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方高层终于盼到了“救星”,驱逐舰翻覆第七天,多个与驱逐舰相关的人员被调查,起重船姗姗来迟,代表朝鲜的“海军梦”能被修好吗?但不论怎么说,中国是不会有这种事故的。

5月21日,第二艘“崔贤级”驱逐舰的下水失败,让朝鲜即丢了面子,又输了里子,朝方高层盛怒之下展开雷霆追责,多名负责人被拘留,就连中央高官也被揪了出来,留下其他技术人员胆战心惊,即使朝方高层下了“死命令”,要求6月会议之前必须修好,但第一步“打捞”就遇到了难题。

朝鲜驱逐舰侧翻反映出什么问题

按照国际标准,扶正一艘5000吨级的舰体通常只需要1到2天,像朝鲜这种极其看重面子工程的,那肯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扶正任务。

然而,根据5月26日的卫星图像披露,驱逐舰仍然处于倾覆状态,船翻不过来还不要紧,可这揭开了朝鲜缺乏扶正驱逐舰装备的窘况,要知道,舰体泡的时间越长,修复工作就越难完成,心急火燎的造船厂人员为了尽快实现扶正,竟然出动了氦气球。

其实,氦气球扶正法也属于无奈之举,一开始朝鲜想要采用钢缆固定舰体进行扶正,然而这一方法没能奏效,船依然是纹丝不动,随后又使用充气浮筏等装备,展开“浮力平衡”方案,依旧以失败告终。

朝鲜驱逐舰侧翻反映出什么问题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的朝鲜开始效仿印度,使用气球打捞法,根据相关数据,朝鲜至少需要几百多个30米直径的氦气球,才能抬动5000吨的舰体,在高层的限期命令之下,朝方相关人员真的是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

一直到第7天,起重船才“姗姗来迟”,泡了一个星期的驱逐舰终于浮出水面,可以看出,起重船很可能是从其他港口紧急抽调而来的,否则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朝方高层曾下令下个月全会召开前无条件完成修复工作,但现在仅打捞就花费了一个星期,再加上检修和正式修复,想完全修复估计需要很长时间,按照高层的要求,最快也只是恢复原状。

朝鲜驱逐舰侧翻反映出什么问题

而这背后折射出的,无外乎是朝鲜工业体系的多重弊病,其他国家两天就能完成的任务,朝鲜使用了多种方法却依旧束手无策,表明朝鲜缺乏大型且专业的打捞设备,而朝鲜的第一艘“崔贤级”驱逐舰虽然实现了成功下水,但重要的技术问题依旧需要俄罗斯的支持,使得外界对其真正实力存在很大质疑。

同时该艘驱逐舰的失误,也能看出朝方高层急于求成的心理,其他国家几年时间才能完成5000吨级驱逐舰的建造,朝鲜400多天时间就“手搓”出两艘。

虽然驱逐舰外观上没有太大漏洞,但经过这次失误后,这两艘驱逐舰的自带威慑能力已经大打折扣,朝方高层急于向外界展示朝鲜海军现代化的突破,却因为忽视了最关键工业基础,成为一场“笑谈”。

朝鲜驱逐舰侧翻反映出什么问题

而换成我们,则绝不会出现这种低级失误,朝鲜该艘驱逐舰采取横向下水的方式,再加上舰船本身的大吨位,导致失误率极高,对于技术和设备要求十分苛刻,而制造该艘驱逐舰的清津造船厂,之前一直生产中小型船只,根本没有船坞和相关的倒退式滑道设施,只能采取横向下水,而中国大型舰艇普遍采用船坞注水式下水,稳定性更高,像是052D驱逐舰,下水全程十分丝滑。

比起朝鲜追求速度忽视质量的“本末倒置”,中国始终将追求质量放在首位,像是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建造时间耗时6年,时间充足,有更多的优化时间。

朝鲜驱逐舰侧翻反映出什么问题

在建造驱逐舰期间,工程师会对每一个零部,每一项技术进行严格的测试

与优化,以确保驱逐舰的性能达到最高标准,拿中国的052d型驱逐舰来说,从设计再到建造,就历经了多年的技术研发和改进。

而这就不得不回顾中国建造驱逐舰的历史,从一开始的对照探索,再到最后实现成功研发,投入了近几十年的努力,在这期间,中国也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军事威胁,但并没像朝鲜一样急于求成,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将根本技术牢牢抓在手中,才使得中国自主研发的驱逐舰,跻身于国际前列。

朝鲜驱逐舰侧翻反映出什么问题

但从朝鲜当下的形势来看,情况或许有些复杂,先不说美日韩近几年来联合军演的频繁,给朝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海上压力,使得不得不制造大型舰艇突破海上封锁。

所以说朝鲜当下的处境也很难,但盲目对标大国追求“赶超”,忽视自身的工业基础,只能落得一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局,此次失误也算是给朝鲜提了个醒,慢慢来才能稳步发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