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在网络上的爆火,这些通过本地特色和“流量密码”打造的网红打卡地,成功吸引了大批关注,也成为了城市的新名片。
相对于“网红城市”的互联网化和年轻化,百年历史城区更像沉稳的老翁,承担着更多时代的责任和使命。那么,今天的百年老城,如何焕发新生机、走向复兴?下面引入上海张园和青岛上街里两个典型案例来剖析。
上海张园:曲高和寡、高山流水,定位决定站位
张园,是上海南京西路历史风貌保护区核心位置,以石库门里弄建筑为载体,坚持传统海派文化与国际时尚文化的融合的文商旅综合体,致力于打造体验式商业、多元式文化的功能空间,以成为上海中心城区新标杆和发展的新亮点。
历史上的张园,全称是“张氏味莼园”,是1882年无锡籍富商张叔和建的花园。在晚清民初时期,张园是上海的政治活动及文化娱乐中心,首屈一指的市民活动场所,有着“海上第一名园”的美誉。
目前,张园的西区沿泰兴路区域主选方向以一线品牌新业态,商业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引入国际顶尖品牌入驻,并注重“首店”“首秀”“首发”效应,路易威登、历峰、开云三大奢侈品集团旗下品牌目前已落位;沿茂名北路区域,主要以艺术、轻奢、高级定制及潮牌为方向,茂名北路的步行街自开街以来,已举办多场高品质首发首秀活动,例如:阿斯顿马丁品牌110周年活动,首次对公众展示了首台量产混动超跑Valhalla;圣罗兰美妆首发“YSL夜光斑马”限量产品并打造主题限时店。
对于商业化来说,奢侈品大牌青睐的上海张园,品牌格调无疑已奠定了不败门面,剩下的只是转化的效益考量。不久前,还在建设中的张园经历了“Dior退店”风波,后虽被证明为不实消息,但仍让外界和观望中的品牌产生不小的动摇。这也是一直以来困扰张园的负面舆情——人气、客流量平平,入驻店铺连租金都难以为继。当然,店铺效益在未公布年报的情况下不容考究,但可以确定的是,相对于外滩、陆家嘴甚至迪士尼,张园的人气在同城景区中的确逊于下风。
对于品牌来说,格调和收益,究竟如何取舍?其实,面对投资者和入驻企业的如此两难的抉择,张园的“高奢”与“第一”定位,已经给出了作为东道主的答案。
张园,像日出,像绩优股,像刚露花苞的玫瑰,未见收益转化并非华而不实,而是品牌资产增值、教化市场的“蛰伏期”,蛰伏过后的未来价值转化将直接反应在消费人群、客单价的定位层级,品牌回报是难以预计的。但恰恰是这段“蛰伏期”,让许多中小企业和初创品牌望而却步。
在张园,入驻者除了面对线下运营成本以及可试错的资本,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去维持已经铺开的阵仗,能承担真金白银打了水漂或者“人财两空”的结局,换句通俗的话讲“在张园开店要能输得起”。
对于历史景区的商业化,定位决定站位。“农村包围城市”或“城市包围农村”都好,但鱼与熊掌不容兼得。曲高和寡、高山流水,这是张园的选择。
青岛上街里:接地气的生活美学,无限可能的供需机会
上街里,是青岛市南老城区的别称。正如张园见证了上海的百年历史变迁,上街里也见证并集聚着青岛1891年建城以来133年的历史风华。
作为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景区,上街里和张园走得是截然不同两条道路,二者的发展规划和“创业之滨”青岛、“国际魔都”上海的城市发展布局交相呼应、上行下效——如果用“奢侈品”来形容张园,那用“艺术品”来形容上街里是最贴切的。
上街里作为青岛“百年前的CBD”,街区紧邻青岛老火车站和港口,是记录青岛特殊历史时期商埠口岸历史与文化信息的重要样本。这里几乎浓缩了大半的城市代表性建筑及群落,如:中山路、四方路等复古老招牌、百年老字号林立的商街老道,劈柴院、天主大教堂、栈桥回澜阁、德国总督府、安娜别墅、王统照故居等国内著名保护建筑,以及“里院”这方青岛独有、世界唯一的特色建筑群落。如果游客在找寻“最能代表青岛历史之处”,可能会锚定以上其中一个建筑或一个位置,但一定不会绕过“上街里”。
因此,上街里对于名人故居等瑰宝建筑的维护修缮,始终是常态化进行,此过程运营单位坚持两大原则:一方面尽可能多的保留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的物质和文化要素,另一方面提升建筑品质,使其具备面向未来的多维使用功能。
上街里自2019年起,修缮工作便结合街区、建筑的区位和风貌特色“量体裁衣”,依托老建筑肌理,打造了众多原创品牌集合街区:三江里青年创业门店集群、上街里创意市集、SFY原创主理人集合院、爱尔复古美学市集等。陆续引进咖啡、古着、西餐、新中式、文产等原创品牌商家,不断满足消费侧日益增长的体验和服务需求,才造就了如今百年砖瓦和阡陌间“历史、创意、生活、艺术”多元整合的商住文旅生态。
除外,上街里是国内历史景区“造节”的典型。按季节分,上街里有“逛春天”“赏秋天”等时令类节庆,夏天的旺季更有“啤酒节”“庭院艺术季”,冬日春节期间还有“逛街里节”;按类型分,上街里有“摄影节”“喜剧节”“火锅节”“艺术节”等等,这些节庆规模不同、特色不同,周期基本覆盖了全年不间歇。但相同的一点是,上街里将自己作为“容器”,化身组局者和服务者,让本土特色老建筑成为世界的舞台,成就并联合各领域代表性组织、专家及品牌,通过包罗万象的资源整合,将中西、古今各类艺术形式和内容表达,在上街里生态中进行共创与新生。
上街里的中山路是一条极具特色的百年老路。悠悠史程中,民生、商业、金融、娱乐于一体的中山路,汇商气、集人气、扬名气,是青岛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今年2月13日,上街里首部原创沉浸式街区舞剧《百年中山路》正式演出,带领观众穿越风华百年,体验青岛的前世今生和城市变迁,成为频频出圈的演艺力作。舞剧通过舞蹈语言和新颖的表演形式讲述中山路的故事,用大众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将青岛百年的历史文化展现给大家。体现了地方特色,增强观众的共鸣,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气息。这样的地化举措不仅能让本土文化的魅力“走出去”,也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形象,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
上街里“逛街里节”期间,中山路变身为开放式的视听剧场舞台,中俄原创交响乐《百年光影》在此奏响,联合哈萨克斯坦国家总统室内乐团首席亚历山大·皮扬科夫斯基等国际专业音乐家,同青岛大学学生乐团一齐演奏。上街里原创交响乐,融入青岛百年历史形成全新艺术表达,将国际友人理解的中国老城底蕴,年轻学子蓬勃的时代感知力,通过演艺的形式倾泻而现,让市民和游客置身与这场文艺浪漫中,了解百年历史文化内涵,沉浸式感受到青岛百年历史城区的生命力,并深深爱上这片土地。交响乐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介质,能够跨越国界进行文化交流,此次合作将青岛软实力和中国文化自信推向全球,提高国际影响力。
除了特色“百年系列”原创演艺节目外,上街里也常态联合各领域、多垂类的多元艺术形式,进行新时代背景下的在地新表达。以刚刚开幕的“庭院艺术季”演艺秀来看,除了青岛代表性文艺作品外,上街里又将多民族非遗京剧、快板、柳腔、茂腔、云南印象孔雀舞等优质国内传统艺术,和交响乐、爵士乐等西方艺术形式引进来,与百年建筑进行艺术作品的全新二次创作和原创首作,让“不会说话的建筑”拥有了生命力和表达力,吸引了大批游客、网红达人前往打卡,并进行自发的传播,极大程度提高了历史建筑的知名度和社会好感度。
作为“舞台”和“容器”的上街里,顾名思义,最常联合的便是艺术家群体。庭院艺术季和逛街里节期间,上街里与知名艺术家携手,在独特的建筑场景参与下,进行“上街里plus”定制化艺术再创作。
另外,上街里擅长组织专业赛事。近期,正在举办“街头艺人大赛”,联合街头老杨等网红达人,让街头演艺成为建筑场景的一部分,也借机转化了一批年轻化的新粉丝群体,获得了他们的“种草”,并通过与艺人们深度的艺术合作,由高到低、借由专业人士对于的认可辐射更多普罗大众。同样的逻辑,上街里曾在“逛街里节”期间,和中国街舞赛事水平最高、最权威的breaking(霹雳舞)赛事BOMB JAM炸舞阵线联名过,将舞台直接搭在了百年历史的青岛中山路,轰动业内一时。
如今的上街里,随处可见在街头表演、灯光秀、公关景观等多维艺术氛围中,品牌联名的日咖夜酒、创意衍生文创店、博物馆等都充斥着“打卡”的年轻人,消费者和游客去争抢、追捧艺术家真迹、盲盒购、潮牌、集章、特种兵……不同于张园的“高不可攀”,上街里有大小不一、丰富多样的门店集群、市集摊位、创意街区,为不同规模的企业和创业者,都提供了无限机会的“舞台”空间,因此未来业态也充满更多可能。
从传统的文旅景区“吃喝住玩乐购”到现在扩容“视听嗅触”等感官的精神、审美追求,上街里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场景,既满足市民游客消费侧日趋攀升的需求,也为商家品牌供应侧营收搭建了扎实的地基。供需双哺,促成景区及城市文旅经济的繁荣生长,这也是上街里人气和入驻门店持续增长的关键。
另外,随着人气和知名度的攀升,青岛老城区在节庆和旅游高峰期已形成固定“人从众”模式,不仅聚集了人气,更聚集了商气。以春节节点举例,春节于中国人而言是一个特殊的节点,寻找年味,如同一种“集体行为艺术”。上街里由此“盛装”奉上新春“逛街里节”,吸引了大量客流涌入,带来消费的火热。以上街里中山路、海誓山盟广场、太平路、劈柴院、太兴里、四方路、黄岛路、三江里等六大主题街区不同的精彩活动和场景,实现全域欢动,为市民游客呈现一场融汇艺术表达、美景美食、潮流时尚、节庆年俗的新春文化旅游盛宴。消费者在节庆来到上街里并愿意留下来,商家和品牌选择入驻并共组上街里生活美学生态,多方构成参与老城区的活化更新,促成青岛人文风貌、文旅资源和商业市场相生相益的蓬勃生命力,实现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和复兴。
上海张园vs青岛上街里:高奢站位or生活美学,谁更胜一筹
历史建筑,愈久愈“香”。同样作为城市代表性百年老城区,张园和上街里的规划布局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发展辐合——面向全球的差异性在地化。
在地化,定位应先行于发展。符合城市自身基因的发展模式,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会与后续发展形成呼应互通互哺。其中,历史是在地化进程中首要且不可忽视的特质及价值资产。传承更新、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及特质,就是投资城市和国家未来发展,随期限增长回报率也将增长。张园和上街里在地发展中,异曲同工都使用了“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核心手段,二者缺一不可,是相伴随行的相生关系。
张园在上海国际贸易都会寸土寸金的有限地域空间,需要合理化利用本土在地资源,让本土硬实力和软实力双双接轨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进程,并始终保持运行不脱轨,这就需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布局。毕竟,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也因此,面对上海远盛于国内其它城市的、对“高奢”“小资”有着格外偏爱的消费侧需求,张园将领先的世界性奢侈品品牌,引入石库门里弄建筑形态中落地,并结合洛可可等异国建筑设计,深度交融“本土+国际”的唯一、专属化空间,让张园本身成为“不可复制”的高奢品牌。这,是张园顺应市场规律的因时而为、顺势而为。
青岛上街里联动世界级多领域知名专家、艺术家代表,在本土百年建筑肌理中进行定制化的新内容、新艺术表达形式共创,最大化传承、更新城市差异化在地魅力,吸引消费者和企商家纷至淼来,在引进的同时也在走出去。这也是上街里常态化盛产专业和优质文化、艺术表达的高明所在——极致内容,优质IP,活力市场。
相比于上海张园“高奢”“不可复制”市场定位,上街里则是坐拥百年风华的新锐青年,上街里模式是更符合大多数中国国情,是有必要也可以被历史景区和文旅城市借鉴和复制的。据悉,后续上街里演艺及IP孵化团队将进行市场化“复制”,在全国乃至全球进行商业化合作,将上街里“建筑+内容+文旅+品牌”打造的成功模版和经验,推行到其它历史类景区和城市,共同助益我国在地化实力壮大以及国际化发展。
作为承载历史记忆的老城区,秉力前行,向外生长,是优势也是社会责任。张园的高奢站位和上街里的生活美学,没有胜负、高低之分,只有定位决定的不同市场生态,而生态的尽头,是野蛮生长、持续向好的中国经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