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熊晓雨 发自重庆荣昌
4月30日,“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天,重庆市荣昌区一扫阴雨。一家6年卤鹅店的老板张立峰忙得不可开交。他有些紧张,回答记者问题时甚至不停左顾右盼,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明天太重要了,必须做好每件事。”
几乎每个荣昌人都确信,五一节的荣昌会成为“泼天流量”选中的新任顶流。
近一个月,“卤鹅哥”林江将荣昌送到短视频台前。流量迅速转变为经济增长。荣昌区商务委、区文旅委向川观新闻提供的数据显示,“卤鹅哥”爆火后,荣昌全区餐饮行业消费总额激增,超30亿元,环比增长188%,卤鹅产品仅线上销售快递单量环比超1200%。4月9日至27日22时,荣昌区累计接待游客14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2.5倍,其中夏布小镇接待游客75万人次,同比增长超5倍。
“五一”是荣昌迎来的第一场“大考”,但对城市管理者的考验早已开始。
4月30日,荣昌北站广场正搭设摊位、迎接游客。熊晓雨 摄
谁在“造城”?
“认识一座新城市比认识一个陌生人还要容易。”4月30日,正在重庆市荣昌区夏布小镇外直播的东北人蒋新运从哈尔滨播到了荣昌。作为入局网络营销十余年的“老江湖”,他仍然对荣昌的“流量敏锐度”感到惊诧,甚至考虑用“狂热”替代“敏锐”。在他眼中,“卤鹅哥”林江只是一个“锚”,真正的推手是整个政府,全民反应更是天然的“网络奇观”。
荣昌街头,开始出现大量网络直播。熊晓雨 摄
的确,林江曾在多个场合公开感谢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对其的帮助。
与此同时,荣昌区政府“接流量”走向明牌。林江的个人团队在当地政府协调下建立,多项针对林江本人的扶持奖励措施陆续出台,而后事关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的一系列政策迅速响应。连日来更是连推多项友好政策,打造“宠粉”的城市形象。荣昌区政府宣布,“五一”假期内,腾空1.6万个公共停车位供游客无偿使用;区政府机关食堂5月1日至5月5日面向社会开放;外地游客自驾到荣昌,路边违停仅提醒不罚款;区内景区景点免门票,游客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等。
川观新闻记者调查发现,林江走红后,荣昌区委区政府的主动曝光逐渐攀升。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和大众印象中的“闭门会议”不同,事关卤鹅产业发展、节假日安排、邀请林江和多位网红参与的座谈会,甚至是高洪波带队前往外地招商,总能在网上看到全程直播。
共同参与“造城”的还有荣昌人。蒋新运观察到,“荣昌人都很有梗,不是东北人的幽默梗,可能是你们川渝人喜欢看热闹的那种性格?”
4月27日,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抵达荣昌。夏布小镇外的场地里挤满了人,一些老人坐在门口守望,大小网红在此直播、唱歌跳舞。更有人直接询问管制路况的交警:“周鸿祎几点到啊?”蒋新运说,从自媒体人的角度,荣昌人热情是品质,“爱看热闹才会造就新梗。”
4月27日,周鸿祎抵达荣昌,围观群众举广告牌推广。熊晓雨 摄
“开城”迎考
在张立峰记忆中,4月9日起,自家卤鹅的销售量就开始持续走高。后来,荣昌的变化从“鹅”扩展到了全城。夏布小镇、万灵古镇等景点人流量开始激增、附近道路变得拥堵,农贸市场、夜市地摊的大部分门店、摊位改卖卤鹅或林江带火的花生酥等食品,街区关于林江和“甲亢哥”的标识越来越多,“生活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我最近不咋关心我儿子的成绩,因为忙着卤鹅。”张立峰开玩笑道。
被“卤鹅”吸引而来的不只是游客,还有许多追逐热点流量的面孔。在荣昌客流量最大的夏布小镇内外,围绕着密密麻麻的直播设备,有些甚至唱歌、跳舞直至深夜。
流量在咆哮,荣昌免不了被拷问一个和其他网红城市曾经历的问题:流量来了,接不接得住?
荣昌北站,志愿者迎接游客。熊晓雨 摄
承载能力是否能够匹配消费需求,是这段时间荣昌面临的难题。最先遭受冲击的是卤鹅生产链。张立峰称自己的店员最近几乎制作卤鹅到凌晨三四点。不仅是他,荣昌街头的多家卤鹅店门口排满长队,部分门店此前曾贴出“暂时关店、紧急卤鹅”的告示。网络流传的多个截图也显示,多家卤鹅店因订单量超出实际生产能力而暂停接单。
“住”同样是考验。4月16日,高洪波在荣昌区网络经济暨卤鹅产业高质量发展金点子的征集座谈会上表示,荣昌目前住宿“达不到一万个房间、一万个床位。”
记者连日走访以来,多家当地酒店表示“五一”期间的房间已经提前预订满。荣昌区文化和旅游委副主任张志秀提供给川观新闻的一份数据显示,高铁动车出行方面,5月1日荣昌北站到达的高铁票预售数量为2430张,候补8400张,而后几日的候补数量最低在3000张左右,最高达9000张。自驾出行的数量更难预估,荣昌本地多个商家称,近期川渝口音的游客居多,周边城市出行较热。
荣昌焕新迎客。熊晓雨 摄
荣昌焕新迎客。熊晓雨 摄
为了迎接“五一”,荣昌也在努力“改头换面”。4月27日至4月30日,记者在当地走访期间,相关单位冲洗路面、张挂彩灯、调整车道、增派执勤人员、严查涨价行为、检查食品安全,几乎日日进行。4月30日这天,荣昌的“鹅”变得更多。夏布小镇门前立起两只大鹅开门迎客,各大酒店、楼栋外立面也不乏鹅形灯牌或是装饰物。
鹅元素遍布荣昌。熊晓雨 摄
鹅元素遍布荣昌。熊晓雨 摄
“城”想留人
为了留人,荣昌的行动逐步铺开。当地一位政府工作人员称,早在林江走红前,他们就已经赴淄博学习文旅经验。“对于网红城市的发展轨迹,我们深知必须转向‘长红’上去。”
一个关键变化是,卤鹅不再仅仅代表“吃”。当地政府工作人员透露,目前,荣昌已陆续收到几十家企业抛出的橄榄枝,希望主动上门投资,包括食品加工企业、羽毛球生产企业、羽毛球拍生产企业以及羽毛球赛事运营方等。荣昌自己也在发力,已经出台的《荣昌卤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产业链布局、品牌标准、人才培育到营销推广进行系统规划,构建起从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全链条布局。
外界对荣昌城市发展的态度也还在观望。在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裕眼中,此前爆火的淄博、哈尔滨以城市整体资源为依托,重庆荣昌走红则更依赖“卤鹅哥”个人IP。
“依靠个人IP走红的城市容易实现弯道超车,但也暗含昙花一现的隐忧,核心在于能否以个人IP为起点,实现流量红利向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转化。”刘裕认为,城市不能成为背景板,个人IP与城市深度绑定如同一场高风险博弈,需要解决个人行为不受控、文化内涵缺失、经济收益单一化等问题。她希望,城市对待个人IP的理想态度应是“借势而不依附”。一方面,以个人IP为杠杆,快速吸引关注、激活资源,荣昌可以通过“卤鹅哥”带动非遗工坊体验、农产品电商等衍生业态;另一方面,需加速“去IP化”布局,将流量沉淀为制度、产业与文化资产。
高洪波在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曾表示,要持续擦亮荣昌“一都三城”的四张名片,即中国西部陶瓷之都、非遗体验之城、运动健康之城、美食休闲之城,同时将卤鹅与马拉松、低空飞行等赛事活动结合,持续提档升级卤鹅IP。
每天都有人到林江土货店门口打卡围观。熊晓雨 摄
荣昌不是第一个被网络流量推火的城市。“网红城市的长红化,本质是城市治理能力与文化厚度的竞争。我们要做的是,让游客从‘打卡’走向‘认同’。”网红城市想要进一步“长红”,刘裕建议,各个城市可从深耕文化IP、构建系统化运营机制、建立“政府-市民-创作者”协同生态,发展“文旅+”产业链,推动“流量反哺民生”等方面综合运营。
包括林江本人在内,很多荣昌人坦言,呼啸而来的流量,最终都会归于平静。但城市形象能否就此“立住”,荣昌也在等一个答案。
“五一”已至,荣昌能否接住、接好“泼天流量”,川观新闻将持续关注。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