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助力构建健康湿地系统,绘就美丽吉林生态画卷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章光新研究员团队参与的“东北地区跨流域水资源高效调控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这次很荣幸,我们团队参与的项目荣获了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7月2日,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楼,章光新研究员接受采访时介绍说,该项目围绕东北水问题,从需水管控—来水预测—高效调控三方面攻坚克难,缓解了“水不够用”引起的农业—生态矛盾,降低了“水不确定”带来的洪旱灾害风险,系统解决了“水不均衡”的调控难题。项目成果应用于东北地区松辽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在节省工程投资、粮食增产、洪水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效益显著,推动行业进步。“我们团队主要贡献是在湿地多水源生态补水技术这一块。”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净化水质和补充地下水等重要水文功能,在维护流域水量平衡、减轻洪旱灾害、改善水质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和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湿地主要分布区,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们的研究,主要就是依托河湖连通工程,解决湿地修复与保护的水资源调控问题,以恢复湿地‘合理的水文情势、安全的水质标准、良好的生态功能’为目标,以‘湿地生态退化的水文学机制-湿地生态需水规律-湿地生态补水技术-湿地多水源配置方案’为主线(完整的研究链条),对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进行多水源调控,进而保障流域湿地生态安全用水及其功能良好发挥。”章光新研究员说。

“以吉林省为例,吉林西部水资源比较有限,在水资源比较少的情况下,怎么去恢复湿地?我们的研究就是通过多项指标去评价这些湿地功能及其水源状况,确定了湿地生态补水优先次序,来给湿地补水。”章光新研究员展开介绍说,多水源生态补水技术中的多水源,指的是洪水、农田退水和常规水资源。洪水利用一方面实现洪水资源化提高可利用水量,同时也可减缓洪水灾害;而农田退水利用是发挥湿地水质净化功能,一方面解决农田退水出路问题,同时解决湿地干旱缺水问题。 “我们的研究就是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情况下实现多水源综合高效利用,一些成果为吉林西部河湖连通工程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支撑。”

目前章光新研究员团队正在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水-湿地-粮食关联机制及协同安全保障”项目。“该项目针对黑土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及不合理开发利用威胁到黑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保育、水-湿地-粮食关联系统竞争与安全风险日益突出等问题,主要开展三个方面的研究:水量安全保障层面上,开展面向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优化调配与安全保障研究;水质安全保障层面上,开展基于健康水循环的灌区-湿地系统水量水质综合调控研究;协同安全保障层面上,开展水-湿地-粮食关联系统协同发展与适应策略研究。”章光新研究员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实现黑土区水-湿地-粮食协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为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湿地生态保护的水安全保障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