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随着关税和贸易紧张局势持续重塑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美国企业已将对华投资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的《2025年会员调查》发现,今年仅有48%的美国企业计划在华投资,较2024年计划投资的80%大幅下降。此外,调查还发现,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测的乐观程度持续下降,对美中关系改善前景的信心也较低。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是一个无党派非营利组织,由270多家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大型企业组成。该委员会于2025年3月至5月期间开展了这项调查,当时美国总统特朗普重新点燃了美中贸易争端,这是美国全面改革贸易政策的一项举措。
报告指出,“4月2日之后,关税税率不断上升,谈判断断续续,动摇了商业信心,扰乱了投资计划,并导致双方关系整体恶化。”
关税担忧激增
在华运营的美国企业对关税上涨和波动的担忧显著增加。
在美中贸易委员会的2025年调查中,关税是美国企业面临的第二大紧迫挑战,仅次于总体中美关系;而在2024年,关税则位列第八。报告还发现,近70%的企业直接受到关税影响,88%的企业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
关税也造成了经济损失。调查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因美国关税而损失了销售额,一半的受访者表示,由于中国客户出于不确定性而转向非美国供应商,销售额也出现了下滑。此外,27%的企业表示,他们的销售额因中国关税而下降,这一比例较2024年大幅上升了21个百分点。
作为应对措施,企业正在与供应商重新协商价格,并将供应链转移到其他国际市场。调查发现,排名前三的替代市场分别是东南亚、印度和墨西哥。
“商界只想继续增长,并有能力去往需要去的地方,以及最有利于开展业务的地方,”安可公司创始人兼执行主席玛格丽·克劳斯上个月在中国天津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上表示。“供应链中断已经导致一些企业在不同地区投资,实现业务多元化和脱钩。”
尽管如此,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报告发现,绝大多数受访企业仍保持盈利。然而,略低于一半的企业对未来持乐观态度,理由是关税和政策不确定性仍令人担忧。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调查发现,其他各种因素也使在华美国企业的营商环境变得复杂。这些因素包括与中国企业的竞争加剧、美国的出口管制、中国的产业政策以及阻碍市场准入的本土化政策。
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国内需求也令人担忧。过去两年,中国一直致力于实现5%的GDP增长目标;然而,正如世界经济论坛5月份发布的《2025年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所指出的,鉴于近几个月全球贸易格局的动荡,2025年实现5%的增长率可能“更加困难”。
调查发现,为了应对这种波动,美国企业正专注于服务核心市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瞄准新客户,尤其是消费支出不断增长的中国三线城市。
规模太大,不容忽视
尽管面临巨大的经济逆风和持续的不确定性,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调查指出,美国企业不太可能放弃中国市场。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肖恩·斯坦在一份声明中补充道:“对美国企业来说,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中运营的能力仍然是不可动摇的。这使得它们能够接触到蓬勃发展的中产阶级,同时磨练对保持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的新技术和实践。”
调查发现,28%的受访公司认为,如果没有在中国的业务,它们将无法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竞争力。此外,近40%的公司表示,中国是其全球业务的关键组成部分。
报告指出:“中国市场规模庞大,不容忽视。但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关税削减和市场准入改善,信心就无法恢复。”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代表周三与中国商务部长会晤,出席了一场由美国知名企业和中国贸易官员组成的会议。此前,美中两国于本周早些时候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贸易谈判,旨在达成一项更持久的协议,并缓解可能抑制两国经济增长的贸易争端。
报告指出:“紧张局势迫使企业重新评估其在华投资策略。为了应对近年来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和政治动荡,许多美国企业正在调整其供应链,并在短期内缩减在中国的新投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