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客栈里的那番“放银离开”的场景,看过古装剧的人都熟悉。但有个奇怪的现象,小二从不数客人放在桌上的碎银。

这究竟是为何?

在古代,货币并非一直都是白银。明朝才正式用白银作为货币,之前主要是靠铜钱和“大明宝钞”。

但“大明宝钞”容易伪造,加上没有限制发行量和准备金,通货膨胀严重。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民间后来更倾向使用白银和铜钱。

影视剧里,小二常用“手掂”或“牙咬”来鉴别碎银真伪和重量,其实古代客栈有个叫“戥子”的称重工具。

银子很值钱,一两银子可以兑换约2000枚铜钱。客人放的银子价值远远超过酒菜,所以小二无需计算。

古代一些高档场所,像青楼,碎银不够用,得用“元宝”或“大额银票”。去这些地方的人通常很有钱,否则连一顿饭都付不起。

另外,碎银的制作和品质也有讲究。古人为了方便使用,将银熔成银水,倒入模具,冷却后形成碎银。

银子品质不同,有纹银和底银,纹银价值远高于底银。 富裕家庭不单把白银当货币,还用它制作首饰。

这些首饰不仅显示身份,紧急时还可以兑换必需品,非常实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