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欣阅
一场即将于10月26日至28日在马来西亚拉开帷幕的东盟峰会,本该是地区合作与对话的舞台,如今却因为一个“不速之客”的喧哗,上演了一出荒诞剧。主角,自然是那位从不按常理出牌的美国总统特朗普。
他放出话来,要去参加峰会,但附带了两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条件。第一,他要亲自主持泰国与柬埔寨和平协议的签署仪式。第二,也是最关键的,中方官员必须被排除在场外。
白宫方面的解释倒是直白,说此举是“为了聚焦特朗普”。好家伙,一场关乎地区和平的严肃外交活动,硬生生要被扭转成某个人的独角戏。
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外交博弈了,它活脱脱地把两种截然不同的和平“配方”摆在了世人面前。一种是追求高光时刻的作秀,另一种则是默默耕耘的现实。
和平也能演出来?
在特朗普的剧本里,外交的终极价值似乎就浓缩在一场精心编排的仪式上。他要的不是和平本身,而是“主持和平”的那个画面。这种对仪式感的偏执,完美地服务于他自我塑造的“首席和平缔造者”形象。
他早就通过社交媒体宣称,自己解决了七场冲突,其中就包括主导了泰柬之间的争端。这次峰会,不过是他为自己的诺奖冲刺,补上的一块关键拼图。
可现实的剧本,从来都不是这么写的。真正的和平,是靠着漫长而琐碎的幕后工作一点点铺垫出来的,哪有什么一蹴而就的英雄登场?
回顾一下时间线就清楚了。今年5月28日,泰柬边境爆发冲突,一名柬埔寨士兵丧生。到了7月24日,战火升级,演变成十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交火。是谁在第一时间介入?是中国。当时,正是中方迅速为双方搭建了对话渠道,避免了局势的进一步失控。
随后,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接过了接力棒,积极推动斡旋。最终在最近的8月7日,双方在吉隆坡签署了一份极其具体的停火细则协议。协议内容细致到不增兵、不攻击平民设施,并同意由东盟观察团进行监督。
所以,特朗普现在急着要主持签署的这份“和平协议”,本质上只是对8月份已有成果的官方确认。
在这种情况下,抢着去“主持仪式”,其象征意义,恐怕远远大于实际贡献。这就像一部电影,别人拍了90分钟,他非要来当最后一分钟的导演,还要把自己的名字打在最前面。
明码标价的安全感
如果说对仪式的痴迷暴露了其外交的肤浅,那么美国在地区推行的策略,则充满了赤裸裸的交易色彩。和平与安全,在他们的逻辑里,似乎都是可以量化和买卖的商品。
就拿这次峰会的东道主马来西亚来说,美国一方面对其部分商品征收高达19%的惩罚性关税,另一方面又希望它在外交舞台上全力配合。这种一边递刀子,一边要求对方微笑的做法,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这种“交易式和平”的逻辑,在菲律宾身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美国通过不断渲染地区紧张局势,成功让菲律宾点头,批准了一项价值高达55.8亿美元的军售大单,用于采购20架F-16战机。要知道,这笔钱甚至超过了菲律宾全年的军费开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成了最大的赢家,而地区安全,却成了被反复兜售的焦虑。
为了促成这笔生意,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甚至打破惯例,将菲律宾作为其上任后的首访国家。同时,美方还积极鼓动在巴坦群岛进行联合军演。这一系列操作,被外界形容为“一边递刀子,一边拱火”,精准地概括了其本质。
相比之下,另一种“嵌入式和平”的逻辑则完全不同。它不靠军火交易,而是通过构建深度的经济依赖,让和平成为各方共同的内在需求。
数据不会说谎。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连续四年超过8000亿美元,而美国与东盟的贸易额约为4000亿美元,差距一目了然。通过“一带一路”、RCEP等机制,一个深度绑定的经济生态系统已经形成。
在这个系统里,和平与稳定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筹码,而是保障贸易畅通和供应链安全的生命线,是大家共同的核心利益。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公开感谢中国的调解作用,这背后不仅是外交上的斡旋,更是根植于长期经济合作所建立的深厚信任。
这和平谁说了算
特朗普那个“必须排除中方官员”的要求,看似是针对中国,实则一巴掌打在了所有参与者的脸上。它传递了一个极其傲慢的信息:这场和平,是我“赋予”的,所有权归我,其他人最好靠边站。
然而,真正的地区和平,从来都不是某个外部力量单方面主导或恩赐的结果。它的所有权,属于所有为之努力的参与方。
看看最近那场在吉隆坡举行的停火细则谈判就知道了。当时,中国、美国、马来西亚三国都是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会议。这本身就雄辩地证明了,和平进程是包容和多边的,绝非任何一家的独角戏。
从冲突当事国泰国和柬埔寨,到早期介入斡旋的中国,再到积极推动的区域组织东盟(以马来西亚为代表),和平是集体努力的结晶。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和国防大臣迪西哈均公开感谢中国的角色,这既是对事实的确认,也是对这种多边合作模式的背书。
面对特朗普的排他性要求,东道主马来西亚显然陷入了两难。其副首相阿末扎希的回应堪称外交艺术,他表示特朗普能否出席,需要获得所有东盟成员国的一致同意。这一招巧妙地将皮球踢回了东盟“协商一致”的多边框架内,既没有直接得罪美国,也坚守了东盟的中心地位和原则。
这种维护战略自主的呼声,在东南亚极具代表性。印尼总统佐科就曾公开要求美国成为地区的“积极力量”,而不是制造“破坏性竞争”。这番话,道出了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心声:我们不想在大国博弈中选边站队,我们想走自己的路。
更何况,和平本身是何其脆弱。就在停火协议签署后不久,一名泰国士兵就在边境地区因触雷而受伤。这个不幸的事件提醒着所有人,和平需要持续的、共同的维护,它不是一场仪式就能一劳永逸的,更不可能归功于某一个天降的“救世主”。
笔者以为
特朗普的这场政治秀,最终挑战的不仅仅是中国,更是东盟赖以生存的开放、包容和协商一致的原则,挑战的是一种基于合作与共享的和平范式。
泰柬边境的炮火与谈判桌前的角力,共同构成了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一个道理:可持续的和平,无法被表演,无法被交易,更无法被垄断。
最终,地区国家必须做出选择。他们需要的,究竟是一个能带来短暂聚光灯、满足个人秀的“导演”,还是一个能长期扎根、共同耕耘的“伙伴”?这个选择,将决定未来地区秩序的底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