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医生再次提醒:过了55岁的人,宁愿坐着不动,也别随便做这些运动
208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膝盖一软,楼梯直接跪下去那瞬间,我脑子里只有一句话:再这么瞎练,退休金要变手术费了。
5月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室,65岁老周打完太极上台阶,髌骨骨折。
医生甩出一张2024年新数据:55岁以上运动受伤率五年涨15%,膝盖、腰、髋排前三。
我盯着他肿成馒头的膝盖,忽然想起自己手环上周才报警过三次心率过冲,全被我按掉了。
老周爱逞强,跟二十年前一样,每天五点绕奥森跑十圈。
我劝他改快走,他翻白眼:怕死就别动。
结果真动出事了。
新研究说下午三点到五点关节最润滑,可他偏要赶早,说空气好。
其实那天AQI 120,污染物全灌进肺,骨头没热开,一扭就脆。
我回家把智能手环又翻出来,插上电。
之前嫌它吵,现在看它安静躺在桌上像一块小墓碑。42%的受伤差距,不是广告词,是老周白花花的石膏。
55岁往后,骨量像沙漏,一年掉一大把。
女的32%骨质疏松,男的也快两成,表面看着硬朗,里面早蜂窝。
肌肉更狠,每年偷走1%,十年就是一条腿。
我深蹲从一百下到五十下,膝盖就吱嘎响,响一次心慌一次。
水里太极、气垫瑜伽,我听着像笑话,直到试了试小区新开的恒温池。
水温34℃,骨头一泡就软,动作慢得像卡带,可一套下来汗都没出,第二天屁股酸,却不用扶墙。
受伤率只有陆地三分之一,我信了。
吃饭也得改。
以前练完干啃馒头,现在兜里揣包乳清,三十分钟内泡一杯,草莓味,跟奶茶差不多。35%肌肉合成效率,数字冷冰冰,可上五楼气不喘是真的。
间歇散步更邪乎。
快慢交替,走两分钟跑二十秒,心率飙上去又掉下来,一周一百五十分钟,比死走一万步少一半时间。
我试了半个月,睡眠评分从73跳到89,老婆说我夜里不打呼噜,她终于可以追剧。
药也不能忽视。
我降压药一吃就是八年,练完头晕,以为虚,其实是血压骤降。
医生教了个笨办法:收操后原地慢走三分钟,像给血压踩刹车。
就这三分钟,救了我至少两次眼前发黑。
疫苗也得打。
去年冬天流感,一起跳操的老刘烧到39℃,刚好两天就去压腿,结果心肌炎,ICU里躺了七天。
出院后他儿子把哑铃全卖了,说命要紧。
朝阳那1200个老头老太,91%全年零受伤,我扒了他们的训练表,没别的,就是听话:手环一响就停,AQI破百就进屋,蛋白粉按时按量。
专家新开了老年运动门诊,我预约了下月。
想通了,运动不是返老还童仙丹,是老年驾照,体检不过关,上路就是祸。
练归练,别让骨头替你写检讨。
活着不喘,比跑第一重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