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鹏

特朗普在就任总统前夕不断发出一系列让世界震动的咄咄逼人言论,比如他在巴拿马运河议题上大做文章,声称这条运河是“重要的美国国家资产”,公然威胁要将其“收回”。然而,他的这些荒谬言论根本站不住脚,有悖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在新的历史时代,特朗普更不可能靠几声恫吓就能迫使巴拿马或其他拉美国家屈服于美国脚下。


美国为何交还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被视为美国扩张时代的产物。19世纪中期,美国扩张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接太平洋的两洋国家。为便利东西海岸之间的交通,美国开始酝酿在中美洲地峡修建一条两洋运河。美国最初有意选择尼加拉瓜开凿运河,但由于国力不足而未能如愿。19世纪末,美西战争的胜利让美国在战略上完全控制中美洲加勒比地区,随即美国通过肢解哥伦比亚和扶植建立巴拿马,获得了在巴拿马地峡开凿运河的条件。1914年,巴拿马运河建成通航。

对美国而言,巴拿马运河是美国崛起为世界贸易和军事强权的象征。巴拿马运河使美国第一次在军事上同时兼顾两洋,增强了其海权地位。这条运河还极大地降低了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贸易成本。来自西海岸的石油和木材通过运河运至东海岸,来自东海岸的制成品和农产品同样经过运河运至西海岸。在美国控制之下,运河的通航费用非常低廉,使国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受益巨大。

二战之后,巴拿马运河对美国的重要性明显下降。第一,运河的军事价值趋于弱化。许多美国军舰因为吨位巨大而无法通过运河。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运河的船闸和大坝易于受到袭击、陷入瘫痪。第二,运河对美国国内经济的重要性显著下降。铁路的柴油化、州际高速公路网的形成使美国东西部的陆路交通变得更加便捷和廉价。第三,到20世纪70年代,巴拿马运河已经沦为美国的财政窟窿。由于基础设施老化和运营成本攀升,美国向运河提供的财政补贴远远超过运河带来的收入。

不过,迫使美国决定交还运河的最直接因素还是巴拿马人民的长期斗争以及拉美国家对巴拿马的支持。在很长时间里,美国不仅控制巴拿马运河,还控制运河周边一片狭长地带(运河区)。运河区是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由美国军警把守,巴拿马人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其中。巴拿马人民难以忍受这种屈辱,不断发起反抗斗争,要求美国交还运河和运河区。1964年1月,抗议者与美国军警爆发冲突,最终导致20余人死亡、数百人受伤。世界各国纷纷声援巴拿马、谴责美国。压力之下,美国不得不同意与巴拿马就缔结新的巴拿马运河协定进行谈判。

美国和巴拿马在1977年签订《托里霍斯-卡特条约》。该条约于1979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巴拿马运河区随即停止存在,巴拿马运河移交进程也随之启动。20年之后,巴拿马运河在1999年12月31日回归巴拿马。

美国卡特政府接受一份新的巴拿马运河协定是反复盘算之后的选择。评论者指出,这一做法“不是慈善行为,不是因为卡特对拉美人特别友好,而是一个策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在1975年对福特总统说,如果关于巴拿马运河的谈判失败了,“我们在每个国际论坛上都会被谴责,整个拉美都会爆发骚乱”。美国国会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的一份材料也这样写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接受一项允许(他国在自己的领土上)永远地行使治外法权的条约,签订一项新协定是保护美国利益的最务实办法。


美国再度染指巴拿马运河可能吗

2025年1月9日,巴拿马民众举行活动纪念“烈士日”。1964年1月9日,上百名巴拿马学生和工人在当时由美国控制的巴拿马运河区举行升旗活动时,与美军发生冲突,有23人在冲突中死亡,数百人受伤。这一事件被称作“护旗运动”。


特朗普为何盯上巴拿马运河

特朗普之所以声称要把巴拿马运河收归美国控制,大致是基于以下三点理由:第一,巴拿马运河对美国至关重要,是“重要的美国国家资产”,而卡特政府却把它“拱手送人”;第二,美国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巴拿马运河,“3.8万美国人因为修建运河而丧生”;第三,美国把巴拿马运河“作为一个礼物送给了巴拿马”,而这个国家“滥用”了这份“礼物”,不但允许“中国人运营巴拿马运河”和“中国士兵驻扎”,还对美国海军和商船征收“过高的过路费”,现在又要美国“提供30亿美元”帮助修复运河。

特朗普有关要收回巴拿马运河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美国当初为满足自身需求而谋求修建一条两洋运河,不惜为此肢解一个独立国家(哥伦比亚),迫使一个弱小的新国家(巴拿马)接受它强加的协定,从而能够利用别人的土地修成一条自己控制的运河,并在近90年间占有运河带来的绝大部分收益。就此而言,巴拿马人民不可能认同这条在自己土地上修建的运河是“重要的美国国家资产”,也不可能把这条运河视为美国馈赠的“礼物”。

卡特政府交还巴拿马运河绝不是“拱手送人”,而是经过仔细盘算、长期谈判达成的结果。至于特朗普所提到的“3.8万美国人因为修建运河而丧生”,这一点经不起考证。长期研究巴拿马运河的美国马里兰大学历史学教授朱莉·格林撰文指出:美国修建这条运河的死亡人数很难准确统计,估计为5800人;其中,绝大多数死者是那些加勒比黑人劳工,而美国公民的死亡人数在1000人至1200人之间。

特朗普有关“中国人接管巴拿马运河”的言论完全与事实相悖。该言论起源于总部位于香港的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在1997年通过竞标获得巴拿马运河南北两端各一处港口的经营权,而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始终全权负责运河的运营。特朗普声称“中国军队驻扎巴拿马运河”也缺乏任何证据,巴拿马总统穆利诺直截了当地做出驳斥:运河地带没有任何中国军人。

特朗普在“美国优先”幌子之下抛出有关“收回”巴拿马运河的荒谬言论,既凸显了美国的地缘政治焦虑,也折射出其帝国主义野心。近年来,拉美国家的对外关系日益多元化,对华合作不断扩展。美国对于自身在拉美影响力的下降深感担忧,却苦无良策应对。穆利诺总统指出,特朗普言论纯粹出自“地缘政治的恐惧”。此外,帝国霸权思想深藏于特朗普以及其他一众美国政治人物心中。朱莉·格林这样评论说:特朗普的威胁符合美国对拉美的长期行为模式,也就是把拉美视为一块可以肆意榨取掠夺的地盘,而非一些应该得到礼遇的国家。

美国再度染指巴拿马运河可能吗


美国还能在巴拿马横行无阻吗

特朗普有意在第二个总统任期以更加蛮横的方式捍卫美国的利益,这可以从其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的表态窥见一斑。他先是威胁要“收回”运河,后又声称不排除“以军事或经济胁迫手段”控制运河。那么,特朗普的这番话是在虚言恫吓,还是言出必行呢?

回顾历史,美国对巴拿马的恫吓并不仅仅停留在口头。虽然美国和巴拿马于1977年签署了新条约,美国却不愿就此放弃对运河的掌控。1978年,美国国会参议院在批准该条约时加入一项补充条款,规定美国在2000年后有权在巴拿马运河区驻扎军队,并可以为“保卫运河中立”而使用军事力量。这遭到巴拿马人民强烈反对。20世纪80年代初,巴拿马国防军司令诺列加成为该国的掌权者。他在运河问题上态度强硬,要求美方执行新条约的各项规定,恢复巴拿马在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因此惹恼了美国。1989年12月20日,老布什政府以“保护民主”为旗号,派出2万多名美军士兵入侵巴拿马,抓捕了诺列加。诺列加先是被控贩毒在美国入狱服刑,后被引渡到法国受审服刑,2011年被送回巴拿马继续服刑,直至2017年病逝。

尽管美国兵锋锐利,尽管诺列加的遭遇足以震慑一众潜在的美国挑战者,但历史大势不可阻挡。巴拿马运河在1999年如期回归巴拿马,美国国旗飘扬运河区的情景没有重现。

美军入侵行径引发拉美国家的强烈愤慨。入侵开始两天之后,也就是12月22日,美洲国家组织通过534号决议,谴责“美国对巴拿马的军事行动”。20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投下赞成票,美国投下唯一一张反对票。这个由美国推动成立、长期操控的地区组织在历史上第一次发出一份谴责美国的正式决议。

巴拿马人民不会忘记美军入侵带来的创痛。巴拿马城的埃尔乔里略社区因为紧邻国防军军营而遭到美军的重点打击。时至今日,当地民众仍然坚持走上街头,主动向游客讲述美军入侵导致的浩劫。巴拿马政府先是在2016年成立“1989年12月20日委员会”,由其负责调查美军入侵所造成的死伤状况,更新死难者名单;后在2022年确定每年的12月20日为“全国哀悼日”,以示对死难者的纪念。

此次面对特朗普的挑衅,巴拿马政府的立场非常坚定。穆利诺总统明确表态称,巴拿马运河主权属于巴拿马,绝不存在任何重新谈判的余地;巴拿马运河由巴拿马人自主管理,不会给美国船只单独降价。

拉美国家在关键时刻再次给与巴拿马宝贵的支持。多年以来,与巴拿马频发外交冲突的委内瑞拉在第一时间发布公告,坚定支持巴拿马对运河的主权地位。委内瑞拉、古巴、尼加拉瓜等国组成的美洲玻利瓦尔联盟同样发布公告,谴责特朗普言论是对巴拿马主权的侵犯。

巴拿马运河在拉美民族主义者心中始终是捍卫国家独立、反抗美帝国霸权的象征。在委内瑞拉已故领导人查韦斯看来,推动收回运河的巴拿马执政者奥马尔·托里霍斯将军(1972~1978年执政)是“美洲真正的爱国者”。查韦斯在2006年访问巴拿马期间,托里霍斯将军之子、时任总统马丁·托里霍斯向他赠送一份极具历史意义的礼物:一截从运河区铁栅栏上取下的铁丝。

特朗普已经开启他的第二个总统任期。也许他会真的下决心“收回”巴拿马运河,一旦做出这样的决定,美国一定会看到比以往更加勇敢坚定的巴拿马人民。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中美洲和加勒比研究中心秘书长)

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识》2025年第3期。查看更多精彩内容,登陆“世界知识”官方微店,即可方便快捷订阅杂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