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谢绝转载
7月30日下午,云南一高速路服务区出现了游客滞留事件。
130多名游客就被扔在那里六个多小时,从下午一直到晚上九点半。
可能有大佬一听,以为又是那种「低价团」出了纠纷,这次情况还真不一样。
这批游客报的是私人订制的高端团,机票和酒店都是自己另外付钱的,还要给旅行社人均三四千元,就是想旅行团来负责一下大巴运输和景区门票,不购物,享受享受。
说实话,三四千人均,还不包机酒,这标准很高了。
那为什么还出事儿呢?
说出来都觉得有点好笑,是涉事旅行社(名称未公开)未向大巴司机支付费用,四辆大巴车的司机因此停运,将游客遗弃在服务区。
你从游客的角度,钱我交了啊,为什么把我甩下;你从司机的角度,我没拿到钱为什么我要开车……就都说的过去。
所以这里面出事儿的,其实暴露的是旅游行业的供应链漏洞。
旅行社与地接社、运输公司之间责任脱节,相互扯皮,互相扣款,类似的情况就经常发生。
组织方称已提前支付旅行社30余万元全款,按照《旅游法》第35条关于合同履约的规定,那就要提供对应的服务;旅行社不把这钱给司机,就涉嫌挪用游客支付款项。
我做个不恰当的类比,这事儿其实就和房子一样,资金不监管就容易出问题,跑到莫名其妙的地方去。
好在昆明文旅的反应是合适的,在滞留6小时后,昆明文旅局、公安、运管部门介入协调,当晚将游客转移至酒店。
之后就是处理,文旅局对旅行社立案调查,后续将公示处罚结果;交管部门认定司机“甩团行为极端”,将依法处罚。
至于赔偿方面,旅行社初步同意赔付游客10万元(一共,不是每人,算下来每个人700多)。
旅游行业是云南的支柱产业,不过出事儿的情况也不少。
这不是说当地就有什么问题,更多的还是旅行社这种模式,本身就不太靠谱。
今年4月份,类似的情况在张家界也发生过,160名老人报旅行团被扔湖北某服务区。
一调查原因,真的是一模一样。
经初步调查,涉事旅游团由广西飞扬旅游有限公司北海分公司组团,行程共12天,分5段行程,其中湖南、湖北行程由湖北荆州罗某交由湖南(张家界)神洲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覃某操作。期间因罗某拖欠团款,车队因油费不足两次停运,在湖北某服务区行程中断。经当地公安机关调解后,罗某仍未履行支付承诺,最终自行调车转移游客。
你看,这个罗某多狂,不光是不给钱让车队两次因为油费不足停运,甚至在调解之后,还是不支付。
这就是旅行行业普遍的问题,一方面是层层转包,一方面是资金不到位当地也没办法立刻处理,因为企业主体往往是在其他地方。
我个人觉得很好玩的一点就是,这次「130余人报团云南游被甩服务区6小时」事件里面,通报里面有这句话:
大概意思就是,让游客在抱团的时候擦亮眼睛,选「资质全、信誉好」的旅行社,免得被坑。
问题是,旅行社能营业,那就默认资质全啊,这应该是市场监管的责任,不是游客的责任;再说了,游客怎么知道什么资质是需要的呢?
至于信誉好,那家家旅行社的广告都说自己信誉好,又没有个行业白名单什么的,消费者怎么知道哪家信誉是真的好呢?
所以真要解决问题,那不是游客擦亮眼睛就能搞定的。
真正要彻底根除类似的情况,我觉得只有三点。
第一,建立第三方托管账户
和房地产一样,弄个第三方托管,服务完成才能拿到全款,从而确保游客预付费用专款专用,避免挪用。
如果有人说,那旅行社这样资金就吃紧了啊……那我就要说,你没这垫资的底气就别做了,反正让消费者找「资质全、信誉好的旅行社」嘛,增加一个资金雄厚,也没毛病。
第二,严肃处理涉事旅行社
现在很多旅行社都是壳,你处罚了,换个法人,换个主体,又能继续开起来。
我觉得真要斩草除根,就要真正落实到背后的老板,要么建立行业准入制度,要么建立行业黑名单。
总归,类似的情况屡屡发生,那就说明重拳的力度还不够。
第三,加快反应速度
这次事发之后,是六小时后才把乘客拉走的。
那么多人,有老人,有小孩,滞留高速服务区,其实是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
从现场看出来,大家很快报警了,帽子叔叔也很快赶到了,但也拉不走那么多人啊。
这里就涉及一个文旅、公安、运管的联动机制,应急响应速度还是要加强。
这次是六小时,那下次能不能三小时就转移走呢?
各位大佬觉得这三点如何?能解决问题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