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联合声明之后,特朗普对其他国家又变了一副脸色。
特朗普的最新表态是,美国无法与所有国家就贸易协议达成一致,不会继续采取一对一谈判的“笨办法”,而是单方面设定基本关税。
具体来说,就是让手下的财政部长和商务部长发出正式信函,告诉那些还没来得及与美国谈判,或者是还在等着和美方接触的贸易伙伴,要继续和美国做生意,就得支付多少关税。
【中美经贸谈判引发连锁反应,特朗普难以招架】
同时,特朗普再次拿出了自己开空头支票的本事,说新的方案会“很公平”,不过我们已经知道,他嘴里的“公平”,只是相对于“美国优先”而已。
早在上个月,特朗普还自信满满地告诉媒体,美国会与所有贸易伙伴都“达成协议”,这才过去没多久,就打起了退堂鼓。
究其原因,是中美在日内瓦的经贸谈判,引发了连锁反应,风向标作用异常显著。
这下国际社会都知道,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只是看起来强硬而已,只要反制措施到位,美国是一点脾气都没有,该退多少步就退多少步,没有浑水摸鱼的空间。
如此一来,特朗普屡试不爽极限施压的手段,不仅对中国没有生效,对其他国家也将大打折扣。
【美国不会再一对一谈判】
欧盟、印度,乃至于日本,都在摩拳擦掌,打算向中美联合声明看齐,达成对自己更有利的协议,而不是以无底线的妥协和让步,换来美国在关税政策上的网开一面。
不过这一目标对他们而言未必有可行性,因为这些国家还没有下定对美国奉陪到底、不跪不退的决心,更多是在跟风效仿。
可话又说回来,哪怕只是姿态上的轻微调整,都能在经贸谈判中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变量,当这种情况在美国贸易伙伴内部集中出现时,美国同样会头疼无比。
如果是以前,美国有的是耐心周旋,还可以利用自己在双边关系的主导权,逐步拿捏自己的盟友。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然而时间与耐心,恰恰是特朗普政府最缺乏的几个特质。
【美国财政部长负责所有经贸谈判】
三个月的宽限期已经过去了一半,最接近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仍然只有英国,这还是英国政府一味让步,才换来的“殊荣”。
说是协议,美英目前也只是建立了一个初步框架,细节还没有敲定,特朗普就迫不及待地对选民“报喜”。
本来印度、欧盟和日本这几个国家,近段时间也在积极与美国接触,不断地说好话,都想着靠妥协和让步保住美国市场。
谁知道中美联合声明一出,变脸得一个比一个快。
欧盟甚至敢告诉美国,要是美欧贸易协议和中国“差不多”,那么特朗普可以回去等着欧盟的报复措施了,也不知道他们的底气从何而来。
【对等关税推出后,接连战略收缩】
日本这边呢,本来是想尽快和美国谈完了事,但迫于国内的政治压力,以及中美谈判的最新风向,立场变得更加强硬,要在谈判中争取对日本更加有利的条款。
目前还在和美国接触,态度和口风却没怎么变的,可能只剩下韩国了。可韩国目前正在大选,代理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多少发言权。
而那些还在排队等着和美国接触的国家,这时候也在争相调整对话策略,不一定非要对美国强硬到底,但只要释放不会一味让步的信号,就已经足够了。
要是剩下的经贸伙伴都像现在这样,对美国讨价还价,特朗普还真招架不住。一旦局面彻底失控,他靠对等关税塑造的强硬形象也就荡然无存。
连带着后续的中美经贸对话机制,美国的处境也会很被动。
这种情况,大概也是美国始料未及的。
【最接近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只有英国一个】
于是特朗普再次采取了“一刀切”的办法,制定一个一劳永逸的税率,对其他国家打发了事,省去后面劳心劳力的谈判。只是这种一拍脑门拿出来的方案,未必谈得上靠谱。
当然了,美国最后还是会和那几个主要的经贸伙伴还是会正儿八经地谈上几场,对于剩下那些不怎么重要的国家而言,特朗普就不打算一一接触了。
与贸易伙伴怎么谈的,特朗普不可能一一过问,更多只是提供一个大概的思路,真正在下面奔波、负责为经贸谈判牵头、制定方案的,还是财政部长、贸易代表这些人。人力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
如果真的要和美国的所有贸易伙伴开展一对一谈判,分门别类地达成协议,不要说到中期选举前了,可能一直到特朗普任期结束,他们都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从一开始暂缓对等关税,再到对刚需进口产品给出豁免,然后算上本月的中美日内瓦的联合声明,还有这次的关税“退堂鼓”,这已经是特朗普政府在推出对等关税以后的第四次战略收缩了。可以预见的是,这样的收缩,未来几个月还会继续出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