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海宁市斜桥镇退休干部徐汉松向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捐赠了一册1937年版的《毛泽东自传》。捐赠仪式在海宁市档案馆(史志研究室)举行。

1936年7月至10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陕甘宁苏区访问。其间,毛泽东接受了斯诺的采访,将自己的个人生平经历告诉了斯诺。1937年春,斯诺应美国纽约《亚细亚》(即ASIA)月刊编辑的要求,以《毛泽东自传》为题,将他关于毛泽东生平的访谈集中整理成文,于1937年7月至10月,在《亚细亚》月刊第37卷第7号至第10号上连载。时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的孙寒冰偶然读到此文,异常欣喜,随即组织他的学生汪衡将其翻译成中文,在孙寒冰所创办的《文摘》月刊和改刊后的《文摘战时旬刊》连载。在此基础上,上海文摘社出版了单行本《毛泽东自传》,由史诺(即斯诺)录,汪衡译,黎明书局经售,1937年11月1日初版、11月20日再版。徐汉松同志向信息资料馆捐赠的即是1937年11月20日的《毛泽东自传》再版本。该书封面印有毛泽东侧面圆形头像,潘汉年手书书名,记述了毛泽东自诞生到革命早期的人生历程和思想脉络,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和领袖风范,对研究毛泽东早期经历和思想,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徐汉松同志捐赠的《毛泽东自传》书影)

据有关专家考证,毛泽民1937年在上海期间,曾经两次校勘、修改了这个版本的《毛泽东自传》,在先期连载于《文摘》和《文摘战时旬刊》的原稿约24000字中,有2000多字的修改和增写。这些改动,既有修辞用语方面的,如将“贫穷的农人”改为“贫农”,将“前线委员会”改为“前敌委员会”; 又有史实的校订,如将毛泽东1912年入师范学校读书改为1913年,把杨开慧父亲名字的音译“杨诚志”改为“杨怀中”; 还有内容的增添,如关于毛泽东分配土地给农民的方案被陈独秀否决未能提交党的五大讨论的情况,关于二打长沙时毛泽东反对城市中心论的观点,关于“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消灭敌人”的战略战术,关于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政府已经对日宣战的介绍,等。毛泽民对《毛泽东自传》的两次校订丰富了其内容,并大大增加了它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下一步,信息资料馆将继续加强红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利用,进一步拓展社会人士向信息资料馆捐赠红色文献的渠道,助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党的历史和党的重要文献馆藏体系,打造权威专业图书馆。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 供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