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印军蒙着眼给歼-10CP送人头

5月7日凌晨,印度空军出动大批战斗机对巴基斯坦境内目标发动袭击,结果遭到迎头痛击。目前可以证实,印军至少有三架战斗机被击落,其中包括一架宝贵的“阵风”。

值得注意的是,印军战机是在完全被动挨打的情况下,被歼-10CP发射PL-15E导弹击落的。特别是“阵风”,在这场战斗中很可能负责了对地攻击任务,死得算是不明不白。

大V:印军蒙着眼给歼-10CP送人头

据新华社消息报道,当地时间5月7日凌晨,印度空军出动战斗机对巴基斯坦旁遮普邦和巴控克什米尔等地区的几个地点发起大规模空袭,造成多名巴基斯坦平民伤亡。几小时后,巴基斯坦方面宣布击落了六架印军战斗机。

随后,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伊沙克·达尔在该国议会通报空战情况,确认击落了五架印度战斗机,其中包括三架“阵风”、一架苏-30和一架米格-29,而且全部是歼-10C战斗机击落的,并已向中方外交团队通报此事。

大V:印军蒙着眼给歼-10CP送人头

巴基斯坦副总理还披露,印度空军当天共出动了75-80架战斗机,巴方原本有机会击落其中的15架,但为了避免事态升级,因此仅击落了5架战斗机和2架无人机。

巴军的战果,很快在其他渠道得到了证实。西方媒体从印度方面流传出来的照片和视频,已经能够识别出至少一架“阵风”和一架幻影-2000的残骸,另外还有一架残骸能识别出可能是苏-30MKI或米格-29,甚至印度方面也捡到了PL-15E导弹的碎片。

大V:印军蒙着眼给歼-10CP送人头

大V:印军蒙着眼给歼-10CP送人头

甚至一名法国官员已经向西方媒体CNN证实,一架与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机被巴基斯坦击落,另外从残骸编号BS-001还能认出是印度接收的首架“阵风EH”。由此可见,印度一直吹嘘拥有“实战经验优势”的“阵风”,已经被歼-10战斗机和PL-15空空导弹的首次实战拿下了首杀,已经是确凿无误的历史。

从技术和战术角度来看,这场空战改写了传统超视距空战的游戏规则,必然将作为重要战例被写入空战历史。这场空战的具体过程虽然仍没有被披露出来,但我们通过一些细节,仍可以挖掘出不少信息量。

大V:印军蒙着眼给歼-10CP送人头

首先,印军这架被击落的“阵风”残骸,距离印度旁遮普邦巴廷达空军基地西北20公里。巴廷达空军基地,目前驻扎有一个第17中队(“阵风”战斗机)和一个第380中队(预警机中队),距离印巴边境大约有80公里。也就是说,这架“阵风”是在返回基地降落途中,被PL-15E导弹凌空打碎的。考虑到歼-10CP的发射地点需要远离边境线一些,这枚PL-15E导弹的发射距离很可能超过100公里。

另外,印军被击落的幻影-2000,还有被击落的疑似苏-30MKI或米格-29UPG,也是类似情况,都是在返航途中甚至是准备降落机场时,被PL-15导弹超视距拦截打下来的。从这些细节来看,印度几架被击落的战机,根本就不是处于正常的空对空交战状态,完全是被动挨打,甚至可能根本没发现PL-15导弹来袭。

大V:印军蒙着眼给歼-10CP送人头

笔者在这里想指出的是,几年前我关注过印度媒体吹嘘“阵风”的一些文章,其中暴露了印度空军很奇葩的战术打法。据印度空军自己宣称,引进“阵风”战斗机可以和苏-30MKI实现“完美配合”,那就是“阵风”携带对地导弹执行攻击任务,苏-30MKI则进行空中护航。

按照印度空军的说法,“阵风”可携带多种先进巡航导弹和制导炸弹,拥有印度最强的对地攻击能力,而苏-30MKI拥有“强大的雷达和超视距空战能力”,这种组合能最大限度发挥两者的优势。

大V:印军蒙着眼给歼-10CP送人头

然而真实情况,却是“阵风”的超视距空战能力比苏-30MKI强得多,后者号称“探测距离300公里”的俄制无源相控阵雷达精度并不好,有效探测距离也就一百多公里,远不如“阵风”EH的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更何况,苏-30MKI配套的R-77中距空空导弹还是早期版本,最大拦截距离只有50-80公里,远不如“阵风”配备的“流星”导弹(虽然目前还未正式装备印军)。

也就是说,如果印度空军反过来,为苏-30MKI配套先进的空地导弹和制导炸弹,充当对地攻击主力,而“阵风”执行空中护航和拦截任务,才是两者的最佳组合。拿“阵风”当轰炸机,拿苏-30MKI当护航机,反而是效果最差的组合。然而从5月7日的战斗过程来看,印度空军竟然真是这么用的。

大V:印军蒙着眼给歼-10CP送人头

从目前获得的一些信息,我们大致可以还原一下印度空军当天的战术打法:以一个中队“阵风”携带“风暴之影”巡航导弹,以一个中队的幻影-2000携带以色列制造的SPICE-2000先进复合制导炸弹(2019年印度对巴空袭时曾使用过),作为第一梯队向巴基斯坦境内目标发动空袭。以苏-30MKI作为护航机,在境内几十公里执行警戒,也可能携带性能较差的制导炸弹和对地导弹,准备充当第二梯队执行空袭任务。

客观来看,“阵风”和幻影-2000执行的对地攻击是成功的,导弹和炸弹基本都打了出去,虽然精确度谈不上好,只是打中了一些民用目标。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P战斗机,是对方完成攻击后才展开了反击,从远距离发射PL-15E导弹实施超视距狙击。因此,“阵风”和苏-30MKI(也可能是米格-29UPG)都是在降落机场的过程中,稀里糊涂被打了闷棍。幻影-2000的坠落地点,位于克什米尔双方控制线的较近地区,明显是因为携带制导炸弹需要贴近对方领空投弹,所以更快被击落。

大V:印军蒙着眼给歼-10CP送人头

从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印度空军层出不穷的战术漏洞。一方面,印度空军拿“阵风”当轰炸机,排队给歼-10CP送人头。另一方面,几个重要空军基地位置过于靠前,例如巴廷达空军基地距离边境线只有80公里,部署苏-30MKI的帕坦柯特空军基地距离边境也只有150公里,几乎全都在PL-15E导弹的射程内,可以说印度战斗机起飞和降落时都是歼-10CP的活靶子。

这种空军机场设在对手眼皮底下的奇葩行为,其实是当年苏联战斗机的“短腿后遗症”。印度空军几十年来都将米格-21作为头号主力机型,该机最大缺点就是航程短,因此有着“机场保卫者”的外号。因此,印度空军一直将机场建得尽可能靠近边境线,另外也是欺负巴基斯坦空军长期缺乏反击能力,尤其是超视距空战能力。

大V:印军蒙着眼给歼-10CP送人头

但是,巴基斯坦空军装备歼-10CP和PL-15E导弹后,印度空军几十年来已经习惯的“舒适区”被彻底打破了。在预警机的配合下(在300公里范围提前感知印军战机状况),歼-10CP和PL-15E的搭配组合实现了100公里以上的超远拦截射程,而且PL-15E的双脉冲发动机,能够让导弹在射程后半段仍拥有高机动性,战斗机从前用于躲导弹的机动方式基本是无效的。

这种全新的空战打法,不仅是印度空军从前没遇到过的,也是西方空军至今也没遇到过的,因为西方现有的AIM-120D和“流星”等中程空空导弹,都不具备双脉冲导弹这种改变游戏规则的末端机动性。

更何况,印度空军的预警机这一次严重缺位,基本没给“阵风”战斗机带来任何提升战场感知的贡献。“阵风”、幻影-2000和苏-30MKI,几乎都是闭着眼睛排着队往前冲,然后闭着眼睛往回跑,给歼-10CP和PL-15E白白送人头,被击落时都还搞不清状况。(作者:陶慕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