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万万没想到!澳大利亚攻克稀土技术西方欢呼时,中国藏着三张王牌
2822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最近网上都在吹稀土要爆发,北方稀土、中国稀土这些名字天天刷屏。有人说这个行业要在2025年大变天,但仔细一查根本没那么简单。这行确实有实力,但问题也不少,得慢慢说清楚。
北方稀土手里的轻稀土矿全球第一,成本比别人低三成多。他们从挖矿到造永磁电机全包,现在产能扩到五万吨,连航天材料都能做。但海外客户只占他们生意的18%,要是外国人不买账,赚头就少了。
中国稀土靠国家政策撑腰,今年重稀土出口直接被卡,像镝、铽这些材料没批文就休想卖出去。背靠央企拿67.9%的开采配额,技术能提炼到六个9的纯度,军工订单都要他们供货。不过环保评分被美国MP公司甩了一条街,现在不少海外客户更认美企。
最离谱的是中国海油,天天说南海海底有几千吨稀土,矿都没挖出来呢!这个项目还和上市公司没关系,说的低碳开采连变现渠道都没影。
网上一片喊涨声,但看数据就知道不对劲。中央汇金去年增持,今年外资反而在撤。北方稀土的永磁电机和中国稀土的军工订单倒是实打实,那些概念股早晚露馅。
选股票不能听吹的,得看真本事。有完整产业链和技术专利的才能活下去,光画饼迟早翻车。稀土是战略资源没错,但投资不能光靠概念,得看企业到底能赚多少钱。
行业要变是肯定的,但变的不会是那些空头支票。想赚钱得盯紧实际产量、订单和海外市场,别被没影的事骗了。最近电动汽车要用的永磁材料需求涨得快,但不少公司还没把矿变成钱。
国家对稀土出口控制严,重稀土尤其紧。美国和澳大利亚搞出新技术,想分一杯羹,这让中国企业压力不小。环保标准越来越高,国外买家现在挺看重这块,国内企业得分分赶上。
深海稀土储量数字听着唬人,但开采技术还不成熟。中国海油说了好几年,到现在连个样品都没拿出来。投资者别光看储量数字,得看能不能变现。
机构资金流向有意思,去年涌进来今年又跑,说明很多人看不清前景。真正赚钱的是那些有订单的企业,比如北方稀土给航天造材料,中国稀土拿军工单子。
政策保护双刃剑,限制出口让资源不被贱卖,但也影响海外认可度。美国MP材料公司环保评分高,不少欧洲客户宁可买贵的也不想惹麻烦。
行业要洗牌是早晚的事,但靠概念炒起来的公司撑不了太久。能活下来的必须有三大件:自己能采矿、能炼出高纯度材料、有稳定大客户。
现在说稀土要取代石油的人不少,但现实没那么夸张。战略价值是有了,但赚钱还得靠技术转化和订单量。军工订单利润高但量小,民用市场才是长期战场。
最近新能源车销量涨,带动永磁电机需求,但不少稀土企业还没跟上这个节奏。材料纯度够不够?生产成本能不能降?这些都是硬骨头。
深蓝经济区开发听上去高大上,但投入产出比谁都说不准。南海那几亿吨稀土到底值多少,得等技术成熟了才能算账。
投资圈现在两极分化,有的看好政策红利,有的担心产能过剩。内行人提醒别光看新闻标题,得查企业财报的实际数据。
稀土价格波动大,最近听说有些小厂扛不住低价,偷偷减产。但大企业日子也不好过,北方稀土虽然产量高,海外市场拓展慢,库存压力不小。
军工订单给企业撑腰是真,但这类业务占营收比例小,指望它翻身不太现实。企业转型做民用材料才是长久之计,但这条路才刚开始走。
中国稀土集团环保评级低,现在忙着整改,花了不少钱。但客户要的不只是产品,还要合规证明,这一步跟不上订单就接不到。
说来说去,稀土行业的水很深。有资源的未必能赚钱,有技术的不一定有矿,有订单的可能不赚钱。现在看,还得拼谁能把矿变成钱的速度快。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