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低保入户调查查啥?这几处是关键,别稀里糊涂白忙活
3002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楼下李婶申请低保,社区干部上门调查时,连“家里油盐酱醋够不够吃”都问了,把她惊得直咂舌。其实低保入户调查不是“随便唠嗑”,每道问题都藏着审核逻辑。顺着《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规矩,咱们把调查重点拆成家常话,免得真要申请时慌了神。
先问“钱从哪来、花哪去”——收入和支出是硬杠杠
调查员进门先看账本?倒也不用,但“家庭总收入”得算明白:工资、打零工的钱、种地收成全算,连子女给的赡养费都得掰扯清楚。《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里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全部收入”都得申报,不管是现金还是实物(比如有人拿粮食抵工资,也得算)。
支出也得说道说道:医疗费、学费这些刚性支出能抵扣,但要是家里天天点外卖、买名牌,和“困难”身份对不上,肯定要被问住。去年社区有户人家,申报时说家人重病花钱多,结果调查发现他们每月给孩子报钢琴班,这就矛盾了——不是不让消费,是得和家庭经济状况匹配。
再查“家当有啥”——存款、车子、房子藏不住
别以为把存款转去亲戚账户就安全了。现在民政和银行、车管所联网,一查一个准。《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 规定,家庭存款超过当地标准(比如有的地方单人户存款超3万就不符合),直接一票否决;家里停着十几万的车,也别想蒙混过关。
还有住房:是不是商品房?面积多大?要是住着120平的电梯房,却申请低保,调查员肯定得追问。但要是住的老破小,还有重病号,反而能作为困难依据——关键看“家庭财产和生活水平是否符合低保条件”。
绕不开“人”的问题——家庭成员藏着啥秘密?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怎么算?配偶、未成年子女肯定算,就算儿子结婚了还和父母住一起,他的收入也得算进家庭总收入。更细的:有人为了避税,把子女户口迁出去“分户”,但实际还住一起,这种情况会被认定为“故意拆分家庭”,直接影响审核。
劳动能力也得说清楚:明明有手有脚能工作,却在家吃低保,调查员会问“为啥不找活干”;但要是真有残疾、重病,拿出医院证明,反而能证明困难。社区里有个大叔,说自己腰腿疼没法工作,结果调查时发现他天天去菜市场帮人卸货,这就露馅了——不是不让打零工,是得如实申报收入。
政策里的“公平秤”——调查不是刁难,是守护底线
很多人觉得调查太细致,像“查户口”。其实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早就把规矩定死: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得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息核对,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说白了,就是不让低保金落在投机者手里,也不让真困难的人被漏掉。
就像去年社区清退了一户“假低保”:家里偷偷买了车,还申报低保,被邻居举报后,不仅收回补贴,还上了失信名单。但也有户人家,因为调查时如实说清了“女儿每月给500赡养费,但老伴重病每月花3000”,反而通过审核——坦诚比隐瞒更管用。
最后唠句实在的
低保入户调查,查的是“真实家底”,护的是“公平底线”。符合条件的,把收入、支出、困难掰开揉碎说清楚,不用怕;想钻空子的,再精也躲不过政策的“透视眼”。你身边有没有经历过低保调查的事儿?对这些调查重点,你觉得是太严还是刚好?欢迎聊聊,把政策里的“公平账”算得更明白些。
(政策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十三条、《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 )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