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美金融存在三大本质区别


文:颜安生

最近,中国的金融市场出现了两大引人注目的变化,一是人民币升值,二是A股市场的火爆。这两大变化多多少少都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有一定关系,首先,美联储在美国当地时间9月18日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75%—5.00%,这是自2020年3月以来美联储的首次降息。由于美元仍然是当今世界国际货币的龙头老大,因此,美元降息必然引发连锁反应,其他国际货币则相应升值,同样,美联储降息也引发了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升值前景的憧憬,有舆论断言,人民币有可能很快升破七算进入六算时代。其次,近期A股市场的异动也与美国降息有一定关联,因为有市场分析认为,美联储降息将引发美国国内上万亿美元的流动资金涌向中国,从而给A股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活水,A股市场翻番指日可待。

另一方面,有消息指,中国A股市场国庆节前跳空高开连续暴涨吓坏了美国政府,因为美国担心火爆的中国股市会抢了美股市场的风头,引发国际资本大举进军中国,因此,在中国国庆节休市期间,美国公布了非农就业等经济数据,这些数据出人意料地好于市场预期。于是,美联储官员放话,原本打算今年内再次降息二次的举措将有可能叫停,并以此来遏止国际资本特别是美国市场的流动资本流向中国。虽然此事的原委究竟如何还有待观察,但中国金融市场对美国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中国金融市场的风吹草动也直接牵动美联储的决策。当然,中国金融市场对美国的影响牵动能力仍然十分有限,但同样,美国金融对中国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两国的金融处于分庭抗礼的状态。

以美联储降息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和A股市场的影响为例,其实,人民币今后能够升值多少虽然肯定会受到美联储降息步伐和降息力度的影响,如果美国的降息周期较短,那么,降息步伐会加快,降息力度也会较强,从而给人民币升值带来较大的空间。如果美国此轮的的降息周期要五六年才能完成,那么美联储的降息步伐将是缓慢的,每次降息幅度也将是有限的,那么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会比较和缓。但从根本上来看,中国经济对人民币升值幅度的容忍程度才是人民币升值大小的关键所在。目前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高质量发展正在如火如荼席卷全国,此时,中国经济需要国内国际两个大循环良性互动。但由于经历了三年的疫情,不仅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情况和其消费能力大不如前,而且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概莫能外。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中国制造的消费能力,从而不利于中国经济国际国内两个大循环的良性互动。

专家:中美金融存在三大本质区别

由于中国对人民币汇率仍然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特别是中国经济已经完全按照自己的轨道自主运行,基本不受美国经济的影响,因此,即使美联储的降息周期较短,降息力度较大,但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两个大循环良性互动,相信中国外汇管理当局绝不可能对人民币升值听之任之。据此可以判断,美联储降息虽然利好人民币资产,但人民币的升值步伐将是缓慢的,升值幅度将是有限的。


中美金融存在三大本质区别


曾几何时,美国的金融业强大无比,华尔街是全球无与伦比的国际金融中心,不仅全球金融界唯美国金融马首是瞻,而且,也是中国金融业学习效仿的榜样。然而,自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以来,特别是2000年美国出现股灾以来,美国金融业危机不断,不仅严重打击美国自身经济,而且也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伤害。为了向世界其他国家转嫁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损失,美国不断玩弄美元霸权收割世界,令全世界对美国金融唯恐避之不及。

对于美国金融本质的认识,中国是最早的觉醒者和分道扬镳者,经过近20多年来的金融改革、调整、转型与发展,今天,中国的金融业已经形成了与美国金融完全不同的有着本质区别的两种模式,其中,最大最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金融脱虚向实与脱实向虚的区别。20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经济呈现出过度金融化、脱实向虚的趋势,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制造业空心化,美国垄断资本为谋求更低成本和更广阔的新兴市场,不断把本土制造业生产部门迁往海外,导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规模扩大,经济日渐凸显制造业空心化趋势,目前美国制造业在整体经济规模中的占比只有10%左右,而以金融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占比超过八成以上。美国的金融业已经脱离了实体经济,在自我膨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由此带来虚拟经济泡沫膨胀,进入21世纪后,金融衍生品交易取代传统的融资咨询业务,成为美国金融市场盈利的主要来源,金融业急剧膨胀并支撑起经济的虚假繁荣。在金融业脱实向虚的狂欢中,美国资本家的行为日益倾向于短期投机,从而让美国股市的泡沫越吹越大。

为了避免出现美国金融业脱实向虚的情况,中国通过政策引导、加强监管、推动金融普惠化、优化金融结构、培养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加强宏观调控、提高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水平和加强国际合作等多种措施,目前,中国明确大力发展的金融重点是五大领域,即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从而确保了中国金融业始终走在脱虚向实的正确道路上。

专家:中美金融存在三大本质区别

第二,国家金融信用至上与全社会透支信用的区别。美国是一个从政府到普通老百姓全民全社会透支信用和借债度日的国家,最新数据表明,美国政府的债务总额已经突破35万亿美元,按照目前美国的利率水平,美国政府财政收入的1/4将不得不用于支付债务利息。IMF最新发布的《财政监测报告》显示,预计美国明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到GDP的7.1%,是其他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的三倍多。美国政府已是债台高筑,已经陷入了不可自拔的债务困局。另一边厢,据美联储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人平均背负5733元的信用卡债务,其中,40多岁人欠债最多,达人均7600元。纽约联储发布的《家庭债务和信贷季度报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美国家庭债务总额增加了1840亿美元,达到17.69万亿美元;抵押贷款余额增加1900亿美元至12.44万亿美元;汽车贷款余额增加90亿美元至1.62万亿美元,继续呈上升趋势。此外,信用卡余额下降了140亿美元,至1.12万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高出13.1%。有近9%的信用卡余额和8%的汽车贷款(按年计算)转为拖欠。由此可见,美国的全民信用透支和借债情况有多严重。

与美国的情况相反,无论中国政府还是中国老百姓在财政安排上都信守量入为出的原则,即便有赤字也大都在掌控之中,不至于出现赤字和债务泛滥。为了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安全,中国政府一直奉行信用至上,并致力于打造诚实社会、信用国家。虽然近40多年来的市场化改造与国际化发展出现了不少诚信和信用问题,但中国政府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不懈加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日益完善的信用体系在提升中国社会诚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随着实践的推进,其功能和作用还将不断拓展和深化。如今的中国,人人讲诚信,人人守信用,诚信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爆发债务危机和信用危机,诚信观念和信用体系已经成为中国金融稳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第三,有效管理的金融扩张与放任无序的金融创新之区别。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造与国际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以银行业为例,从1978年到2023年,中国的银行资产增长了约1368倍,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约3000亿人民币增长到2023年的418万亿人民币,银行业资产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一。而在其他诸如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几乎各个金融领域,中国的金融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领域金融规模都稳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中国的金融科技日新月异,支付手段结算手段全面电子化。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金融效率和金融安全最高的国家。这一切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中央政府对金融业的两手抓策略,即一手抓促发展,持之以恒鼓励、支持、促进金融业大发展,另一手抓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使得中国的金融业能够始终在健康的发展轨道上运行。

专家:中美金融存在三大本质区别

美国虽然仍然是当今世界第一金融大国,但美国金融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美国一直奉行所谓的自由市场经济原则,金融管理差强人意,对金融市场放任有余,监督管理严重不足,所以美国的金融市场风险巨大,隐患诸多,危机不断。以美国所谓的金融创新为例,美国的资产证券化滥用严重,金融衍生品无限泛滥,影子银行过度膨胀,放任自流的所谓金融创新衍生出巨大的金融泡沫,并形成周期性的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爆发次货金融危机,2008年爆发金融海啸,2020年美国爆发流动性危机,2023年美国硅谷银行倒闭,引发银行倒闭潮等等。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现在美国最大的麻烦是,美国政府的债务规模已经达到了35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并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快速增加。美国的政府债务已经陷入了庞氏骗局,并且最终走向爆破,届时,不仅美国国债信用破产,而且美元霸权体系也将分崩离析。

总之,中国与美国各自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过去100年来特别是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美国金融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近40年来,中国金融业异军突起,相形之下,美国的金融业已经千疮百孔,在衰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金融业则冉冉升起,在中国特色金融业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决定美元命运的三大关键因素


毋庸置疑,美元的高光时刻已经过去,美元正在走下坡路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美元是否正在快速走向崩溃?美元大厦是否即将倾倒?这的确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美元霸权依然存在,美国仍然凭借美元霸权将世界经济玩弄于鼓掌之上,特别是美国在坚持了长达两年的高息政策之后,仍然有能力保持高息政策,这说明美元还有一定的霸权底气,离崩溃还有一段距离。美元未来命运如何?会否快速走向崩溃?将取决于以下三个关键因素。

第一,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向。目前,美国仍然号称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元霸权仍受到美国经济的强有力支撑。虽然与中国相比,美国GDP水分很大,美国经济虚胖严重,但环顾世界,除了中国之外,较之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国经济相对坚挺。由于美国拥有较雄厚的科技实力以及长期积累下来的国力,在这个相互比烂的世界中,美国经济除了与中国相比相形见绌,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属优等生。由于世界上除中国之外的绝大多数国家经济表现都比美国更加差强人意,因此,美元虽然越来越烂,但除人民币之外的其他国家货币比美元更烂。由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较短,许多方面仍在检验和测试之中,因此,暂时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来说只是潜在的挑战者,尚不构成对美元霸权的现实威胁。显然,如果美国经济表现仍然好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那么,受到美国经济支撑的美元霸权在人民币正式成为挑战者之前,都将继续维持下去。

第二,全球去美元化浪潮的进展情况。从全球经济演变的大势分析,美元霸权除了面临人民币这一潜在对手之外,还面对着全球性的去美元化浪潮的挑战。特别是近几年来,全球性的去美元化浪潮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将美元武器化,对竞争对手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进行各种制裁围堵,可谓作恶多端,引发民愤。如今,除了美国的几个少数盟友之外,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意识到,美元是一把悬在自己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只有想方设法去美元化,用其他货币取而代之,才能有效规避美元风险。目前,全球去美元化浪潮虽然达成广泛共识,但真正采取实质性行动的国家却不多,俄罗斯、委内瑞拉、伊朗等受美国制裁的国家是被迫去美元化,只有中国通过建立人民币国际化平台真正主动实施去美元化,但中国的去美元化举措也是循序渐进的,是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而不断推进的。因此,在全球大多数国家都未能采取实质性去美元化行动之前,美元霸权依然能够在全球横行霸道。

第三,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变革。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所确立的国际货币体系完全以美元为中心,虽然上个世纪70年代美元就与黄金脱钩,但美元中心地位却没有受到影响。直到今天,布雷顿森林会议所构建起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依然稳固,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仍然对全球金融格局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和牵动作用,但无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世界银行,都被美国直接或间接控制,并成为美国维持美元霸权的工具。与此同时,美国还直接间接控制着环球金融电信协会(SWIFT)这一全球最大金融结算信息网的运作,使得美元在国际结算体系中拥有超群的特殊地位。然而,目前来看,要改变美国在国际货币经济组织中的绝对话语权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美国自己良心发现革了自己的命。同样,要摆脱美国对SWIFT的控制也是难比登天,可能性极小。只要美国抓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SWIFT两大工具不放,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结算体系的变革就没有希望。美元依然能够承袭布雷顿森林会议所确立的国际货币秩序稳居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位置。

(作者系香港期刊传媒公会副主席)

专家:中美金融存在三大本质区别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