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9日,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工作情况,其中包含了对第一季度工作情况的总结,以及对下一季度的工作安排。在社会保障部分的工作总结中,提到第一季度的参保人数同比增长,社保基金总体平稳,第一季度收入是大于支出的。下一季度的工作计划中则是提到了要尽快落实养老金待遇的调整工作,同时还要继续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制度。尤其今年养老金调整的消息公布的比之前哪年都早,所以五月份还是很有希望能公布具体调整方案的。
那么今年养老金调整中有一个新的强调重点,就是在多次会议中都提到的,要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为什么今年要重点强调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呢?现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还在加深,之后的养老金基金收支还会面临各种困难,运用现在的调整公式可以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在不增加财政压力下,也能保护弱势群体,优化养老金分配结构。还有就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养老金待遇,也会提高他们的消费信心,有利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助力经济增长。还有重要的是,能缩小养老金待遇的高低差距,体现公平,并且非常符合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中低收入群体具体指的是哪一部分人呢?主要是与人均养老金水平相比较看,比如与全国人均养老金水平相比,或者与本地人均养老金水平相比,可能与本地的人均水平相比更为准确些,毕竟不同地区经济差异比较大,人均水平也相差较大,上海去年人均养老金已经达到5000元以上,而吉林地区人均也就在3000元,所以多少钱算是低收入得看在什么地区了。或者也可以简单参考下工龄长短,因为工龄短的相对养老金较低,除非有特殊情况,即使工龄短但缴费基数很高,也会一定程度上提高养老金水平,但这种的比较少,多数人还是按照最低的0.6来作为缴费基数,一些较好待遇的单位可能会按照1.0来作为缴费基数。那么在今年强调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的前提下,工龄15年的,和工龄40年的能分别涨幅多少呢?
先看看养老金调整公式,现在养老金调整不像是以前的一刀切调整了,而是用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调整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灵活的进行差异化调整了。各个地方可以运用调整公式来结合自己本地时间情况制定调整方案了,比如辽宁地区,属于重度老龄化的地区,那么设计方案时就要考虑到退休人数较多,且高龄人员较多,再加上属于工业地区,有视同缴费的人员也较多,工龄长。我们大概以去年的方案举例子看看,各城市工龄调整上都能相差多少。
辽宁去年工龄挂钩调整,是以15年为分界,15年及以下的每年加1元。以上的每年加1.6元,那么工龄15年的只能增长15元,工龄40年的,能增长15+25*1.6=55元;山东省在工龄挂钩部分分的就比较细了,一共分了4个档位,工龄15年的能涨19.5元,工龄40年的能涨61.5元;北京市则是分两种情况,满10年及以上的每年加2.4元,不满10年的直接加24元,那工龄15年的能涨36元,工龄40年的能涨96元;海南省的工龄挂钩调整相对较低,工龄15年能涨7.5元,工龄40年也只能涨20元。总结来说不同城市,工龄挂钩调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但能看得出来,工龄越长的,调整的金额也就越高。
但养老金调整不能只看工龄挂钩部分,要三个方面全部结合来看,其实从去年的调整方案也能看出来,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的目的,比如去年的养老金调整比例为3%,很多城市在调整时养老金低于3000元的,普遍涨幅比例都高于3%以上,而养老金5000元或以上的基本调整比例在2%或以下,虽然涨幅金额上,是要符合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但涨幅比例上还是低收入的更划算些。养老金调整计算是比较复杂的一件事,尤其今年重点反复强调说要向中低收入群体,那么在设计的时候肯定会有各种倾斜,具体如何制定是我们最为关心的了,好在距离发布方案越来越近了,我们也都更加期待了,期待今年新的调整方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