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印度总理莫迪来华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这是他时隔七年再次来华。在之后举行的中印两国领导人会面中,莫迪表示,“印中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共识远大于分歧。”他还强调,中印加强合作十分重要,两国合作“将使21世纪真正成为亚洲世纪”。

中国和印度是两大东方文明古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今年是中印建交75周年,多年来,中印双边贸易额不断攀升,从2000年的不足30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的1385亿美元,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合作也不断拓展。

谢卡尔·辛哈 (Shekhar Sinha)是一名印度退役中将,退役时担任印度西部海军司令部司令(Western Naval Command),而该司令部被视为“印度海军利剑”。近日,他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二战中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东方国家,其战争贡献并没有得到准确反映。如今,国际秩序正在发生变化,东方国家快速赶超,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变小。而随着新兴国家崛起,他们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他认为,世界正在变得多极化,未来并不是由某一个国家主导,“时代在变化,联合国也必须进行改革,除非它能正确代表世界各个地区的人口和权力。”

印度退役中将:新兴国家需要发声

印度退役中将谢卡尔·辛哈。摄/南方周末记者刘佳伦

“东方战场被忽视”

南方周末: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你如何评价中国的角色与贡献?

谢卡尔·辛哈:中国在二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中国军队,还有中国人民也在支持抗战。几乎每一个人都在自己范围内进行了斗争。

抗战胜利使中国摆脱了被他国殖民的命运,结束了一系列殖民历史。从那时起,中国人民意识到自由的重要性,并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自由。

中国的抗战不仅帮助盟军迅速战胜敌人,也帮助了其他东亚国家不再被外来殖民者控制。尽管盟军赢得了战争,但包括英国、美国、法国在内,他们意识到,不能再继续维持殖民统治。像印度和许多国家都是在1947年独立。所以,中国抗战的胜利也帮助许多国家去殖民化。

南方周末:中国、缅甸和印度等人民曾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但在西方国家的历史书中,东方国家的贡献往往未被重视。对此,你怎么看?

谢卡尔·辛哈:确实如此。你知道,我们之中都曾是某些国家的殖民地,东方国家随着盟军一起战斗。

以印度为例,尽管当时整个武装部队里90%是印度人,只有10%是英国人,但是他们仍称之为“英国的胜利”,因为印度当时在英国统治下。

在中国也是类似的情况,是中国人在坚持抗战。他们想保持一种优越感,没有人愿意告诉下一代:看,这场胜利实际上属于中国或印度,没人愿意说这个。这是人们的固定思维。

但是到现在,我很高兴印度和中国在讨论这个问题,在庆祝这场胜利。中国开始思考应该让下一代知道他们拥有这场胜利。像你们这样的媒体人,将这个故事写出来传播出去,进而推动教科书得到修正。

“新兴国家需要发声”

南方周末:正如你刚才所说,国际秩序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和印度在新的国际秩序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有学者提出,联合国必须进行改革,否则它将被其他组织所取代。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谢卡尔·辛哈:我认为这非常正确。当前,联合国基本上是由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主导的。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兴国家崛起,他们也需要在国际上发声。而过去四五年,联合国几乎无法发挥作用,没有任何一个国际组织真正运作良好。世界贸易组织(WTO)实质上也在崩溃。

时代在变化,联合国也必须进行改革,除非它能正确代表世界各个地区的人口和权力,否则人们不会轻易遵守。我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变化,世界正在变得多极化,并不是由某一个国家主导。

南方周末:有的国家对国际秩序的变化感到担忧。比如,有的国家总是强调,要支持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谢卡尔·辛哈:大家都在说“基于规则”,但是有多少人遵守规则呢?缺乏执行的方法,也缺乏监督的机制。仅仅制定一个规则是不够的,规则如何被执行才更为重要,而这些恰好没有发生。

西方国家确实感到担忧。因为他们担心原有的优势地位将会下降。他们担心中国、印度和日本将有更多的话语权,而美国的时代即将过去。其实太多国家也很难达成共识,让196个国家全都坐在一起,那是永远都无法实现的。所以我认为,我们需要区域性的(共识),例如印度洋区域、南海区域、太平洋区域、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区域等。每个区域国家规模不大,更容易管理,也容易达成共识。这就是多极化。

比如,当前太平洋发生的事,印度并不在意,而中国更关心,因为那是邻近地区。同样地,在印度洋发生的事,中国可能不太关心,反正离得远。因此,印度洋国家保持了某种团结,无论是经济、安全,还是教育合作,这些都在发生。为了开展更高层面的合作,必须建立信任。为此,信任必须建立,当前,没人信任对方,这也是问题所在。

南方周末:你对于新国际秩序的期望是什么呢?

谢卡尔·辛哈:国际秩序不会消失,它将继续存在。但这个秩序应该以更小的规模存在。比如某些国际秩序是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制定的,像布雷顿森林体系。当前世界,所有国家货币都要有黄金储备。你拥有多少黄金,才能发行多少货币。而美元是一个例外。美元印刷没有限制,它没有黄金储备作为支撑。所以现在美国有几十万亿美元赤字,他们是怎么管理印钞的呢?谁为美元埋单呢?是那些购买美元的人。所以这个体系必须停止。你会发现,现在俄罗斯的石油贸易是用所在国货币进行的,中国用人民币购买,印度则用卢比购买。我认为这是第一个应该被改变的地方。

“是时候忘记分歧了”

南方周末:随着中印关系回暖,例如印度的朝圣者去到了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此外,普兰和文吉边境贸易口岸重新开放。你怎么评价这些变化?

谢卡尔·辛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变化,因为在印度教中,朝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神圣行为,它曾因水域冲突而被停止。而贸易口岸的开放,也会让双方受益,尤其是边境居民。边境居民与冲突无关、与纷争无关。随着中印双方在边境修筑道路,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也在改善。

据我了解,当前不只有一个口岸开放,很多边境居民售卖各式各样的日用品、农特产品,不仅明显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也让双方都从中获利。

南方周末:你对未来中印合作有什么期望?未来应该在哪些领域加强合作?

谢卡尔·辛哈:你知道,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向神祈祷的问题。事实上,即使在关系不好的时候,我一直在印度媒体上写作,我也曾和四川大学教授一起合作,曾在中国媒体上发表过文章。我们当时提出的建议,正如现在所发生的事情一样。

首先我认为需要改善民间关系,不要制造负面印象。我一直告诉我的读者,中国人民非常友好。从十年前开始,我就来过中国了,可能累计有10-15次。中国人非常友好,心地温暖,就像很多印度人一样。

我们可以鼓励民间旅游,但如果政府不发签证,他们要怎么出发呢?如果政府有很多担心,不能一下子开放给所有人,那么就从学者开始,允许两国学者们去教学机构、智库之间进行交流。

此外,我们还可以举办佛教会议。虽然有很多人可能并不信仰宗教,但他们信仰佛陀,信仰他的教诲。印度人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中国人对印度也了解不多,当前两国民间互动并不多。当两国之间有更多的民众交流、学者交流以及宗教旅游等,我相信情况就会改善。

南方周末:事实上,中国和印度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以及在二战后成为新兴的国家。你如何看待中印两国未来关系走向?

谢卡尔·辛哈:中印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总人口达到了28亿,几乎占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如果两国能团结起来,那么他们在科技、农业、服务业,以及军事合作方面会取得很大的成就,足以将西方大国排除在这一地区之外。这都是有可能出现的。为了达成这一点,这两个国家必须达成共识。

现在是国际秩序剧变的时刻,东方国家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他们正在赶上西方或者中西差距变小了。当然,我并不是说美国在衰退,美国的军力现在超过了中国、印度、日本的总和。但差距确实在缩小。我认为,未来不会再是由西方主导的世界,可能由东方来主导。

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如果你观察全球,像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所以我认为,现在是时候忘记分歧,让我们人民共享繁荣了。

南方周末记者 毛淑杰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子健

责编 姚忆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