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日本的军事动向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曾经以“和平宪法”约束自身的国家,一直以来都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忠实”的盟友,然而就在美国忙于应对俄罗斯时,日本却在低调中完成了惊人一跃,7艘准航母悄然成军,海上力量直逼西太平洋巅峰。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一切几乎是在“一声不吭”中完成的,直到美国猛然回首,才发现这个“跟班”早已不再是当年的模样。
日本的静默崛起
过去几年,日本海上自卫队以“驱逐舰”或“直升机护卫舰”为名,陆续建造并改装了7艘具备轻型航母功能的舰艇,包括出云级的“出云”号和“加贺”号(排水量2.7万吨)、日向级的两艘舰艇(1.7万吨),以及大隅级的三艘运输舰(1.9万吨)。
这些舰艇经过改装后,飞行甲板能够起降F-35B隐身战机,作战能力覆盖东海甚至更远区域。相比之下,意大利的“加富尔”号航母排水量不过2.7万吨,日本这些“准航母”的实力已然不容小觑。
更令人瞠目的是建造速度,从2019年起,日本以平均每年近12万吨的造舰能力迅速扩充舰队,短短四年内形成了三个航母战斗群,每个战斗群配备准航母、宙斯盾驱逐舰和隐形护卫舰。
这种效率不仅刷新了日本战后造舰纪录,也不得不让人惊叹,日本的工业实力和军事规划能力究竟有多强?而这一切都在“防御性需求”的幌子下悄然进行,美国似乎也是直到最近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那么,日本是如何做到如此高效且低调的军事扩张的呢?
日本的准航母计划堪称一场精心设计的“障眼法”,以出云级为例,日本官方始终坚称这些舰艇是“直升机驱逐舰”,主打反潜和防御任务。然而改装后的出云号和加贺号却加装了耐热甲板以支持F-35B垂直起降,舰岛还预留了导弹引导系统接口。
这种“防御性改装”显然为进攻性作战留足了空间,更绝的是,改装成本低得惊人,“出云”号仅耗资1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通过模块化设计轻松实现从驱逐舰到轻型航母的华丽转身。
同时日本的造舰技术也在飞速提升,此前长崎造船厂下水了第12艘“最上级”隐形护卫舰,这种4800吨级的战舰配备四面相控阵雷达,隐身性能媲美中国055型驱逐舰,更关键的是,其预留的垂直发射系统能在战时迅速加装“战斧”巡航导弹,与美军数据链无缝对接。
这种“乐高式”设计让日本舰队具备了极高的灵活性和扩展性,那么,这种技术优势是否意味着日本已不再满足于做美国的“附庸”?
从跟班到对手
日本的军事崛起让美国始料未及,早在2019年,当时特朗普登上“加贺”号时,还高调支持日本“军事正常化”,并顺手卖出了105架F-35战机,然而几年过去,日本显然已不甘心只做美军的“前沿弹药库”。
日本防卫省发布的《防卫力整备计划》明确提出要提升“独立遂行能力”,并在2024年的“利刃”演习中首次主导模拟攻击作战计划,甚至自主选择打击目标。这种战术主导权的提升,让五角大楼感到一丝不安。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日本借“技术共享”之名获取了F-35的核心技术,三菱重工借此加速研发国产六代机“烈风”,据《航空周刊》报道,“烈风”的设计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美制F-22,这一切都表明,日本正在摆脱对美军的依赖,试图打造属于自己的军事体系,直到这时美国终于醒悟:这个曾经的“跟班”,如今已隐隐成为西太平洋的新对手。那么日本的崛起对地区安全意味着什么?
日本的军事扩张不仅震撼了美国,也让东亚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其海上自卫队现有170艘舰艇,包括7艘准航母、8艘宙斯盾舰和数十艘隐形护卫舰,再加上“卫星星座”系统提供的24小时监控能力,已形成远洋作战的雏形。
此外日本的12式反舰导弹射程超1000公里,与美制“战斧”导弹共同构筑了多层次火力网,航空自卫队也已装备82架F-35战机,数量仅次于中国歼-20,成为东亚第二大隐身战机力量。
而日本的野心还并未止步,2025财年,日本防卫省申请了创纪录的8.7万亿日元军费,用于建造更多宙斯盾舰和隐形护卫舰,这种扩张态势显然超出了自卫需求,直指地区霸权。
但面对中国海军的三航母体系(包括即将服役的福建舰)和055型驱逐舰的压倒性火力,日本的准航母仍显脆弱,我国的造舰能力更是惊人,年产舰艇吨位是日本的10倍。
海军方面,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领先全球,055型驱逐舰的综合火力远超日本舰艇,第四艘核动力航母也已在建,航空力量上,歼-20机队规模已超300架,远超日本的F-35数量。更重要的是,中国工业能力的碾压优势,每年20万吨的造舰能力,足以让任何对手望尘莫及。
日本或许能在技术上偷跑一时,但其资源和人口的天然劣势,决定了它难以长期与中国抗衡,这样看下来,日本的舰队更像是为美军“补位”而生,而非真正的独立力量,然而这种“补位”若演变为“取而代之”,美国恐怕也不会坐视不管。
信息来源
光明网 日本暗度陈仓 航母呼之欲出
环球网 日本最新准航母面对民众开放 内部罕见公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