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07年,烜赫一时的大唐帝国灭亡,中原进入混乱不堪的五代十国时代。由于中原腹心之地战乱不休,对周边的控制也逐步弱化,作为中原王朝传统的势力范围河套平原,逐渐被党项人控制,后来党项人以此为基地建立了西夏王朝。西夏之后,蒙元王朝又统治着河套,作为中原传统的养马地,也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屏障,自唐朝灭亡后,汉人就再未踏足此地。直到公元1368年,汉人英雄朱元璋重建汉人王朝大明,而后北伐中原,用1年的时间收复长城以南的中原故地,将蒙古人赶出中原。
而后,朱元璋以明军大将徐达和李文忠北伐,肃清北元残部,在此过程中,明军歼灭了占据河套的脱列伯、孔兴势力,并将北元最后的名将王保保(扩廓帖木儿)赶到了北元的大本营哈拉和林,一举夺取河套平原,并在此设置东胜卫,以连接宁夏和山西诸卫所,形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至此远离中原王朝400多年的河套草原重回中原王朝版图,大明的军旗高扬在河套草原的上空。此后,明军以河套草原为据点,多次深入草原追歼北元残部。永乐时代,明成祖朱棣发动五次北伐战役,河套都是明军重要的前进基地和后勤补给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率领20万明军精锐北伐,却在土木堡遭到瓦剌骑兵全歼,明英宗也被俘虏,是为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国势由盛入衰,明军对北方草原也由此前的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河套草原也逐渐被草原骑兵蚕食,并渐渐占领河套地区。成化九年(1473年),鞑靼首领满都鲁、孛罗忽和癿加思兰以河套为基地出发,入侵宁夏、陕西、甘肃等地,一时间北方震动。明宪宗朱见深(明英宗朱祁镇的儿子)愤怒地命令明军反攻鞑靼,明军重创草原各部,一度恢复河套。但战后朱见深没有接受大臣提出的向河套地区移民屯田的建议,使得当地人口稀少,无力供养庞大明军驻军,朱见深不得不削弱在河套的驻军,也为后来鞑靼重新占据河套埋下了伏笔。
朱见深之后,明孝宗、明武宗相继执政,大明与草原在河套也持续爆发小规模冲突。至明世宗朱厚熜(即嘉靖皇帝)继位时,由于草原各部的持续压迫,明军已经实际上退出了河套地区。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蒙古鞑靼部30000骑兵从河套南下入侵延安府,在三原、泾阳杀害了大量明朝边民,北方大震。此事件也让明廷内部的有识之士意识到重新收复河套的重要性。当时负责北方防务的总督三边侍郎曾铣就强烈建议嘉靖收复河套,并提出具体8条方略: “一曰定朝谟,二曰立纲纪,三曰审机宜,四曰选将材,五曰任贤能,六曰足刍饷,七曰明赏罚,八曰修长技。”
嘉靖同意曾铣的建议,并让其全权负责收复河套的事宜。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五月,曾铣率军突袭河套的鞑靼人,将鞑靼人驱逐出了河套地区大明军旗再次飘扬在河套上空。战后,曾铣又向嘉靖上《请复河套书》,提出屯田、养兵、移民、兴教等具体性策略,如果一旦施行,河套问题将彻底解决。可惜就在这大好形势之下,因为明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导致这大好局面功亏一篑。当时明廷的行政首脑内阁首辅夏言被内阁次辅严嵩斗倒,严嵩成为新的内阁首辅,而夏言又是曾铣最强有力的政治靠山。严嵩惧怕夏言东山再起,遂攻讦夏言与曾铣结党,最后夏言与曾铣被双双处死。
随着夏言与曾铣被杀,恢复河套的事情被耽搁下来,草原各部又重新占据河套草原。后来,嘉靖迷上了炼丹,对遥远的河套也不再那么上心,而严嵩为了逢迎嘉靖,对边关的事情也是报喜不报忧。自此以后,河套不复明有,因事发嘉靖朝,遂称之为“嘉靖弃地”事件。随着河套的彻底失去,大明在长城以北(除辽东外)的所有据点也全部陷落,战略纵深大幅度削弱,北方的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可谓大明最严重的战略失误是也。
《明史·志十六》记载:“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