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即将举行,可令人意外的是,国务院官宣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消息,不是说装备,也不是说方队,而是邀请了“国民党抗战老兵到场参观”,因为中国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有他们的功劳。 今年九月三日,北京将举行抗战胜利八十周年阅兵活动。 就在大家关注新式装备和受阅方队时,国务院公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邀请当年参加抗战的国民党老兵前来观礼。 这个安排,背后有着深远的考量。 中国的抗战,是全体中国人不分党派,地域共同奋起的民族保卫战。 那些国民党老兵,当年同样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为民族存亡立下过汗马功劳。 国务院的邀请,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传递出特别的深意。 国外媒体很快捕捉到这个信号。 美联社注意到,这是中国首次在国家级的阅兵叙事中,正式肯定国民党军队的贡献。 路透社则更直接地解读:北京此举,既是对台湾同胞释放善意,也是向世界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 回顾那段烽火岁月,许多场景令人动容。 1937年的上海,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用血肉之躯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台儿庄战场上,李宗仁率领的部队,在泥泞中与敌人展开惨烈的白刃战,阵地上连树皮都被饥饿的士兵啃光了。 这些曾被历史课本轻描淡写的故事,如今通过阅兵的契机被重新铭记。 正如一位了解历史的将领所说:“正面战场上的每一寸焦土,都浸透着中国军人的鲜血,这段历史谁也无法抹去。” 为什么选择在此时重新唤起这段共同记忆? 答案或许可以追溯到1943年的《开罗宣言》。 这份重要的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台湾等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而这一法理基础,正是建立在国共两党军队共同浴血抗战的功绩之上。 当云南腾冲的中国远征军纪念馆,被提升为国家级别时,许多外国学者才重新想起:孙立人、杜聿明等将领曾率领部队,在滇西战场歼灭数万日军,为保障抗战物资运输的“驼峰航线”打通了生命通道。 与此同时,台湾岛内的一些人却在做另一件事。 他们忙着搞所谓的“修宪正名”,试图割裂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 他们没有想到,北京发出的一张邀请函,就让这种切割图谋显得苍白无力。 当人们看到九十五岁高龄的张庆成老先生,他是抗日名将张自忠的孙子,坐着轮椅被礼遇迎入人民大会堂时,许多台湾网友翻出了2015年阅兵的老照片。 照片里,国共两党的老兵,曾并肩走在方阵最前列。 网友们感慨留言:“当年他们走在最前,如今坐在最尊贵的位置,历史没有忘记他们。” 更值得深思的是,日本方面最近公开的档案显示:1944年,大量台湾青年曾被日军强征为“高砂义勇队”,在滇西战场上被迫与国民党军队作战。 北京将远征军历史纳入国家记忆体系,等于在“台独”的错误历史观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在腾冲的国殇墓园里,三千三百四十六块阵亡将士墓碑上,每一块都清晰刻着“中华民国”的字样。 这些历经风雨的碑石,无声地诉说着不容篡改的历史。 有外国专家在分析文章中指出,邀请国民党老兵观礼,体现了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战略智慧。 当某些国家试图在亚太地区编织对华包围圈时,中国通过重温共同抗战的历史,巧妙地传递出团结的信息。 阅兵恰逢《开罗宣言》签署八十周年,台湾归属中国的法理依据再次被凸显。 与此同时,中国红十字会向遭受风灾的菲律宾伸出援手,将历史和解与现实关怀结合起来,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讲台上,中国代表曾这样阐述:“我们邀请国民党老兵,不是为了清算旧账,而是为了守护全人类共同的文明记忆。” 当九月三日北京的礼炮鸣响,世界将见证一个敢于直面历史、珍视和平的民族形象。 那些试图歪曲历史、割裂民族的声音,终将在历史的洪流中消散。 铭记共同的抗战历史,是为了照亮两岸同胞携手前行的道路。 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团结,历经战火淬炼而愈加珍贵。 尊重历史,珍爱和平,共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是时代赋予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 这份融入血脉的家国情怀,必将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力量,推动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迎接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明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