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对大陆的口风,突然就像变了一个人。上台一周年后,他是否已经预感到了什么?
赖清德上台一周年之际,岛内氛围空前微妙。各界都在看,他在两岸关系上会采取什么样的口风,如果还是像以前那么激进,
台媒特意在这个时候,发布了对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的专访,他要求赖清德万万不可自以为是,独断专行,违背岛内渴望两岸和平的呼声,否则将对两岸关系造成不可逆转,也难以预料的严重负面影响。
【赖清德声称,自己要预设前提与大陆“交流合作”】
同时马英九还声称,自己注意到,赖清德最近在涉及两岸关系的表态上有所调整,释放了解决僵局的“弹性与善意”,希望对方继续保持,停止将大陆视为所谓的“敌对势力”。
赖清德是否真的如马英九所说,在两岸议题上有所收敛,跟以前判若两人?
这里就不得不提,上台一周年之际,赖清德的公开演讲,里面甚至对两岸关系避而不谈,直到被媒体当面提问,才说了几句毫无营养的陈词滥调,还大言不惭地说“战争没有赢家”,想预设前提和大陆“交流合作”。
也就是他没有继续煽动对抗,可从我们的角度出发,这种程度的调整,远远谈不上收敛,与积极更是一点边都不沾,对改善两岸关系同样无济于事。
不过对国民党与马英九而言,可能已经足够了。
【马英九称,乐见赖清德释放弹性与善意解决僵局】
如何与大陆打交道,反正也指望不上民进党。只要赖清德不继续煽动对抗,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就还有发挥的余地。
我们之前说过很多次,包括马英九在内,国民党每每涉及两岸议题,往往表现得首鼠两端,爱惜羽毛,谈和平却不谈统一,一有功夫就往“九二共识”里掺一些私货。
所以国民党看似与大陆保持密切沟通,在台海局势持续恶化时,也没少出来说一些像模像样的场面话,显得自己能够“开展斡旋”,实际上在两岸互动中长期缺位,难以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赖清德再怎么调整,对外不会有任何说服力。我们也知道,过去一年来,赖清德当局发表种种“台独言行”,持续升级两岸对抗,甚至推出所谓“赖17条”。
与此同时,民进党还和国民党、民众党大搞内斗,在岛内发起所谓的“大罢免”行动。
【马英九要求赖清德停止“敌视大陆”】
不过此举完全不受欢迎,赖清德一番操作下来,岛内最新民调对其满意度只有37%。
不少人认为,赖清德上台以后,台海变得更不安全,岛内政治也更加撕裂,而更多人则是对赖清德对待两岸关系的态度和方式极其不满意,台海局势这一年兵凶战危,他们已经受够了担惊受怕的日子。
国民党别的不说,在两岸风向上察言观色、变现政治资本的本事还是有的,趁着岛内人心浮动之际,抓紧机会造势,也让民进党当局疲于应对,在“大罢免”这边挽回了一定的颓势。
马英九这次专访,高调要求赖清德停止敌视大陆,继续调整对两岸的政策,也是基于这个思路。
归根结底,赖清德激进的“台独”路线,在岛内缺乏基础,高调折腾了一年时间一无所获。何况解放军几次环台演习,震慑效果十分明显。
【解放军环台演习,震慑效果十分明显】
在发现激进立场起到反效果后,赖清德当局下意识的一个反应,就是在言行姿态上作出调整,也就是马英九口中的,释放想要解决两岸僵局的“弹性与善意”。
这种象征性的姿态,是做给岛内看的,并不是真的说要采取实际行动,缓和两岸互动的氛围。
有必要明确的是,赖清德再怎么调整,幅度都十分有限,毕竟他就是靠“台独”路线发家的,既然如此,也就不可能解决问题,更谈不上缓和局势。
再说了,民进党先把局势搞得一团糟,再来谈“两岸和平”,寻求改善僵局,却不需要承担一点代价,这未免也太一厢情愿了。
总之,赖清德当局这一年以来的一系列言行,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这句话:台海如今最大的风险,就是赖清德之流的“台独”行径,同时更加凸显了大陆采取惩戒措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再怎么调整,赖清德“台独”底色是不会变的】
解放军几次环台演习,对外释放了明确无比的信号,收台只在“一念之间”,两岸悬殊的军事实力对比,让这点早就失去了悬念。民进党再怎么“以武谋独”“倚美谋独”,结局都是一样的。
赖清德是否调整对两岸关系的态度,是否又真的释放出了“善意”,从我们的角度而言,答案并没有那么重要。
大陆已经在两岸关系中牢牢掌握主动权。国家统一进程,岛内怎么想,怎么看,怎么做,都并不需要特别关注,也轮不上他们来说三道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