍士气正盛,试图毕其功于一役将盘踞川东湖广多年的明军一举荡平。在情势逐渐恶化的情况下,夔东三部明军在李来亨的主导下计划向东打破清政府的包围圈。 当年七月末,李来亨等人率部神抶电击,曾经的同僚董学礼向东逃窜,游击、守备、千总等被击杀者也不在少数,这样一来,东线清军攻击受到了一定的阻击。 尽管明军在东线取得了重大战果,但受制于兵力和粮草供应不足,西线的战事胶着不下,始终无法扭转被动局面从而打破包围圈,而急于剿灭夔东明军的清廷终于派出了满八旗,分别从北京、西安赶赴西南支援战事,夔东明军的压力骤然剧增,情势迅速恶化。

05 期间众多坚持抗清近二十年的夔东明军领导者,在内外困顿中接连投降,此时的明军,再看不到明天和希望,即便曾誓与清廷势不两立的王光兴,也选择了率部投降。 而不肯投降的刘体纯感到大厦将倾,全家自缢而死,郝永忠、袁宗第战败不屈被杀,随着夔东诸军或败或降,湖广一带,也只剩下李来亨一部。 即便走向山穷水尽,李来亨和他的余部仍然不屈服,1664年春,自以为胜券在握的清靖西将军穆里玛,兵临茅麓山下后旋即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势,李来亨指挥若定,以山险作为屏障多次痛击满八旗,更击毙了包括穆里玛儿子在内的数位满八旗高级将领。 由于用满八旗强攻实在肉疼,穆里玛改变心意,驱汉军绿营为头阵,满八旗督战,利用茅麓山地区粮草供应困难的情况将战略转向长期围困,而在这一策略下,清军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李来亨部明军粮草日益供应困窘,当年入夏,迫于清军围困压力,李来亨率军奋死突围,即便明军悍不畏死作战英勇,但在兵力处于压倒性劣势的情况下被接连击退,李来亨率部退守阵地。 此时的李来亨和所部明军已无退路,或降、或战竭而死,显然,他们选择了后者。 入秋时分,明军阵地的粮食已经尽数消耗,李来亨知道,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大明也走到了尽头,他并没有选择出降,他焚毁了房屋,自焚身亡。

06 在李来亨壮烈殉国之后,所部军士,几乎都选择了在混乱的交锋中力战而死,至此,大陆上最后一支以明军为号,以恢复明朝为旗帜的军伍彻底覆灭,值得讽刺的是,带兵围剿的李国英,是根正苗红的大明军队出身,而李来亨,则是大顺军的遗部,李自成的侄孙。 有遗民曾道是:“望故国兮霜露零。曲不成兮心已碎,书不尽兮泪先零。” 早在大顺军余部被剿灭的十几年前,田见秀、李过这些将领并不是没有尝试过和清方接触和谈判,始终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剃发易服。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在明末,这个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剃发易服所激起的反抗,远超历代。而无论是大顺军或是大西军,对于这方面的认同并不比文人士大夫差多少。 而换在大顺诸将的角度来看,与明朝统治者曾经的矛盾,也不过是阶级矛盾,而在对华夏衣冠礼制这方面,却有着一样的认同。 况且,即便是作为反明的农民军,本身就是明朝子民,心中多少也有着对于明朝的正统观念,《客滇述》记载,即便是张献忠,在死之前,也对养子孙可望说:“明朝三百年正统,天意必不绝亡,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国破家亡、衣冠不存,他们不愿摧眉折腰,卑躬屈膝;不愿投机倒把,乞来安逸;更不愿削发易服,改换门庭。在山穷水尽之时,原大西军、大顺军将领们纷纷站在大明的麾下,誓死抵抗。 他们的故事,起始于一个政权的勃勃兴起,结束于另一个政权的日暮西山。 同年九月,大明最后的孤臣张煌言拒绝清廷劝降,被杀于杭州官巷口。明朝的旗帜在内地彻底倒下,而这些为此付出生命的人,只留下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湘桥蓬蒿人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