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段剧情:

康熙病危期间,他明明可以把大位提前传给老四胤禛,为何非要等到咽气才公布结果?以致畅春园那晚,若非老十三及时赶到,老四险些无法继位。

康熙究竟在担忧什么?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难道是怕提前将大位传给老四,会引发八爷党的猛烈反击,从而祸起萧墙吗?

但问题是,单凭八爷党麾下的丰台大营,根本就翻不起什么浪花。何况,康熙还可以随时放出关在宗人府里的老十三胤祥。

既如此,难道康熙还有其他的顾忌?

同时,畅春园那晚,为何老十四胤禵没有任何夺嫡的行动?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要知道,若非老十四谋划的那场“死鹰事件”,夺嫡决战夜未必会提前打响。那么,远在西北的老十四,在京城就没留下夺嫡的后手吗?

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康熙为何不敢提前将大位传给老四的真相,而这个真相就与老十四留在京城的夺嫡后手有关。

老十四的夺嫡计划

震惊康熙朝的“死鹰事件”,表面来看,是老八偷换了老十四敬献给康熙的寿礼,可实际上,老八偷换寿礼的行为,却是老十四有意促成的。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对此,很多人是清楚的。

当时,被康熙委任抚远大将军王的老十四胤禵,率十万大军在西北平乱已有三年之久。恰逢康熙六十八岁大寿,民间已张灯结彩,而宫内却毫无大庆的迹象。

究其原因:康熙就是在等待西北的大捷。

见此,老八给老十四修书一封:

“十四弟如晤,时机尚未成熟,千万不可出兵!须知道我军凯旋之时,也即吾弟解除兵权之日。”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老八为何要劝阻老十四不要出兵?

怕其立下滔天之功,在康熙心里平添份量是一部分原因,而另一部分原因,则是怕老十四平定西北,凯旋回京。

说到底,当年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就是利弊参半。

利,自然是手握十万大军的兵权,有利于夺嫡胜出;

可弊也同样明显,远离京城身居西北,真到了夺嫡的紧要关头,老十四还没班师回朝,皇位早已易主而定。

此时老八不让老十四出兵,便是见康熙身体日益衰老,为增加夺嫡胜算,便想将老十四留在西北。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对于老八的打算,老十四自然心知肚明。

为此,早有计划的老十四,一收到老八的信,便顺势展开了对老八眼线鄂伦岱的策反行动——先是拿出一封信递给了鄂伦岱,佯称是他截获的。

鄂伦岱接过一看,心中就是一惊。

信里的内容竟是老八密令另外的眼线雅布齐将他灭口。等鄂伦岱确定信中的字迹确为老八的笔迹后,当即不解地问道:

“可八爷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而早已编好说辞的老十四,则不急不慌地解释道:

“人心难测呀,八哥待我原本也无话可说,可是就为了这大将军一职,他才开始怀疑上我了,派了雅布齐、塔宁来监视我。后来见我重用了你,就疑心你倒向了我,这不他一边来信叫我按兵不动,一边派人给雅布齐捎信,叫他在暗中放你的冷箭。”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到此,鄂伦岱是否意识到这是老十四的“反间计”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种场合与情况下,鄂伦岱要想活命根本就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倒戈站队老十四。

等鄂伦岱间接表态之后,老十四也趁机给出了承诺:

“听我的你就没事,当务之急我们得立刻出兵,赶在皇上万寿之前,打一个大胜仗,然后我派你进京报捷,附带将我的寿礼敬呈,皇上一高兴你升了官,八爷也就无奈何了。”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注意,老十四的这个承诺,就是他夺嫡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不久,老十四打赢了胜仗,便派鄂伦岱带着一块寿字天石回京给康熙贺寿,由此拉开了“死鹰事件”的帷幕。

说这一事件是老十四的谋划,有两个重要依据:

其一,老十四伪造的那封密信,不可能被老八拿到,可那封密信却诡异的出现在了老八的手里。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其二,天石和死鹰的分量相差悬殊,老八偷换寿礼,鄂伦岱不可能察觉不到;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基于这两点,就可以得出:

老十四特意派鄂伦岱回去送寿礼,并让老八得到那封密信,就是为了让老八意识到他有夺嫡之心,从而推动老八兵行险着,做出偷换寿礼的举动。

同时,鄂伦岱也肯定得到了老十四的暗示,由此鄂伦岱在八爷府才会寿礼离身,才会在康熙的大寿庆典上,意识到了寿礼被掉包,却佯作不知。

而在这一谋划中,唯一在老十四预料之外的,就是老八就寿礼换成了一只死鹰。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那么,老十四这一谋划的目的是什么呢?

对此,参考邬思道的分析即可:

“送死鹰的事,我敢断定是八爷所为,十四爷率十万精锐在外,如果彻查他,正好给了十四爷一个清君侧的口实呀,八爷在这边联络呼应,立时就是天下大乱;如果查办八爷,礼物又是十四爷的,八爷叫起撞天屈,这九爷、十爷推波助澜,立地祸起萧墙呐。”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也就是说,老十四的这番谋划,既是在算计老八,也是在算计康熙。

只要康熙追查老十四,他便可以借机清君侧;而若是康熙追查老八,等双方发生碰撞,他又可以伺机坐收渔翁之利。

尤其是,朝野皆知当时康熙身体欠佳,万一过程中康熙急怒攻心,发生意外,老十四更可以借机班师回朝,图谋武力夺嫡。

正因如此,邬思道才会对老四说:

“八爷防着您,更防着十四爷,十四爷拥兵自重,单等皇上晏驾,他兵临城下与八爷较量。”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但问题是:

在这个谋划中,老十四若想万无一失,处处占据先机,光靠他在西北统率的十万大军,是根本无法达成的。姑且不提粮草受限,大军寸步难行,单就西北与京城的距离,若有特殊情况发生,老十四根本就是鞭长莫及。

因此,老十四在京城必然留有夺嫡的后手,否则他的谋划,就是一纸空谈。

那么,老十四的后手究竟是什么呢?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一支被忽略的部队

雍正继位前夕,康熙重病卧床不起,各方势力都在紧急部署,为即将到来的夺嫡结算夜做准备。

在此期间,康熙为确保老四能顺利继位,先是打出了迷魂阵,将老四、老八、以及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和马齐,免职的免职,降级的降级,意在营造出一种要传位给老十四的假象。

随后,康熙又恩威并施地拉拢了掌管京城九门的隆科多,并留下传位诏书,还将能够放出老十三的金牌令箭提前交给了张五哥。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与此同时,老八被康熙免职之后,也第一时间跟老九、老十商议起了武力夺嫡的计划。

当时,老九将目光聚焦在了康熙故意营造的假象上,而老八却认为最大的夺嫡劲敌,并非远在西北的老十四,而是近在京城的老四:

“老十四那儿千万不要翻脸,无需担心,他远在西北,只算手足之疾;老四坐在京里,他才是心腹之患,所以当务之急要抓住京里的兵权,一是丰台大营,二是要抓住步军统领衙门。”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由于当时丰台大营的主帅成文运早已被老八收买,为此,老八特意安排老九和老十去拉拢隆科多。

在老八看来,隆科多才是重中之重,若拉拢不到隆科多,到时他麾下的丰台大营即便接到“武力夺嫡”的命令,通过不了九门,也就只能在城外形成毫无意义的对峙之势。

对于隆科多在夺嫡之夜的重要性,邬思道同样心知肚明:

“我最担心的是隆科多呀,他佟氏一门和八爷交往最深,他现在是九门提督,掌握着满北京的兵权呐,如果此人倒向了八爷,皇上就算传位给您,您也坐不住啊。”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而为了防止老八在关键时刻武力夺嫡,邬思道则把宝全押在了老十三的身上:

“十三爷不出狱,就算传位给您,您也坐不住;十三爷一旦出了牢狱,就算传位给别的阿哥,四爷您只要出其不意,先发制人,局面翻转也未可知啊。”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正因如此,畅春园那晚,在老四出府之前,邬思道才会贸然要下那枚关防大印:

“您放心去,如果到了申时,还没有您的消息,我就用这颗关防大印,派人去放了十三爷出来,他有很多故旧部下一呼百应,让他们前去救你。”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而当晚,在康熙咽气之后,老四为防关防大印赦不出老十三,又特意让张五哥把金牌令箭给邬思道送了过去。

在这个过程中,邬思道向张五哥的下达的命令,暴露了他跟老四应对老八武力夺嫡的具体计划:

“张五哥听令,命你拿这支金牌,急速赶往宗人府赦出十三爷,叫他立刻赶往丰台大营接管兵权,并依计行事。”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到此问题来了。

基于上述各方的部署与计划,不难发现:

畅春园那晚,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两支部队上面——一是九门提督隆科多手下的兵马;一是老八麾下位于京郊的丰台大营。

但要注意,当晚能影响甚至决定夺嫡局势的,却并非只有这两支部队。除了康熙手里那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狼覃特种部队外,京郊还有另一支特种部队,那就是西山锐健营。

在“八王议政”时,雍正得知隆科多投靠了老八之后,就提到过这支特殊的部队:

“隆科多,你不要忘了,在城外还有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比你步军统领衙门的兵力,要多上好几倍。”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而当时老八汲取了过往的失败教训,为确保“八王议政”万无一失,提前借用关外铁帽子王的兵力,共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

到此,这支部队的重要性就也显而易见。

可问题是:

既然西山锐健营同样能影响夺嫡之夜的走势,为何康熙、老四还有老八,都会忽略这支特殊的部队呢?

尤其是,在老四和邬思道的计划中,为何非要让老十三去夺丰台大营的兵力,而不是直接去控制西山锐健营的兵力呢?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康熙不敢提前传位的真相

其实,西山锐健营这支部队,极有可能就是老十四留在京城的夺嫡后手,而这也就是康熙不敢提前传位给老四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在剧中,并没有明确的线索可以证实西山锐健营是老十四的势力,但是却有一个细节,可以证实老十四有机会收买西山锐健营。

当时,热河狩猎已经结束,为敲打八爷党,康熙谋划了一场“竞选太子”的大戏。

这场大戏闭幕时,老八成了笑话,而老十四却以“爱新觉罗·难说”的名号,成为了一匹夺嫡的黑马,被康熙委任主管兵部。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期间,康熙不想遗“不教而诛”的骂名于后世,暗中又策划了一场“二废太子”的计划。在收网时,为提防走投无路的太子胤礽铤而走险,康熙给老四和老十四各下了一道密令。

其中,给老十四的那道密令是:

“命他以兵部的名义布置西山锐健营,严密注视热河驻军的动静;布置丰台大营,严密注视密云驻军的动静,只要这两支队伍擅自行动,就立刻解除凌普、耿索图的兵权。”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由于在老十四主管兵部之前,剧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丰台大营主帅成文运,是老八的人。

因此,老八拉拢成文运极有可能就在老十四主管兵部的期间,甚至就发生在这次监视太子麾下势力的期间。

毕竟,当时虽然老八已经失势,但仍旧是八爷党的领袖,而老十四在没出任大将军王之前虽早有夺嫡之心,但若不想自绝于八爷党,也就只能配合老八行动。

既然老八能拉拢丰台大营,那么主管兵部的老十四顺势将西山锐健营拉拢到自己的麾下,也就没什么好惊讶的了。

退一步讲,即便老八早就拉拢到了丰台大营,那么主管兵部的老十四,为了夺嫡更会借职务之便,将西山锐健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由此,西山锐健营极有可能就是老十四留在京城的夺嫡后手。

而当我们确定这一点后,很多不合情理的地方就都变得合理了。

为何康熙不敢提前传位给老四?

若老四继位的阻碍,只有老八麾下的丰台大营,以及那个左右摇摆的九门提督隆科多,康熙还不至于有多大的忌惮,但若是再加上老十四掌握的西山锐健营,康熙还真就不敢轻举妄动。

一旦康熙提前传位给老四,老八很可能会联合老十四以“清君侧”为名,进宫勤王逼迫康熙重写传位诏书。

到时,一世英名的康熙得不了善终事小,老四还真有可能无法顺利登基。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反倒是康熙在临死前公布结果,既能得到善终,还更有利于皇权的交接。

毕竟老十四终究远在西北,他想“遥控”西山锐健营存有一个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内,老四的夺嫡对手就只有老八,只要老四和老十三联手能稳定住局势,到时康熙已经咽气,老四也顺利继位,即便老十四有谋反夺位之心,也再无出师之名。

而在老四和邬思道的计划中,之所以要老十三去夺丰台大营的兵权,而非西山锐健营,原因就更简单了。

畅春园那晚,在没得到老十四的明确指令之前,西山锐健营所接到的命令,很可能就是伺机而动、见机行事,而能主动出击的只有随时接收老八指令的丰台大营。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这种情况下,姑且不提老十三夺西山锐健营的兵权,纯属额外树敌的行为。即便老十三夺下了西山锐健营的兵权,仍旧需要再夺一次丰台大营的兵权,或者率兵去丰台大营对峙。

既如此,反倒不如直接夺取丰台大营的兵权,更直接、更有效。

以上,就是康熙为何不敢提前传位给老四的真相。

说到底,畅春园那晚,老十四之所以毫无作为,不仅要怪当时的通讯技术太落后,更怪老十四非要去当那个大将军王。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由此来看,或许当年康熙之所以要默定老十四为大将军王,而不是将老十三放出,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怕老十三重蹈传尔丹的覆辙,但更重要的,很可能是要借机将掌握西山锐健营的老十四支出京城。

康熙为何不提前传位给老四?你看老十四在京城,留了什么夺嫡后手

卿心君悦,一部剧,一群人,一个草台戏班子!看戏!说剧!品人!观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