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父亲翻找出一套老物件,用过的是地道农民,几代人的回忆看都有啥
31894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在双节连休假期的最后一日,年逾六旬的父亲于棚屋中翻寻出一套旧物。曾使用过它们的,是实实在在的农民,且已不再青春年少。这套旧物,唤起了父母诸多往昔回忆,也勾起了我们这些子女童年的记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生产队每日都会用到这些物件。1983 年生产队解散,其历史使命就此终结。此后,农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还能开展各类小买卖。为了春种秋收、运输货物等事宜,家家户户都养起了毛驴、牛和马,图中的这些物件也成了每家每户的必需品。
在本地,人们习惯把鞍子称作“马鞍子”。不管是马车、牛车,亦或是毛驴车,用的都是同一类型的鞍子。将其放置在牛、马、驴的背上,能让车子更稳固。
在本地,有一种被叫做咕對的物品,其实就是嘴罩。赶毛驴车的时候,会把它罩在牲畜嘴巴上,这样能防止牲畜啃食庄稼,也能避免它们伤害到其他东西。
拉板儿和拉链同样是放置在毛驴的背上。
在使用毛驴拉车之前,先把套包系于毛驴脖颈处,然后放置拉板儿。
套包是用布或者皮缝制成的,能够往里面放入草这类东西。
在本地,人们习惯把肚带称作“搭腰和”,将其放置在毛驴的肚子部位,然后系在车子的两侧。
存在一种回忆,只需看上一眼,便能感受到其中的温度。熟悉的劳动场景、一家人的欢歌笑语会立刻浮现于眼前,那种家的温馨将在这一生都深植于心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