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1000名学生复刻《三体》名场面

看过刘慈欣的《三体》

谁没对

“3000万人组成人列计算机,

靠黑白旗帜计算三体规律”

的科幻名场面心动过?

近日

这个超酷的设想照进了现实

在四川警察学院,1000名刚入学的新生,在军训间隙挤出时间,通过手举红、蓝两色旗帜,成功算出了(1013+1012)×1001的结果。这场实验被哔哩哔哩网站(简称B站)大型科普博主“荒蛋制造局”记录下来,成了全国科普月里最“燃”的“现实版科幻”,目前仅B站播放量就已超过百万。

四川1000名学生复刻《三体》名场面

运动场上,1000名警院学子组成的“人列计算机”正在进行运算(视频截图)

筹备两年找场地

警院师生“扛”起千人大活

“为了进行这个实验,我们花了两年时间找人、找场地,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拍摄团队一开始联系四川警察学院时,语气里满是诚恳。恰逢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得知还原“人列计算机”这事既有意思又涨知识,四川警察学院当即答应了。

但1000人的调度成了个大难题——拍摄团队从来没有过指挥1000人的经验。这时,警院师生主动“接棒”成为主导。“我们的学生有纪律、执行力强,之前还从事过大运会、世运会的保障工作,调1000人不算难。”四川警察学院有关负责人自信地说。后来,再加上泸州市委宣传部的帮忙,原本没底的拍摄,硬是被拧成了一股劲。

更让人佩服的是,参与实验的1000人全是刚报到的新生,当时正赶上军训。为了不耽误训练,大家趁着休息时间背规则、练动作,没人喊累。

红蓝旗帜当“0”和“1”

第一次算错、第二次“悬”着

“人列计算机”到底怎么计算?说穿了不复杂,就是把计算机的二进制“搬”进现实里:红旗代表“1”,蓝旗代表“0”。1000名新生被分成29个小模块,每个模块由一名教官盯着,确保指令能精准传到每个人手里。

运算时,最前面的“输入组”先举旗,后面的人盯着前面特定位置的旗帜,再跟着举自己的旗——就像一串多米诺骨牌,信息顺着队列往后传,最后由“输出组”给出结果。

四川1000名学生复刻《三体》名场面

同学们按照指令举旗(视频截图)

理论很简单,实操起来才发现困难重重。第一次计算时,有人反应慢了半拍,有人举错了旗,“输出组”报出的结果直接错了。拍摄团队本来准备了纠错方案,可站在1000人组成的方阵前才发现,人太多了,根本没法一个个查,只能从头再来。

第二次运算的时候,新生们有了经验,动作快了不少。可偏偏计划赶不上变化——刚统计完结果,电脑还没有完成二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操作,军训时间就到了,没来得及当场公布结果。“当时心里特别悬,就怕又白忙一场。”有新生回忆说。

不过,这个遗憾并没有持续太久,悬念在第二天就解开了。在新生们站完军姿的休息间隙,拍摄方拿着话筒喊出:“昨天的结果算出来了,2027025,完全正确!”话音刚落,训练场瞬间沸腾,掌声、欢呼声混着笑声,差点盖过教官的哨声。

四川1000名学生复刻《三体》名场面

up主正在记录计算结果(视频截图)

“我本来就是《三体》书迷,之前一直好奇‘人列计算机’咋运作,没想到能参与其中,还上了B站。”刑技专业新生罗永为兴奋得直拍手,“现在终于懂得计算机是怎么‘算题’的,比课本上讲的有意思。”

治安专业新生范皓喆说:“以前觉得‘二进制’‘模块’这些词特别远,这次参与了才知道,原来科技离我们这么近。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肯定不会一脸懵了。”

种下科研种子

比算对题更重要

“其实比算对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感受到‘探索’的快乐。”四川警察学院有关负责人说,科研本来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这次实验里的“出错”“重来”,反而比一次成功更有意义。这样一次实验,正是对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公安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更好推进科技兴警的一次生动探索。

四川1000名学生复刻《三体》名场面

参加科研的新生们信心满满(视频截图)

“希望通过这次经历,培养更多警院学子和广大青年对科研的兴趣。”该负责人表示,“能埋下一颗科研种子,这场实验就值了!”

来源 | 泸州融媒 川江都市报

主编 | 彭丹

编辑 | 蒋黎明

四川1000名学生复刻《三体》名场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