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近日,黄淮地区持续阴雨导致田间泥泞,秋收进度受阻,作物易发芽霉变,各地紧急调度履带式收割机和烘干机,利用降水间隙抢收抢烘,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由于近期连续降雨,导致不少地块含水量饱和、土质松软,轮式收割机无法进田作业,还可能对土地造成严重压实。

安徽一位种植户贾先生(化姓)种有120亩玉米,目前他收获的20多亩中,发霉、没籽等质量欠佳的玉米占80%左右。他告诉九派新闻,这类玉米虽能卖出去,价格却极低,仅两三毛一斤。

他今年的亩产五六百斤,仅有往年的一半左右。同时,连续阴雨天气使得土壤湿润,农机难以驶入与正常操作,他只能选择人工慢慢收割。

另一位种植户孙鑫也是一名00后农机手。在同样阴雨绵绵的河南许昌,他趁没雨的日子将100多亩玉米抢收完成,“长势还可以,就是水分太大,个别发霉”。

开着农机收割其他人家玉米的过程中,他也发现,有的没有穗只有秆,有的穗很小,“这种情况大多是没有浇足水,损失大一些。”

孙鑫称自幼在家里帮农忙,“从我记事起,今年是(种地)最麻烦的一年,前期给地浇水的时候干旱,后期该收割的时候却涝了,天天下雨。”回顾往年,孙鑫称过去多是前期下大雨、后期雨过天晴刚好收割,“庄稼最怕连续下雨,有的出芽,有的发霉”。

据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消息,农业农村部强化农机应急救灾响应,在持续指导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做好秋粮机械化抢收的同时,央地协同联动加力优化调度服务、调集救灾机具、开展应急作业,支持灾区集中力量尽快抢收抢烘,确保秋粮应收尽收、确保质量,截至目前,按照黄淮地区需求调剂调度履带收割机24.43万台、移动烘干机1986台。

阴雨致秋收受阻 霉变玉米仅两三毛一斤

央视报道黄淮地区阴雨抢收。图/央视新闻

【1】种植户:今年雨水偏差较大,庄稼最怕连续下雨

贾先生在安徽北部种有120亩玉米,如今正值收割期。“今年因为天气原因,从种到收都不太理想。”

10月10日,他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介绍,通常每年6月播种玉米,9月中旬收获。他对比往年称,今年“雨水偏差较大,玉米生长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是不平衡的,前期、中期雨量太少,后期雨量太大了”。

贾先生称,玉米生长的中期缺少雨水,导致有些玉米空秆无穗;到后期开始下雨,农户又赶不上收割,有些玉米已经发霉或者没籽了。

他告诉记者,目前收获的20多亩玉米中,发霉、没籽等质量欠佳的玉米占80%左右,“不知道是天气原因还是种子原因”。

据他介绍,这些玉米可以卖出去,只是价格较低,一斤两三毛左右。从往年看,正常的价格大约是1.1元/斤。他指出,往年一亩地能产1000多斤玉米,合算1100元,今年受天气影响,一亩地只能产五六百斤。如果农户只种一两亩地,有充足的时间前后浇四五遍水,每亩玉米能产七八百斤。

贾先生表示,今年9月中旬以后,其所在地区降雨增多,玉米生长受到影响。因为他种植亩数较多,即使在政府大力扶持下申请了灌溉机等设备,仍然顾不过来,还是出现了发霉、无籽等问题。此外他了解到,对当地玉米种植户来说,今年籽粒发霉是普遍现象。

面对这样的损失,他提到,自己此前买了保险,到后期保险公司会勘察测定亩数与产量,再进行理赔。“按照规定,一亩地只买了10多元(保险),如果赔付比例是1:1,每亩地也就到手10多元。”

谈及种植玉米的成本,他介绍,一亩地从种子、化肥、农药到收割,投入五六百元左右。到收获阶段,玉米籽粒发霉或变青,产量降低,价格要打好几折,“今年基本颗粒无收”。

接受采访时,贾先生所种玉米还有近100亩没有收获。由于当地持续多日阴雨天气,地里土壤湿润,“机器一下地就陷进去20公分左右”,而且对后期种小麦也有影响,只能选择人工慢慢收割。

同样连续降雨的河南,种植户们也在抢收一年辛苦的成果。孙鑫是河南许昌的一位00后农机手,今年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每日与自己热爱的农业机械打交道。

阴雨致秋收受阻 霉变玉米仅两三毛一斤

受降雨影响,孙鑫收割农作物时,农机陷入泥地。图/受访者提供

10日,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他种植的100多亩玉米已经抢收完成,正趁着没雨的天气抢收大豆。“(玉米)长势还可以,就是水分太大,个别发霉”。

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在家里帮农忙,接触农业多年。“从我记事起,今年是(种地)最麻烦的一年,前期给地浇水的时候干旱,后期该收割时却涝了,天天下雨。”回顾往年,多是前期下大雨、后期雨过天晴刚好收割,“庄稼最怕连续下雨,有的出芽,有的发霉”。

阴雨致秋收受阻 霉变玉米仅两三毛一斤

孙鑫收割的玉米发芽霉变。图/受访者提供

他家玉米使用烘干机烘干后,卖掉了一半,还剩下一半储存在仓库。之所以没全部卖出,是他觉得现在的价格还不合适。“湿(玉米)的是0.65元/斤左右,水分再大的有卖5毛/斤的,干(玉米)的行情价是1.07元/斤。太便宜了,就没有出,先放着。”

孙鑫自认种玉米多年,“今年是最便宜的一年”。他记得,之前干(玉米)是1.2元/斤左右,湿(玉米)是八九毛钱一斤。

除了水分多,还有玉米穗较小甚至空穗的情况。他收割过的玉米地里,有的没有穗只有秆,有的穗很小,“这种情况大多是没有浇足水,损失大一些。”

据他介绍,有些农户没有浇过一遍水的地,一亩产五六百斤左右,像他一样浇足水的,一亩能产出一千多斤。“除去投入的成本,往年多少能挣点,今年不行,顾住本都可以了。”

【2】收购商:一斤少卖一毛钱,收购价受水分影响显著

九派新闻采访到一位玉米收购商。来自河南周口的支先生表示,今年玉米产量可以,部分品种亩产能达1600斤,但受近期阴雨影响,品质较差。“跟去年比,一斤少卖一毛钱,因为今年都是潮粮和湿粮,需要烘干,烘干也是成本。”

依据支先生所在公司于10月7日发布的潮粮玉米收购价格标准,玉米水分含量在25%至40%之间时,其收购价格将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相应降低,具体单价由每斤0.79元递减至0.57元。该标准还提到,水分含量超过40%的玉米将拒收。“总体情况来看,去年收购价基本在七毛,今年是六毛。”

他算了一笔账,按照去年价格,一亩玉米平均能卖八九百块钱乃至一千块钱出头,但今年每斤少了一毛钱,就只有六七百块钱,“除去人工成本及化肥钱,基本挣不了什么,等于说不挣钱。”

支先生表示,也有部分地块发霉特别严重,按照相关标准,这样的玉米不能作为粮食进行加工,“只能卖两三毛一斤,烘干完之后送去酒精厂,用于生产工业酒精。”

他所在的地区还有不少玉米没有收完,“在地里也发霉,掰下来放家里也发霉,质量差的话预计后面还会落价。”

据中央气象台10月10日消息,华北中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雨,湖南、江西等地持续高温。预计未来三天,四川盆地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黄淮北部等地多降雨,关注对秋收秋种、交通的影响及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当前黄淮、西北地区东部及华北等地正遭遇持续阴雨天气,对收获的秋粮有一定影响,如何避免玉米发霉?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明博介绍,要抢时收获,先熟先收。收获以后,要及时烘干,通过烘干塔或者晾场进行及时烘干,降低籽粒继续霉变的概率。

如果没有烘干的条件,农户自己存储要创造有利的通风条件。霉变的发生需要有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通风一方面可以降低籽粒的湿度,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温度。

把籽粒摊到地上堆成堆,表面上看好像没有发生霉变,但是它内部因为通风条件很差,籽粒自身呼吸作用放热,温度上来以后,霉变就会加剧。应该把收获回来的果穗堆栈起来,加强果穗通风,降低湿度和温度,来避免收获以后籽粒继续霉变。

10月9日,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连阴雨和农田渍涝灾害风险预警:预计10-12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仍多降雨天气,陕西中北部、甘肃陇东、山西中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北部连阴雨和农田渍涝风险较高(黄色预警),其中陕西咸阳、铜川、渭南,山西临汾、运城、长治、晋城,河北邢台、邯郸,山东德州、滨州等地风险高(橙色预警),将导致秋收作物收获受阻,进度偏慢。建议上述地区避雨抢收,采取通风存储、烘干等措施,降低发芽霉变风险;及时排涝降渍,腾茬整地,适时秋播。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密切与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等黄淮8省沟通协调,根据最新灾情形势进一步调度救灾机具应急作业需求,积极协调相关地方和企业单位,努力满足救灾机具需要。同时积极沟通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简化工作流程,确保应急作业机具能以最快速度支援受灾地区。

九派新闻记者 胡冰月 武菲菲

编辑 肖洁 任卓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