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有两个致命缺点,分别是没有识人之明和不放权,酿成两大错,导致蜀汉第一个被灭。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卧龙先生”孔明先生,为其构建三分天下的宏伟蓝图,招兵买马,训练士兵,刘备的事业才有了显著起色。尤其是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先后夺取荆州、益州、汉中等地,事业达到巅峰时期,大有复兴汉室江山的迹象。
然而,此后刘备集团事业却急转直下,关羽大意失荆州,本人败走麦城而亡,法正病逝,张飞被两个小人暗害。刘备连续失去关羽、张飞两个得力干将,又丢失荆州,谋士法正病逝,事业陷入了低谷。但这还没到底,刘备轻率东征,夷陵之战刘备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元气大伤。刘备退回白帝城后,羞愧难当,悔不听诸葛亮之言,致使遭到惨败,自此之后一病不起。一年之后,刘备病入膏肓,时常梦到关羽、张飞兄弟二人,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将诸葛亮、李严、鲁王刘永、梁王刘理召来,托孤后事。
在托孤的过程中,刘备发现诸葛亮有两个致命缺点,并出言委婉指出,但诸葛亮并没有听懂,致使发生两大错,蜀汉因此而亡。
第一个缺点:诸葛亮没有识人之明
刘备托孤的时候,马良胞弟马谡在诸葛亮旁边站立。刘备打了一个激灵,这么一个“夸夸其谈,不学无术”的庸才怎么能被重用呢?
刘备于是郑重其事询问诸葛亮道:“丞相感觉马谡这个人的才能怎么样?”诸葛亮不假思考,回答道:“此人乃是当世少有的人才,不亚于乃兄马良。”刘备自言自语道:“不是这样的,我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能重用。”刘备临终前,早已看出诸葛亮没有识人之明,至少不如自己。
但是出于对诸葛亮自尊心的维护,他没有正面指出,而是询问诸葛亮对马谡此人的看法。然而诸葛亮的回答令刘备大失所望,刘备于是进一步告诫诸葛亮,马谡此人不堪大用。对于刘备临终前的嘱托,诸葛亮一点儿也听不进去,依旧“我行我素”,酿成大错(马谡失街亭)。
其实,刘备提马谡,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考教诸葛亮,然而诸葛亮却没合格。诸葛亮没有识人之明,他在用人方面犯了许多错误,如谎报军情延误战机的李严,没有处理杨仪和魏延两人的矛盾,培养穷兵黩武的姜维等等。
第二个缺点:诸葛亮不放权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绝”,也就是当时最聪明的人,郭嘉和贾诩等人都得靠边站。诸葛亮是一个聪明人,但是聪明人大部分都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太自负,自以为自己天下无敌,对别人不放心,害怕别人干不好事情,因此亲力亲为。
诸葛亮本意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为复兴汉室江山夙兴夜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害怕别人不尽心尽力,什么事情都过问,动脑筋,就连军中处罚三军棍的事情都管。
“事无巨细”既是优点,也是缺点,诸葛亮的身体被累垮了,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病逝五丈原)。同时,诸葛亮啥事都亲力亲为,不放权,还有一个坏处,那就是人才断层,这对蜀汉来说,危害极大。蜀汉军中大将们,不用动脑筋,只需要听诸葛亮的军令即可,何乐而不为。
对于诸葛亮不放权的这个缺点,刘备临终前从侧面提醒了。他是这样提醒诸葛亮的,让太子刘禅、鲁王刘永、梁王刘理三兄弟“以父事丞相”,将江山托付给诸葛亮。言外之意,后主刘禅将大权交给丞相诸葛亮,而诸葛亮也应该将权力分给手下诸位大臣,齐心协力,共同复兴汉室江山。然而,诸葛亮却没听懂刘备的言外之意,将蜀汉大权牢牢抓在手里。
如果将蜀汉当成一个集团,那么后主刘禅是集团董事长,而诸葛亮就是集团总经理,应该还有若干个分管财务、人事、业务、后勤的副总。然而,诸葛亮一个人把若干个副总经理的活都给干了,时间长了,这些副总都变成只领工资,却无所事事的闲人了,这个集团岂能长久。
结语
刘备临终前,将蜀汉江山交给丞相诸葛亮的时候,发现其两个缺点,并出言提醒,然而诸葛亮却毫不在意,一点儿也没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一意孤行,酿成两个大错。第一个大错是诸葛亮误用马谡,大意失街亭,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第二个大错是诸葛亮不放权,导致人才断层,在其百年之后青黄不接,国力越来越弱,最后蜀汉第一个被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