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曾经力推过的年代剧,几乎每一部都有不错的收视成绩,这和这几年的国情民意有很大关系。
2月3日开始播出的《六姊妹》成绩也不错,从上线开始截止到2月6日,收视率一直稳居第一。
收视率一路飘红,不代表背后的评价都是统一的,《六姊妹》同时承载小说原著改编后被拿来审视对比的任务,因此对这部剧的评价也就褒贬不一了。
年代感不能仅靠滤镜
对于《六姊妹》这部剧喜爱的观众就不用评说了,这部分观众大多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几乎都是从这个年代中走过来的。
年龄也都和剧中扮演奶奶的奚美娟的年龄差不多,在现实生活中也都是已经做了奶奶爷爷的人了。
因为吃过那个年代的苦,所以对于反映那个年代的影视剧作品,这部分人群本身就是自带滤镜去观看的,他们不会在意剧中的情节够不够完美,人物设定能否立得住,也不管演员选角是不是符合剧情要求。
这部分观众是年代剧的头号粉丝,只要有播出他们绝对首当其冲。
但是年代剧要想不断获得市场认可,不断取得更好的成绩,绝不能让自己呆在这些“铁粉”的舒适圈里,而取得较为年轻人的认可才是进步的关键。
赞美的话让人舒适,只有贬低的言论才能让人吸取经验,在《六姊妹》的批判声中虽然不能说所有的意见都要听取,但是有些观众的意见还是非常中肯的。
比如说年代剧的滤镜使用问题,几乎所有的年代剧在打造年代感的时候,都增加了“泛黄发旧”的滤镜,而且在人物妆造上也都喜欢利用马尾辫、夹克衫、大波浪卷等元素,来表现“年代感”。
这些问题在《人世间》里有过,在《小巷人家》里出现过,现在又用在了《六姊妹》中,如果单看一部剧还好,但是要把这几部剧放在一起比较,这些元素就会让观众产生年代审美疲劳。
而《六姊妹》从开播到现在,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似乎是最大的,几乎每隔几个镜头都要给搪瓷缸子、麻花辫等年代道具一个特写镜头。
似乎离开了这些物件,唯恐观众不知道这是一部年代大戏一样。
在这一点上可以参照同样具有年代感的电视剧《山海情》,这部剧就是不过度展现特殊的物件,而是将重心放在剧情表述和人物上,通过讲好每个小家庭的故事,来凸显这个年代感。
也就是说可以有年代感,但要掌握度,不要让这些作为“搭配”的道具占据观众太多的注意力。
要回忆不要一味苦情
“忆苦”是为了“思甜”,但不能为了“思甜”,而一味地追求“忆苦”。
《人世间》里最苦的角色要数“郑娟”了,但是她的苦也是为了衬托她的坚强,而且郑娟的苦也只占了很少的笔墨,最后还是为了表达对生活美好追求的向往。
在最苦的郑娟身上,导演尽量用最美的镜头展现,包括没有多余的裤子穿时,郑娟的出现都带着一身的光晕,这就是导演用最美的视角呈现给观众的。
而导演想要表达给观众的,恰恰是想说当时那么艰苦的条件,但在郑娟心里都是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恩和幸福。
在《六姊妹》这部剧中却只看到了那个年代的“苦”,却没有“苦中作乐”的乐观,实际上奚美娟扮演的奶奶算是剧中唯一一个“乐观”的人物。
她是从老家逃荒而来,她满足于儿子家里的生活,她带着家丽在山上挖野菜时表现出来的豁达,实际上就算是人物的“小高光”。
但是影视剧作品中除了画面表达的意思外,画面配色以及音乐也属于另一种语言,这个时候画面呈现的色调依然是压抑的,这就说明在导演看来,吃野菜是一件很苦的事。
当然对比吃肉而言那个时候吃野菜是苦的,可是这样的表达方式却和奚美娟奶奶呈现的状态相违和,一边是奚美娟乐观地告诉家丽:“给你弄好吃的”。
一边又表现的很压抑,这就不知道导演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情绪了,这就让观众感觉到矛盾,有点“为了苦而苦”的味道。
网文写风是败笔
众所周知《六姊妹》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虽然电视剧才播出了几集,但是看过原著的都知道,剧中对小说的改编幅度还是挺大的。
年代剧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观众不怕平淡,现实生活中本来就没有那么多反转剧情和矛盾冲突。
就像《小巷人家》一样,家家户户的日子就是那么平平淡淡家长里短,每一个小家庭都是在日复一日的小吵闹中,感受人间烟火。
但是从《六姊妹》的剧情介绍来看,似乎想要冲刷一下这个“平淡”,想要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年代剧,于是将汤家三兄弟设计成了最大的反派。
有了反派就给三兄弟的命运增加了反转,观众在前两集里已经“见识到”了汤家弟兄几个的坏,从无中生有到挑拨离间,那个年代能做的恶他们几乎都干了。
到后期为了增加故事的可读性,汤家的弟兄挨个遭到了命运的“报复”,先是汤老大受伤成了瘸子,汤老二又闹离婚,到汤老三直接被改成了要靠胰岛素维持生命的病秧子。
再看另一边被汤家欺负一辈子的六姐妹,却把日子越过越好,这样的剧情设定真的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吗?这样的复仇真的能说服那些年代剧的观众吗?
其实未必,因为观众都知道被生活的暴击不会躲开好人或是坏人,命运的捉弄不挑对象是否善恶。
就像善良的“周炳坤”依然会遭到诬陷,但依然保留初心,这才是生活最真实的样子。
观众喜欢年代剧是因为想要看到生活真实样子,不要让那些“滤镜”和“爽文情节”掩盖年代剧的内核,因为怀旧的滤镜永远不能打动观众,只有真情实感才可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