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故宫高清俯瞰图

故宫,古代称紫禁城,是历经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北京中轴线的中心点。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由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开始修建,于公元1420年建成,距今已经有60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1930年代的故宫太和殿

故宫占地约72 万平方米,由太和殿和乾清宫在内的6座主要的大型宫殿,组成内城和外城,其中又分别建有6座东宫和6座西宫,简称为“666”。

相传,故宫有9999间半房屋,实际现存8707间,这些房子和仓库里,存有186万多件文物。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故宫平面示意图

故宫的中轴线,长4500米,从大明门到太和殿,形成了一个0.618的黄金分割美学。

太和殿的屋顶与总高度,还有殿内装饰,都呈现出√2的几何比例,不仅富有美感,而且结构稳定。太和殿的那1142个龙头型排水口,在大雨来临时,更是蔚为壮观。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莫里逊

1933年,一位叫做莫里逊的女摄影师,从德国来到北京,做摄影工作。期间,她因为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热爱,多次来到故宫,拍下许多照片。

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女摄影师莫里逊镜头下,90多年前故宫的样子吧!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午门

1930年代的北京故宫午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高大的午门两侧,是两座雁翅楼。午门下面,就是故宫的金水桥。

因为金水桥位于午门的北侧,所以,这张照片是莫里逊从南向北通过午门以后,在午门北面拍摄的。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午门上面

莫里逊登上午门,在屋檐下面的廊道上,拍下了这张照片,来过故宫的人,大多没有登上过午门,所以这个地方,也大多没有见过。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屋顶与花树

故宫深处,一棵开满花的树,在故宫的屋顶绽放,和一旁的檐角脊兽,相映成趣,给紫禁城增添了几分生机。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金水桥

莫里逊站在午门之上,拍摄的紫禁城金水桥,金水桥下的这条河,叫做金水河,是紫禁城里面唯一的一条河流。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太和门

莫里逊站在午门北侧的廊道中间,拍摄的太和门,这个角度,把金水桥、太和门、中轴线和两侧的太和门广场,都拍了进去。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太和门近照

莫里逊来到太和门广场上,拍摄的太和门,门前全是汉白玉的围栏,台阶两侧的台座上,各有一只高大的铜狮。太和门的后面,就是紫禁城最大的宫殿——太和殿。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太和殿

莫里逊站在太和门北面的台阶上,拍摄的太和殿全景图。太和殿,就是电视剧中常说的金銮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上朝的地方。

太和殿长64米,宽37米,高26.9米,加上下面的台基,总高度达到了35米多,进深5间,面阔11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太和殿近照

莫里逊站在太和殿前的广场上,拍摄的太和殿近景,当时太和殿的广场前,长满了杂草,一片绿色。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铜赑屃

太和殿台基上的一只“龙头龟”,它看起来像乌龟,其实不是乌龟,而是龙九子之一的“赑屃”。

它看起来十分笨重,其实中间是空的。每当太和殿举行大典之时,点燃的香,会从里面吐出一股股清烟。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铜鹤

太和殿台基上的铜鹤,和龙头龟是一对。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太和门

这张太和门的照片,是从后面的太和殿拍的,连午门两侧的雁翅楼,都拍了进去,当时太和殿广场上的草,多的都可以放羊了。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崇楼和后左门

莫里逊穿过太和殿,站在中和殿后面的廊檐下,拍摄的紫禁城崇楼(左)和后左门远景。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中和殿

莫里逊越过中和殿,走到保和殿后面,拍下了乾清门的照片。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乾清门

乾清门和旁边的铜狮子,这个狮子明显要比太和殿的小很多。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乾清宫

内廷三宫之一的乾清宫,位于乾清门后面,占地1400平米,面阔9间,是当时皇帝的寝宫。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乾清宫内

莫里逊进入乾清宫内部,拍下了这张照片,里面雕栏玉砌,富丽堂皇。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永和宫

永和宫一角,永和宫是内廷的东六宫之一,为当时的妃嫔居住的场所,分前后两殿,坐北朝南。

当时永和宫的屋顶上,还长着一些杂草。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屋顶上,经常会长草,这是古代建筑受损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紫禁城一角

侧面的屋檐和红墙,尽显皇家建筑之美,宫门一侧的大铜水缸,在故宫随处可见,因为紫禁城的建筑,多数都是木结构,很容易着火,所以在故宫的各个角落,都遍布盛满水的水缸。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山墙

紫禁城一座建筑的侧面照片,立面山墙上的木梁架构,都看得一清二楚,科学又充满审美的设计,让人叹服。房屋一侧的脊饰和琉璃瓦,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美学。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如亭

这座比较特别的建筑,很少有人看到过,它就是位于颐和轩西侧院内的如亭,这个区域,直到今天,还没有对外展示,所以这张照片,显得十分罕见。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御景亭

位于御花园假山顶上的御景亭一角,御景亭是整个御花园的最高点,每当九九重阳节来临,皇上就在这里登高远望。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宫门

紫禁城里的一道道宫门,从其中一道门上的文字,可以清晰地看出,这是成熙门,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就是这样的场景,有种处在深宫人不知的意境。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宁寿宫

宁寿宫里的一处庭院,院子里种着各种珍奇草木,回廊栏杆,古朴幽静,这里位于故宫东北部,曾经是皇太后的寝宫。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宁寿宫

莫里逊爬上宁寿宫的一处墙壁,拍下了这张视角独特的宁寿宫照片。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符望阁

这座被树木围绕的阁楼,就是宁寿宫里的符望阁。此楼布局复杂精巧,有“迷楼”之称,乾隆和嘉庆,曾在这里大宴宾客,吟咏题诗。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小桥

宁寿宫花园内的一座小桥,600年间,不知有多少宫人,从上面走过。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耸秀亭

宁寿宫花园里的耸秀亭,建在一片假山石上,起到点景之用。

太罕见,9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故宫!那时的故宫,和今天不一样

巷道

紫禁城里的一处过道,曾经见证过几百年的兴衰变迁,无数的故事,曾经在这里上演。

这些老照片,距今已经90多年,比起故宫600多年的历史,不长不短。今天再看到这些老照片,在空无一人,长满杂草的殿宇楼阁中,目睹了两个王朝的兴衰。

如今,修葺一新的故宫,比起90多年前的故宫,更加的壮美。进入新时代以后,曾经平民百姓,只能在宫墙外面,远远遥望的紫禁城,如今已经对海内外的游客,敞开了大门,成为了整个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