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一场关税风暴,会逼得全球180多个国家纷纷低头,甚至连欧盟、日本这些所谓的“发达盟友”,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跟着美国的节奏走。
不过就在大家都以为美国又要笑到最后的时候,中国突然宣布要在上海创建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打破了这种看似板上钉钉的格局。
这一切说起来,其实并不复杂。
先说说美国最近干的事,2025年年初,特朗普再度上台,没几天就签了份行政命令,直接把全球绝大多数贸易顺差国家都打包处理,推出一份标准化的惩罚清单。
不管你跟美国关系多铁,只要你出口多了,赚得比美国多了,对不起,一律加税,最低起步15%。
欧盟、日本、韩国、巴西甚至加拿大、澳洲,全都中招。这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欧盟,原本欧洲人还想硬气一把,尤其是法国和德国,一开始喊得挺凶,什么要对等报复啊,要打回去啊。
但说到底光喊没用,临到8月1日关税正式生效的前夜,欧盟还是怂了。
冯德莱恩亲自飞到苏格兰,找特朗普在高尔夫球场“密谈”,不过人没谈多久,协议就签了。
内容一出来,欧洲媒体炸锅:15%的关税照收,外加6000亿美元投资、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这不是妥协,这是下跪。
德国媒体直接骂这份协议“代价过于巨大”,法国更是不忍直视,总理当场怼了一句“这是欧洲的耻辱日”。
但骂归骂,协议照样履行,因为他们很清楚,跟美国打贸易战,吃亏的只会是自己。
日本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儿去,特朗普开出的条件是向美投资3500亿美元,另购1000亿美元美国产品。
这基本就是霸王条款,但石破茂政府也没多大选择空间,毕竟美国是日本最大市场,美国科技和能源日本也离不开,该签还得签。
而巴西那边就更惨了,美国直接对其制造业出口加税到50%,整个巴西市场瞬间大乱,产业链断了一半。总统卢拉一度火冒三丈,在媒体上放狠话,说要报复、要对等关税,结果市场直接暴跌,国内制造业陷入寒冬,最后也只能摸摸鼻子认了。
说白了,全球这185个国家,没一个是心甘情愿签这些协议的,但被美国抓住了软肋,只能低头。
你要说美国这一招是不是高明,那当然高明,但你说他这套能玩多久?那就未必了。因为这种做法已经把各国逼到了墙角,大家都在偷偷盘算怎么脱身,谁也不想一直被人捏着脖子过日子。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7月26日,中国宣布要在上海建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不少人一开始还以为这只是个技术论坛层面的倡议,听听就算了。但实际背后的意义,远比看上去要深得多。
你想啊,美国搞的是封锁、限制、脱钩,试图把AI技术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不让别人分一杯羹。连芯片都不让出口,连算法都要限制,而中国这边,直接抛出一个共建共享的方案,邀请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起来参与AI治理、制定标准、建设基础设施。
最关键的是,不设门槛、不搞排外,这跟美国那套“小圈子”封闭玩法截然相反。
这年头,谁不想掌握点核心科技?但像非洲、拉美这些国家,长期连技术都碰不到。而中国现在给他们抛橄榄枝,等于说:“你们不只是用户,也可以是建设者。”
这背后是底气,也是现实。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刚刚在上海闭幕,60多个国家、上千家企业来了个大集合。
中国AI发展得有多快?半年时间AI大模型数量暴涨40%,不仅数量多,质量也在稳步追赶。阿里、百度、华为、商汤这些企业,顶着美国压力硬是走出了一条路。
美国以为自己封锁了中国AI的发展,结果反而逼出了中国的自主创新。你越不让我们玩,我们越要自己造。这口气,中国人憋得太久了。
现在好了,中国不仅造出来了,还要请全世界一起来用。这种自信,跟几年前那个被人卡脖子的中国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对比一下美国和中国的两种做法,简直是天差地别。
一个用技术当棍子,另一个把技术当工具;
一个把伙伴当提款机,另一个把伙伴当合作者;
一个搞垄断,一个搞共赢。
关键是,世界各国不是傻子,表面上可能还在跟美国周旋,背地里已经在重新审视方向。
法国、德国这些国家已经多次公开释放对华合作信号,连日韩最近都在频繁与中方互动。
更不用说像巴西、印尼、南非这种国家,早就开始寻找替代路线。你美国今天加我税,我明天就去和中国谈能源、谈基础设施、谈AI合作。被逼到这份上,谁还愿意继续依赖一个动不动就翻脸的“盟友”?
而中国做的,不只是搭一个AI组织的台子。从目前的信号看,接下来还有数字经济、绿色能源、贸易规则这些合作平台也在路上。
这是真正想打造一个替代性全球治理体系,不靠美国,也不排挤美国,大家平等参与,有话语权就行。
有人说,美国还是世界第一强国,不靠它行吗?这个话没错,但靠得太久,就会变成被它掐住命根。
中国现在做的,就是告诉世界,你还有别的选择。不用天天担心被关税砸头,不用怕技术被卡死脖子,不用看谁脸色做生意。
这个道理,一旦被越来越多国家认清,美国那点“技术壁垒”还能吓唬谁?
说到底,时代变了。靠威胁维持世界秩序的做法,终究是走不长远的。美国再怎么耀武扬威,也敌不过一个正在崛起、而且愿意带大家一起进步的对手。
世界在变,主角也在换。谁能主导未来,并不是看你打得有多狠,而是看你能不能让别人愿意跟你一起走下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