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搅局,十人难和。

上合防长会的一场风波过后,中国准备出手了,既然印度铁了心要当搅屎棍, 就别怪中方不给机会。

6月25日到6月2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在青岛举行,印度防长辛格出席了此次会议。

印拒签后上合准备清理门户,中方牵头成立新组织,拟邀名单有看头

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出席上合

这是上合扩员后的首次国防部长会议,成员国涵盖中俄伊朗等十国,理论上应是区域安全合作的一次集体亮相。

会议原拟发布联合声明,内容涉及区域反恐、联合军演、情报共享等议题。

然而,当所有人准备在联合声明上签字时,印度却突然抽手。

印度拒绝签署上合组织国防部长会联合声明,原因是双方在恐怖主义相关问题上存在分歧。

印拒签后上合准备清理门户,中方牵头成立新组织,拟邀名单有看头

在上合组织里,大家习惯用“协商一致”的方式做决定,只要有一个国家不同意,声明就发不出去。

这次,印度又用这个“否决权”挡住了大家的共识。

为什么用“又”来形容呢?因为这已经不是印度头一回这么干了。

三次拒签,印度“老毛病”

从2023年金砖峰会反对共用货币,到2024年拒绝签署“一带一路”联合声明,再到今年的这次“否决”,印度的多边会议表现已成惯例。

印拒签后上合准备清理门户,中方牵头成立新组织,拟邀名单有看头

印度国防部长出席上合

“反对”,几乎成了标配。

印度的底层逻辑很清晰:利用多边平台施压巴基斯坦,同时展示所谓“独立外交战略”。

辛格在青岛不仅拒签,还在会议上高调宣讲“辛杜尔行动”的“成功”。这是印度于5月在克什米尔边境自称执行的一次“精确打击”,目标直指巴方“恐怖分子”。

印度媒体把这次“行动”吹得很响,说是“打击恐怖主义的典范”。

但在像上合这样的多边安全机制里,这种单方面的说法引来不少质疑。

上合组织倡导“协商对话、共同安全”,不鼓励把本国矛盾搬进集体声明里。而印度这次,明显是想把自己的立场强压到整个组织头上。

印拒签后上合准备清理门户,中方牵头成立新组织,拟邀名单有看头

印度防长辛格却表示,声明未提及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的恐袭事件,印度不能接受。

没有统一立场,声明自然作废。

上合组织的“协商一致”机制,正遭遇现实考验。

一方面,它保障了成员国平等权利;另一方面,也让印度有了持续“搅局”的空间。

有些成员国开始考虑改一改规则,比如用“多数通过”来代替“全员同意”,还提议设立“强制退出”机制,防止一个国家拖住所有人。

而这场风波之后,中方也做出了自己的回应。

印拒签后上合准备清理门户,中方牵头成立新组织,拟邀名单有看头

中方牵头,昆明三边机制亮相

就在青岛会议前不久,6月19日,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三国副外长在昆明举行闭门会晤。

此次会晤标志着“中孟巴三边合作机制”正式启动,会议确立以“睦邻友好、平等互信、开放包容、共谋发展、合作共赢”为核心原则,未来合作领域涵盖产业、贸易、海洋、水资源、农业、人力资源等。

印拒签后上合准备清理门户,中方牵头成立新组织,拟邀名单有看头

印拒签后上合准备清理门户,中方牵头成立新组织,拟邀名单有看头

中孟巴三国副外长在昆明举行闭门会晤

会议决定设立专门工作组,推动项目落地,并建立定期会晤机制。

更关键的是:这一机制正式纳入“一带一路”框架,成为南亚区域合作的“试点平台”。

具体举措包括,推动与中巴经济走廊(CPEC)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BCIM)的衔接;在孟加拉国投资工业园区、光伏发电站;打通瓜达尔港、吉大港之间的物流互联;建立三国高等教育人才交流机制。

中方提出,“中孟巴机制”不是排他性联盟,而是开放平台,欢迎斯里兰卡、尼泊尔、马尔代夫等国加入。

这是一次“去印度中心化”的制度创新。

印拒签后上合准备清理门户,中方牵头成立新组织,拟邀名单有看头

为何要另起炉灶?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早在2016年后就已基本停摆,根源就在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矛盾太大,合作很难推进。

印度主导的“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也因推进缓慢而成效有限。

多年来,印度通过经济援助、军事合作、上游水源控制等方式,对周边小国形成不小的压力。

比如2024年,印度泄洪导致孟加拉国560万人受灾,印度的行为被联合国定性为“反人类操作”。

而马尔代夫在2024年5月已宣布要求印度撤出军事人员,转而与中国加强港口、通信基础设施合作。

这些国家正在寻找更稳定、更尊重主权的合作平台。

印拒签后上合准备清理门户,中方牵头成立新组织,拟邀名单有看头

印拒签后上合准备清理门户,中方牵头成立新组织,拟邀名单有看头

机制创新,是对“单边胁迫”的对冲

中方提出的“开放区域主义”,强调“发展优先、非安全主导”。这与印度历来将安全、主权议题置于区域合作之上的做法完全不同。

中方是在搭平台搞合作,印度是在压别人讲控制。

在青岛,印度把“辛杜尔行动”当成秀肌肉的机会;而在昆明,中国用谈项目、搞合作的方式回应周边问题。

这两场会议,一场在摆姿态,一场在干实事,形成了鲜明对比。

印拒签后上合准备清理门户,中方牵头成立新组织,拟邀名单有看头

印度防长辛格和中国防长董军

区域格局重绘,拟邀国家名单曝光

根据多方消息,未来中孟巴机制将逐步扩展,初步拟邀国家包括: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尼泊尔、阿富汗临时政府。

这几国有一个共同点:都曾深陷印度的地缘控制,也都与中方有长期合作基础。

斯里兰卡正在与中国重启科伦坡港口城二期开发谈判;

马尔代夫将参与中方提出的“海洋互联互通计划”,重点加强港口物流与气候治理合作;

尼泊尔希望在中巴铁路项目中争取延伸段,打通南北通道;

阿富汗则希望通过中巴走廊获取人道援助与农业技术。

印拒签后上合准备清理门户,中方牵头成立新组织,拟邀名单有看头

印度一直把自己当做大国看待

印度将被沦为弃子,被中美俄都嫌弃疏远,这都是印度自找的。更别说当什么超级大国了,就连在周边还能起多大作用都很难讲。

总得来说,上河并不会因为哪个国家撒泼耍横就能丢失原有的方向,区域合作从来不是靠话语权赢得的,而是靠机制、项目和信任构建起来的。

现在的世界,谁能团结更多国家,取得更多的信任,谁就能书写下一个格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