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又开始拿“访华”说事,他公开声称自己“可能会去中国”,但前提是中国必须正式邀请他。
为什么说美方态度嚣张,咱们根本不用特意给他留座,因为特朗普这番表态,其实就是在摆架子、刷存在感。
他不是单纯表达愿望,而是在给中方设条件,好像只有中国主动邀他,他才“赏脸”来一样。
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在抬高自己的身价,给中国施加压力,而且中方历来讲究对等和尊重,哪有谁非得求着谁来访的道理。
所以面对这种“先提条件再谈合作”的做派,咱们完全没必要热脸贴冷屁股,更不用特意为他留座。
首先其实中方不是没邀请过特朗普,前段时间特朗普和中方通了电话,电话里中方明确说过“欢迎特朗普访华”,这难道不是邀请吗,可特朗普却选择性失忆,故意不提这茬,这就显得美方的态度很傲慢。
其次国事访问都是由东道主发出邀请,这是国际上的惯例和礼仪,但有时候情况特殊,规矩也会变,比如之前欧盟领导人冯德莱恩访华,就不是中国单方面邀请的,而是中欧双方协商决定的。
就是因为当时中欧关系有不少分歧,大家更关注怎么解决问题,所以采用了“共同商定”的方式,而不是谁请谁。
现在中美之间也有很多矛盾和分歧,其实“共同商定”访问,比传统的邀请制更有现实意义。
特朗普如果真想访华,也可以参考冯德莱恩那种模式,大家平等协商,重点讨论怎么解决问题。
说得更直接点,传统的邀请制,强调的是礼仪和等级,适合关系稳定、需要体现尊重的时候。
而“共同商定”则更注重平等、务实和解决问题。用“共同决定”代替单方面邀请,传递的就是“我们是对等协商、一起解决问题”的信号。
其实特朗普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担心被人说他“对中国太软”,最近美国国内一直有人炒作,说特朗普对中国“让步太多”,甚至还有美国媒体引用所谓“内部消息”,说特朗普是美国政府里“对中国最不强硬的人”。
这让他身边那些强硬派很不满意,觉得他为了和中国谈贸易、争取访华机会,已经退让太多了。
所以特朗普现在一方面要为自己辩解,另一方面也想通过对外释放“必须中国邀请我才去”的信息,显得自己不是那么“低声下气”。
但其实他根本不用这么担心。像美国总统这种级别的领导人访问别的国家,本来就有一套严格的外交流程,必须有正式邀请,这是国际惯例。
而这件事发生的背景,是中美正在进行第三阶段的经贸谈判,前不久在瑞典,中美代表一直谈到晚上八点多,结束后双方都没有对外透露细节,说明两边都很谨慎,都还留着自己的底牌。
这也说明,中美现在其实都在认真博弈,谁也不想轻易让步。
这次谈判双方谈得非常激烈,但美方却很少见地保持沉默,没有像以前那样第一时间对外宣布“胜利”。
这其实已经说明了不少问题,中方这次态度很强硬,让美方有些被动,只能选择暂时不表态。
其实中方的立场一直很明确,中美如果对抗,两边都没好处,如果合作,才是共赢,只要美方能平等、尊重、互惠地对待中国,中美关系才能健康发展。
否则就算美国拉拢日本、欧盟,也不可能让中国低头,如果特朗普还没看清这个现实,最终吃亏的只会是美国自己。
对于中美关系和国际局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也表达了我们的态度,他说中方欢迎俄美关系改善,愿意为世界和平稳定作出贡献。
这个表态有三层意思,一是中国对俄美关系的改善持开放态度,不会去阻挠,二是把俄美关系放在“世界和平稳定”这个大背景下,强调其积极意义,三是也展现了中国的战略定力,我们乐见其他大国之间的良性互动,但只要不损害中国利益,中国都持积极态度。
总之中方一贯主张合作共赢,愿意看到国际关系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前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