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盗墓笔记》火了很久很久,总销量超过3000万册,它也是很多人最爱的小说,痴迷于南派三叔构建的这个虚幻世界。

时间回溯到2015年8月17日。那天是《盗墓笔记》中张起灵和吴邪“十年之约”的时间,30万名书迷自发前往青铜门所在的长白山,等待“起灵归”。从此,每年8月17日成了《盗墓笔记》粉丝们“稻米”一年一度相聚的“稻米节”,杭州作为故事的起源地,成了“稻米”们的家。

吴邪与张起灵在楼外楼吃饭,二人坐在窗边欣赏西湖美景

十年后的2025年,“稻米”们从这个8月初就开始赶赴杭州和长白山两地,共赴第二个“十年之约”,也是“重逢之约”。二十年过去,《盗墓笔记》书页间那个关于“十年之约”的承诺,早已化作一代人青春的刻度。

昨晚,南派三叔在楼外楼设宴请书迷

有人评价说:“南派三叔对于故事和人物的塑造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他总是能给书中的人物赋予完全不同的鲜明个性,懂得读者要什么。”

在2025年“稻米节”之际,《都市快报》全程参与了这个与杭州这座城市深度捆绑的书迷狂欢,在市集上拍摄“稻米节”专属纪念报;邀请“橙友”(橙柿互动粉丝)共赴楼外楼,与南派三叔共饮西湖茶;我们还专访了南派三叔,回顾了曾被写进《盗墓笔记》的那一句破次元的“这下,明天就要上《都市快报》头条了!”

西湖边,《盗墓笔记》的铁三角勾肩搭背,欢声笑语不绝

身后驶过一辆1314路公交车

30万人赴一个书中虚构的“十年之约”,十年之后又等了十年……当虚拟角色成为青春的刻度,读者与《盗墓笔记》的约定早已超越故事本身。

“春节前一定填完主要谜团!”

《沙海》2、《沙海》3、《重启》2、《藏海花》2

将迎来重大更新

为什么粉丝都在喊着让三叔“填坑”?

一部《盗墓笔记》是很多人的青春回忆。

还记得追书的那段日子,无数个夜晚,宿舍里已经响起了均匀的呼吸声,而我躲在被子里用手电筒照亮了吴邪与张起灵的故事。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看《盗墓笔记》的人也已经长大了吧,书中的内容可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却依然记得同桌在教室里的桌洞下偷偷看到潘子喊“小三爷你大胆地往前走”的那段,忍不住哭出了声。

《盗墓笔记》早已不只是单纯的故事,它是无数人青春里滚烫的烙印。正是这份记忆使得书页间留下的未解之谜让人念念不忘。

“春节前一定填完主要谜团!”南派三叔开玩笑说,每次他公开承诺完结时间,总会离奇生病。“老天爷好像在惩罚我”,三叔一边无奈摇头,一边又郑重承诺,“《沙海》2、《沙海》3、《重启》2、《藏海花》2——这四本写完,故事就通了。”三叔还表示,他在写作的过程中,结局会经常被读者猜到,因此他会动态地去修改结局。

吴邪倚靠着栏杆望向街边

穿着兜帽卫衣的张起灵正在西湖边缓缓走过

“这下要上《都市快报》头条了”

这句被写进《盗墓笔记》的话也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虚拟与现实的重逢早有伏笔。

在《盗墓笔记2:秦岭神树》中,主人公吴邪和潘子乘火车从杭州出发,在金华突然跳车的桥段,潘子在外面大叫:“小三爷你等什么,快下来!”吴邪看了看四周,心说这下子明天要上《都市快报》头条了,一咬牙也滚了出去。

十多年后,三叔忆及此事笑道:“当时就是这样,动不动就要上快报头条!还经常被你们的记者围堵。

这份默契延续至今。每年的“稻米节”,都市快报都以观察者的角色记录着读者与书中角色之间最真实的情感联结。三叔告诉记者,“故事里人物有个弱点,当你认为他不存在的时候,他就没有力量。光我一个人认为他们存在,是比较单薄的;光读者认为他们存在也很单薄。但是如果有更多的像《都市快报》一样的媒体尊重我们的‘认为’,书中角色的存在就会变得更加的真实。这是对于故事的尊重,也是对青春的尊重。

2019年8月19日《都市快报》曾报道“世上本无他们,但爱与存在不冲突”,许多“稻米”走街串巷,千方百计想要买到这份报纸,之后的每一年,“稻米”们都在期待这一天的《都市快报》。从无锡赶到杭州的00后姑娘司亦,拿着这份报纸给妈妈,“当年妈妈以为我参加传销,这份报纸终于让她明白放心”,因为书里的人是她和万千“稻米”们的青春见证人。

希望“读者中有一个人

站出来成为我的接班人”

南派三叔说很难想象自己50岁

还站在舞台上和年轻粉丝互动

《盗墓笔记》作为一部青年作品,需要“新的面孔和新的力量”去延续,南派三叔告诉记者,很难想象自己50岁还站在舞台上和又一代新的年轻读者还像现在这样亲昵地互动,他真诚地希望“读者中有人可以站出来成为我的接班人”,将这份事业“接棒”下去。

这份传承早已在读者之间悄然生根发芽。活动现场,随处可见父母带着孩子共同参与的身影。有被请上台互动的年轻“稻米”分享:她父亲就是最初的读者,她是跟着母亲一起看的《盗墓笔记》。连载至今,二十年光阴流转,《盗墓笔记》的读者遍布各个年龄段。台上台下,从青春少年到为人父母,甚至还有“姥姥带着妈妈,妈妈带着女儿”的情况。

当被记者问及如何理解书中角色与读者之间这份跨越二十年的情感联结时,三叔的回答朴素而深沉:“就是真实的情感,跟我也是真实的,跟读者也是真实的,不可磨灭。那是你的青春。”他感慨,“二十年,谁有二十年?这个很吓人的东西。”这份绵延不绝的情感,如同巨大的“业力”——是作者与无数读者共同书写时光时,无法回避的重量与羁绊。“我一直有一个理念,就是真心换真心。”正是这种信念将大家联结在了一起,让《盗墓笔记》这则故事经久不衰。

去杭州走吴邪走过的路

是“稻米”们的“人生必做”

杭州的8月闷热潮湿,西湖边却涌动着比暑气更炽热的浪潮。

8月初始,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就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赶往杭州,在西泠美术馆参观《盗墓笔记》展览,参加南派三叔见面会,跑遍大半个杭州重游《盗墓笔记》里的实景“圣地巡礼”。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留言:“欢喜与家人们二十年重逢”。

“家人”是《盗墓笔记》的粉丝之间的称呼,每年8月17日,大家以“稻米节”之名从全国各地相聚到一起。他们或是穿着蓝色连帽衫,或是头戴小黄鸡发卡,背包上“吧唧”叮当作响——这是“稻米”之间不言自明的暗号。“去杭州走吴邪走过的路”也是“稻米”们的“人生必做”。

杭州的街巷里藏着另一重时空维度——西泠印社的廊柱下,楼外楼上打开的窗户边,北山街的梧桐影中,每一步都像踩在书页的折痕上,似乎下一个转角就会走出盗墓笔记“铁三角”。

“杭州是一座很特殊的城市,它平和又激烈,完美融合了两种气势”。南派三叔一次次地把杭州写进自己的书里,这里是《盗墓笔记》的出发地,也是南派三叔生活的地方。

南派三叔坦言自己会在下大雨或大雪的时候在杭州爬山。一个人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有时候会碰上一座寺庙,敲门进去,和方丈一起喝点热茶,聊聊天。这就是杭州特有的美,他把这些内容都写进过书里。有时写书没有灵感,他也会进山,感受山上的水全部冲下来,从身上冲过去,“这是一种很酷的体验。”

昨晚,南派三叔在西湖楼外楼设下“家宴”,十位“橙友”通过都市快报成为座上宾。大家在西湖边吃着三叔推荐的杭帮菜,重温吴邪三次在此宴请故人的江湖气。时间不再是单向流逝的刻度,它因共同的记忆而凝固成琥珀。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林苑苑 实习生 张致远

编 辑 陈伊

审核 罗祎 王晨郁

BREAK AWAY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