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不是迷信!明日三月初三,3事别犯了忌讳:1不洗、2不回、3不坐
“重来三月青山道,一片风帆万柳丝”。时间过得真快,明天我们就到了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也是进入季春的第3天。在传统文化中,农历三月初三是重日,在我国众多传统节日中,重日占了半数以上。例如正月初一是春节,二月初二是龙抬头,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七月初七是七夕节等等。
除此之外,农历三月初三,还是什么日子呢?
农历三月初三是“上巳节”: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上巳节”,它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祓禊求子活动,此日最重要的习俗是“祓禊”,关于此习俗,《后汉书·礼仪志》中有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
意思是说,在这个月的上巳日,官员和百姓都到东流水边沐浴,称为洗濯祓除,以去除旧日的污垢,达到身心洁净的目的。
后来上巳节还逐渐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活动。魏晋以后,由于当时社会中崇尚自然、纵情山水的风尚,上巳节祓除的意义大大减弱,而迎春赏游之意越发浓郁。到了唐朝,上巳节更是成为当时隆重的节日之一。
农历三月初三是“真武大帝寿诞”:
除此之外,农历三月初三还是真武大帝的寿诞,这一天一些人会前往真武庙上香许愿。
真武大帝,又叫玄天上帝、佑圣真君、玄武大帝等,是古代民间百姓的信仰之一。据说他是净乐国的太子,不愿继承王位,唯务修行,而后得道飞升,在明清两代,真武大帝的信仰达到了鼎盛时期,各地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的塑像。
农历三月初三“生轩辕”: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轩辕黄帝的诞辰。黄帝,名轩辕,是五帝之首,他统一华夏部落,创制历法,发明文字,教民农耕,被后世尊称为“人文始祖”。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一些地方有祭祀黄帝的传统。当地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对黄帝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在黄帝故里河南新郑,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会举行盛大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参加。
除此之外,农历三月初三还是“十二建星”中的“成日”,成字有成功之意,古人觉得这个是一个黄道吉日。
不是迷信!明日三月初三,3事别犯了忌讳:1不洗、2不回、3不坐!早了解早知道,看看这天的讲究都有啥。
1不洗:洗澡时间不要长
农历三月初三是上巳节。对此节日,《论语·先进》中有记载:“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可见,古代民间此日有水边沐浴的习俗。
到了现在,人们已经不选择去河边洗澡,一是不方便,二是不卫生,而是选择在家里洗澡,但建议大家洗澡的时间不要太长。虽然长时间洗澡确实能达到清洁身体的效果,但也会让皮肤表面的油脂被洗掉,从而让在春季本就干燥的皮肤变得更干燥。
并且浴室内一般比较封闭,空气不太流通。洗澡时间过长会导致人出现缺氧的情况,从而头晕,尤其对于体质虚弱的中老年人来说,更不提倡这样做。
那么,我们该如何安排洗澡时间呢?一般情况下, 把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即可。同时洗澡水的温度也不要太高,最好是接近人体的温度。在洗完澡后,要赶快擦干身体,穿上保暖的衣服,避免受寒。
2不回:不太晚回家
农历三月初三是上巳节,自古以来民间有踏青出游的活动,这一天,大家纷纷走出家里,融入到春光中,享受春日的温暖与生机。踏青、游春、赏花、插柳,各种习俗活动琳琅满目,让人流连忘返。
然而,在这样美好热闹的日子里,不建议大家太晚回家。此时的天气说变就变,昼夜温差大,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风雨交加,若是太晚回家,可能会让人措不及防,容易寒气入体,从而让人受冻。
此外,若是选择去景点旅游玩耍,太晚可能会因为人流过多,出现拥挤、堵车、或是打不到车的情况,导致不能按时归家,因此这天晚上不太晚回家。
3不坐:不坐木
农历三月初三,很多人选择出门散心,欣赏下自然风光。在玩耍途中,一些人可能会因为体力不支而想要休息一下,但不建议大家坐户外的木制凳子上。
随着农历三月的到来,空气中的湿度越来越重,再加上经常下雨,木头中会积累大量的湿气。当我们坐在上面后,可能会通过皮肤渗透入体内,从而让体内湿气更重。
当然,这种情况是可以解决的。如果条件允许,大家可以携带一个棉质垫子,铺到木头上,这样便可以很好的隔绝湿气。
总结:不是迷信!明日三月初三,3事别犯了忌讳:1不洗、2不回、3不坐!这3个讲究分别是:不太长时间洗澡、不太晚回家、不坐木头。
关于农历三月初三这天的讲究你都了解了吗?看完文章的朋友们,不妨点赞、评论,或是把文章转发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们,或许对他们有帮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