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吴三桂,可能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在这个时候选择降清。 就拿唐通和白广恩这两个卑鄙程度和吴三桂差不的人多来说。 论人品:唐通后来不顾做人质的母亲和儿子的性命,叛顺投清;白广恩是有名的四姓家奴,当年是农民军的叛将,出卖兄弟投靠洪承畴,又出卖孙传庭投靠李自成,后来降清,重归洪承畴麾下。这两位的人品和吴三桂比起来,也就半斤八两。 论和清军的关系:唐通和白广恩也是松锦战场上逃出来的,要说害怕清军,他们比吴三桂只多不少。他们也和吴三桂一样,有很多亲戚朋友在松锦大战中被俘降清了,都得到了清朝的重用,其中还有白广恩的儿子白良弼。虽然在清朝没有吴三桂那么硬的关系,但是也有关系,想投降不愁没人引荐。
然而在山海关大战时,这两位坚决和吴三桂划清界限,白广恩宁肯连儿子都不要了,也要抗清。 吴三桂能看出李自成打不赢多尔衮,唐通和白广恩比吴三桂更了解李自成,当然也看得出,但他们更明白,李自成就算打不赢多尔衮,难道还打不赢明军这帮臭鱼烂虾吗?吴三桂干的这事太悬了。哪怕清军晚参战几个时辰,吴三桂部就全军覆没了,到那时,就算多尔衮打败了李自成,那和你吴三桂有什么关系呢? 唐通和白广恩看形势就看得很清楚,顺朝虽说没有清朝那样强大,但是歼灭他们这些明军残部也是易如反掌,贸然背叛李自成,很可能等不到清军来受降,直接被李自成一指头碾死。所以,唐通等到顺军主力撤回陕西,他在山西无人监视了,这才叛变;白广恩则是等到李自成放弃陕西,没工夫理会他的时候,才投降清军。 换成吴三桂那个后娘舅祖大寿,就绝不会像吴三桂这样莽撞,一定得等到清军胜局已定才投降,不会拿全家八十多口的性命去冒险。像吴三桂那样干,能争取大富贵,但也能争取到死一户口本,果然,最后吴三桂这两样都到手了。像唐通、白广恩这样干,不可能被清朝封王,但是也安全得多。
唐通、白广恩不敢赌,但是他们长保富贵,吴三桂赌赢了这一次,搭上了全家三十五口人的性命,到最后还是整个吴家都被铲了。再看祖家,虽然祖大寿到死也只是个总兵,但是祖家一直爵禄不断,祖泽清参加三藩之乱都没影响祖家的地位,一等子爵的爵位传到清末。是当二百年的子爵好,还是当一任皇帝然后灭门好? 唐通是下级军官出身,白广恩是农民军出身,当上顺朝的伯爵都是拿命(自己的和别人的)拼来的,尤其是白广恩,虽然手段肮脏龌龊,但也确实是开局一个碗,一步步打出来,这种人里不可能有智商不够用的,否则当什长的时候就让人砍死了。吴三桂就不同了,靠着他爹吴襄的荫庇,一参军就是游击,而唐通和白广恩得“奋斗”十几年,才够得着吴三桂的起点。 所以,唐通和白广恩知道珍惜自己的来之不易的地位,吴三桂的官爵来得容易,就比他们更敢赌。敢赌也就算了,水平还烂。当然了,这也不是完全由出身决定的,同样从基层杀出来的孔有德就很敢赌,左光先由于家大业大,反而对李自成很忠诚。 以甲申年三月末四月初的情况来说,关宁军的思想动态是一片茫然。从思想感情上来说,很多关宁的军官士兵还是有民族情感的,“以清兵仇杀多次,不欲返颜,乃修表谋归李贼”。但是从实力上来说,他们的根基在辽西,又畏惧清军,左右摇摆,难下决心。 在这个时候,吴三桂作为此时关宁军中话语权最强的人,无论是站出来说“咱们降顺吧”,还是说“咱们降清吧”,都能把队伍拉走。 可是,吴三桂偏偏选择了最不该走的那条路:先降顺,再降清。 他把队伍从山海关拉到永平,又从永平拉回山海关,还袭击了曾经和自己并肩作战的唐通。这一系列的操作,彻底把军队的士气给搞垮了,军官、士兵们经历了松锦大败,又在崇祯的命令下放弃宁远,这样来回折腾好几趟,现在连自己是谁都搞不清楚,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打仗、打完仗之后会怎样。最关键的是,关宁军刚刚大搬家,没什么积蓄,通州粮仓被顺军控制,吴三桂连手下人吃饭都供应不上,拿什么和李自成打?结果就是“文武尽辞行,士女争骇窜”,“内无军需,外无援旅,人心汹汹,不保朝夕”,几万大军,一下子落到了人心惶惶,濒临瓦解的地步。作为一个军阀,连军队的战斗力都没保证,怎么生存? 然后,李自成赶来平叛,一天多的工夫,就把吴三桂的部队打得摇摇欲坠,许多人投降顺军,吴三桂不得不跑到清军营中跪地叫爹,请多尔衮救命。 吴三桂之所以能活下来,还成了清朝的平西王,和他自己的能力基本上没什么关系。如果说有那么一丁点关系,那就是他还有军事才能,能抵抗李自成一两天,而不是一个时辰就被打垮。 吴三桂能活下来,靠的是清军一直注意辽西的情况,在吴三桂部放弃宁远向关内撤退的时候,就准备出兵入关。靠的是多尔衮在四月廿一那天判断准了局势,下令急行军,带着清军一天跑了二百里。否则的话,吴三桂必死无疑。 换成别的军阀,一开始就不应该去朝见李自成。留在山海关,李自成就有所忌惮,关宁军就有空间左右摇摆。移交了山海关防务再进京,那就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了,要么做大顺忠臣,要么谋反,和李自成彻底翻脸。问题是,和李自成翻脸,又打不过李自成,这不闲着没事给自己挖坑吗。 留在山海关,李自成要是来兴师问罪,就直接承认错误,不过是晚投降几天,还能比白广恩这个叛徒罪过更大吗?李自成不可能计较这事,照样做大顺侯爵,顶多是引起李自成的不信任罢了,但本来就是明军降将,又不是商洛山老兄弟,李自成原本就不信任。
要是清军打来了,还是要抵抗的,看李自成来不来救。李自成要是不来救,那再降清也不迟,祖大寿放了皇太极十几年鸽子,投降之后还不是照样优待,不过那样的话,平西王估计就没有了,可能只能和祖大寿一个待遇。 要是李自成和清军都来了,在山海关下大战一场(这种可能性最高),那就得学唐通和白广恩这种老军阀的本事了,既小心保存自己的嫡系力量,不给任何一方当炮灰,又得小心别让李自成看出自己打算开溜,这需要很高的“技术”。虽然有唐通部被吴三桂消灭的记载,但从后来李自成还让唐通自成一镇,清军也努力拉拢唐通,开的价码很高这些情况来看,唐通肯定还是保住了不少兵力。也只有这样经验丰富的老鸡贼,才能玩这种手段,而此时的吴三桂根本没这个技术。 吴三桂既不会做鸡贼,也不想做鸡贼,他想玩大的。若要投顺,就积极投靠,表忠心,做开国功臣,所以他才会离开山海关;若要投清,就要立下无人能及的功劳,裂土封王,所以他又打回山海关。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吴三桂自视过高的基础上。他压根就没有和顺清双方中任何一方正面较量的实力,却幻想着独立于双方之间,吃了上家吃下家。 靠着多尔衮给力,吴三桂以全家三十五口的性命为代价侥幸赌赢了。清初四大汉王有三个都是敢赌的,孔有德和耿仲明的赌性也和吴三桂差不多。但他们也和吴三桂一样,赌到最后一无所有,最后一个自焚一个上吊。只有尚可喜是不敢赌的,谨慎了一辈子,最后在三藩之乱中两面下注,所以现在也只有尚可喜的后人还蹦得欢了。
还有一个条件是,坐在吴三桂的位置上能反顺的,必须是在关宁有足够根基的将领。比如说和吴三桂一起反顺的高第,他就算有心要反,没有吴三桂挑头他也反不成,因为高第是陕西人,在关宁军没有根基,如果没有吴三桂带着,他不仅不能反,还得借李自成的力来控制军队。
像左光先、官抚民这样的,出身陕西将门,在陕西老家有大量的族人、财产,只要李自成控制陕西,他们绝对和任何反对李自成的人血战到底。
所以总结起来,镇守山海关的将领要投降清朝,需要三个条件:
1.太过贪婪,利欲熏心。
2.不知节制,不留后路。
3.在关宁有根基。
集齐这三个条件的人,除了吴三桂,一时还真想不出还有谁。
若是其他人镇守山海关,那么都会选择归降大顺,受封侯爵。降顺的明军将领待遇都不差,甚至是射瞎大顺永昌皇帝李自成一只眼的陈永福也照样得到重用,负责镇守太原。
吴三桂是特例,因为他没有道德底线,而且他的旧部战友有很多人都已经降清了,辽东军阀给满清培养了一大批伪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