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老挝安排了一次与中国外长的会面,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科罗拉多州的阿斯彭安全论坛上,布林肯强调说中美两国重新开始高层接触,以避免意外冲突。不过,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同一活动上,美国其他高级官员却频频发表挑衅言论,涉及菲律宾和台海问题,明显抬高了区域紧张局势。

从当前的局势来看,美国对华政策呈现出极为矛盾的特征。一方面,美国企图通过制造分裂、对抗以及对中国周边地区的干涉,来破坏中国的和平稳定环境,从而延缓中国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美国又小心翼翼地避免直接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

美国对菲频频表态,不难看出这一策略的细微之处。比如,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明确表示,美方将继续支持菲律宾向仁爱礁非法“坐滩”的军舰执行运补任务,并且《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这类情况。与此同时,美国陆军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也纷纷亮相,尽显对菲军事支持的坚决态度。然而,这些躁动不安的举措不过是美国实现其战略目标的一部分。

尽管美国方面动作不断,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南海局势总体上依然处于可控状态。中国积极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处理与菲律宾的争端,日前,外交部发言人对于如何处理当前的仁爱礁局势,公开宣布三点原则立场:

第一,菲律宾派“军舰”在仁爱礁长期“坐滩”侵犯中国主权,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特别是第五条关于不在无人岛礁采取居住行为的规定。中方仍要求菲方拖走该舰,恢复仁爱礁无人无设施的原状。

第二,在菲拖走“坐滩”军舰之前,如菲需要对该舰居住人员提供生活物资补给,中方愿从人道主义出发,在事先向中方通报,并经现场核查后,允许菲方实施运补,中方将全过程予以监控。

第三,如果菲方运送大量建材上舰,试图建设固定设施和永久哨所,中方绝不接受,将坚决依法依规予以拦阻,以维护中国主权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严肃性。

在三项基本原则下,中方允许菲方在事先通报并经现场核查后,对“坐滩”军舰上的人员实施人道主义救援,有效管控了仁爱礁的局势。据中国南海研究院的丁铎博士分析,当前南海局势总体稳定可控,与中国的战略定力和坚定维护主权密不可分。即便是域外力量的介入,也无法改变这一现状。

近来,美菲之间的军事互动显著增加,美国更是计划在菲律宾部署更多兵力,并加强联合军事演习。这个动向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担忧。虽然美方在口头上对武力保卫菲律宾作出“坚定承诺”,但实际行动中仍显得谨慎。特别是在美中关系紧张的背景下,美国并不愿意让南海摩擦升级,因为这可能会激化局势,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美菲同盟关系毫无意义。美国这种“声东击西”的策略,意在增强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逐步夯实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尤其是菲律宾作为南海的重要节点,美国如果能稳住菲方,其对整个亚太战略的整体布局将愈加完善。因此,尽管美菲同盟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纸老虎”,但它背后的威胁不容小觑。

同样紧张的还有台海局势。布林肯表示,将在此次会谈中重点讨论台湾问题。近几个月以来,大陆军机频繁越过所谓的“台海中线”,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进一步显示了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毫不妥协的立场。

美国则试图通过军事演习和公开声明来展示其对台湾的支持。比如,在阿斯彭安全论坛上,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朗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解放军收复台湾,美方能够应对台海冲突这种强硬表态,不仅是对中方的一种挑衅,也反映了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明确意图。

但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的这种策略具有高度自私性。当中美关系可能失控的时候,美方就寻求加大与中方的沟通交流,以此制造一种“责任不在美方”的假象。这种策略虽然看起来精明,但却难以掩盖其根本目的,即通过战略竞争持续施压中国。

对于中美关系和区域秩序的混乱,美方一直不肯坦率承认自身的责任,反而借助其强大的舆论工具,试图蒙骗国际舆论,误导国际社会对问题根源的认知。尤其在热点问题上,美国选择性地加强对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支持,通过制造话题来转移外界对其自身行为的关注。

比如,在南海问题上,美方刻意强调对菲律宾的支持,而对中菲之间通过对话磋商解决问题的努力则避而不谈。同样,在台海问题上,美方不断宣扬对台湾的防卫承诺,却对其在中美关系中扮演的“搅局者”角色闭口不提。

美国的策略虽然复杂多变,但其核心目标始终如一,即遏制中国的崛起。面对这种局面,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既要坚定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又要通过灵活的外交手段应对各种挑战。

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临时性安排,为其他争端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方应继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多边对话机制,推动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同时,对于来自域外国家的干预,需要稳妥应对,避免因小失大。

在台海问题上,中方需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同时也要通过多渠道传递清晰的信息,让外界了解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尽管当前局势波诡云谲,但只要保持冷静应对,中国完全有能力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稳中求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