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日本临时国会举行首相指名选举,自民党新总裁高市早苗获胜,成为日本首位女性内阁总理大臣。与此同时,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日本维新会以“阁外合作”的形式首次与自民党联合执政。高市政权的诞生一波三折、令人意外,“高市号”能否一帆风顺、又将带领日本驶向何方?

媒体:高市政权艰难启航

高市政权的诞生一波三折。她能否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和勇气带领日本不驶离和平发展的航道,拭目以待。

首相之路一波三折 日本政党分分合合

公明党“弃船而逃”,自公联盟宣告破裂。10月10日,就在高市刚刚当选自民党新总裁的第6天,与自民党已经联合执政26年的公明党“突然”宣布退出执政联盟。公明党选择退出并非一时冲动,原因有三。

其一,公明党以清廉、和平形象示人,对高市本人及自民党新领导层的极端保守色彩高度担忧,政策理念差异过大,“道不同不相为谋”。

其二,高市对公明党过于傲慢,不仅启用“黑金议员”担任党高层,甚至在未与公明党确定继续联合执政的情况下,便不顾公明党反对开始与其他在野党接触,未给予公明党应有的尊重,“是可忍孰不可忍”。

其三,公明党的退出本质上还是基于利益算计。“黑金丑闻”后,由于自民党始终无法彻底解决“政治与金钱”问题,自公联盟在众议院、东京都议会、参议院选举中遭遇三连败,众参两院议席总数均不过半,执政地位岌岌可危。公明党认为高市执政后“黑金丑闻”仍将持续发酵,若继续与自民党捆绑,自身议席数很可能持续减少,必须及时止损,“长痛不如短痛”。对自民党而言,公明党退出后,一方面自身政策自由度增大,有助于重新夺回保守选民的支持。

另一方面,若两党解除选举合作关系,自民党议席数则有可能减少20%,不及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丧失国会第一大党地位。不过,公明党恐怕也不是真的要与自民党彻底决裂,若自民党的大船度过了目前的惊涛骇浪,不排除其“重新登船”的可能。

维新会“伸出援手”,自维两党首次联合执政。维新会原本就对与立宪民主党和国民民主党联合执政持观望态度,虽加入三党磋商,但强调最终判断视立宪与国民两党谈判结果而定,同时早早摸索与自民党合作的可能。自民党总裁选期间,维新会便同小泉进次郎阵营一直暗通款曲。高市当选自民党总裁后,虽因顾及麻生意见一度优先拉拢国民党,但未得国民党积极回应,再次将视线瞄准维新会。10月16日,自民党与维新会就联合执政举行首次政策磋商。因两党就宪法、外交和安全、能源等基本政策主张相似,很快达成一致。10月20日,两党正式签署联合执政协议,维新会暂不入阁,只派出国会对策委员长远藤敬担任首相辅佐官。

维新会之所以愿意与自民党合作,原因在于“党益优先”。维新会本是大阪府的地方政党,2012年进入国会,主要诉求是将大阪府升级为“副首都”。对于维新会而言,想要实现此目标,必须成为执政党。自公联盟时期,维新会对加入政权并不积极,担忧自身无法以小博大,反遭吞噬。公明党退出后,维新会身价抬升,政策诉求更可能实现。此外,维新会政策取向偏右,与公明党差距大,但与自民党特别是高市相近,所以双方一拍即合。不过,维新会对自民党未必死心塌地,选择“阁外合作”也是为了方便抽身,自维联盟能否长久尚未可知。

在野党“组团失败”,政坛乱局仍将持续。公明党宣布退出执政联盟后,立宪民主党、国民民主党和日本维新会等主要在野三党众议院议席总数超过自民党,一旦三党就联合执政达成共识,则将实现“政权更迭”,也就是说,自民党将失去政权,高市将无法担任首相。然而,三党经过两轮首脑会谈,谈判以失败告终。在野党未能达成一致,主要原因有二。

一方面,在野党各有盘算,利益难以调和。三党合作的关键是立宪与国民两党。立宪与国民由原民主党内左右两派分裂而来,政策主张差距大,相互之间敌意深,似闹翻分家的两兄弟,想要破镜重圆难度巨大。此外,三党即使联手成功,在众参两院仍是少数政权,根基不稳、政策难调,谁执政谁难办。况且,在野时,三党可以对执政党大加批评、博人眼球,可一旦执政,就不能只图口舌之快,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三党显然并未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公明党退出后,自民党并未自乱阵脚,新领导层迅速重新敲定首相指名选举时间,加速同各个在野党以及无党派国会议员磋商,尽力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对象,最终成功与维新会达成一致。在野党未能实现联合,既是日本政坛“多党化”“碎片化”的体现,也预示着日本政局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动荡。

执政前途荆棘密布

执政基础薄弱,“朝小野大”格局难变。一方面,高市在自民党内本就根基薄弱,其最大靠山前首相安倍晋三早已离世,安倍派也因“黑金丑闻”遭受重创,高市能够当选自民党总裁很大程度上仰仗党内“大佬”麻生太郎及其领导的麻生派的支持。高市在自民党新领导层的人员配置上,明显倾向于麻生派,党内已多有不满。为实现“全党一致”,高市计划安排小泉进次郎、茂木敏充等党总裁竞选对手担任重要阁僚,但能否实现尚未可知。

另一方面,自维联盟在众参两院议席总数仍均未过半,新政权依然面临“朝小野大”的不利局面,预算等重要法案想要通过,必须获得在野党支持,朝野博弈烈度不减,执政难度仍大。不过,自维联盟在众议院距离议席过半只差2席,在参议院只差5席,也不能排除执政党拉拢到其他在野党或无党派议员合作,实现稳定执政的可能,只是难度颇大。

政策空间有限,“早苗经济学”生不逢时。能否抑制物价高涨、提高工资,是当前日本民众最关心的问题。高市是“安倍路线”的忠实继承者,也是“安倍经济学”的坚定支持者,其经济政策主张与安倍一脉相承,被称为“早苗经济学”。“安倍经济学”采取的货币宽松和积极财政政策,对助力当时的日本经济摆脱通缩状态、增强经济韧性、再次实现复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安倍经济学”就像一剂激素,能续命但不能治病,能使用但不能依赖。

当前,日本经济早已不再通缩,反而持续通胀;政府债务高企,汇债双双走低;央行资产负债表过度膨胀,刚刚开启退出量宽进程。此时若重启“安倍经济学”,反将加剧通胀程度、抬升债务风险,无异于饮鸩止渴。实际上,安倍卸任后,“安倍经济学”副作用逐渐显现,对如何扭转少子老龄化势头、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扩大民众实际消费、抬升潜在经济增长率,历届政府均无计可施,导致社会矛盾持续激化,排外民粹思潮抬头。“早苗经济学”虽迎合民意,但更有被民意挟持、从而将日本引入歧路的风险。

外交难题成堆,发展与安全恐难兼顾。美国总统特朗普已决定10月底访日,同日本商议如何落实对美投资和增加军费等事宜,高市“开学即大考”。自民党总裁选举期间,高市曾称若日美关税协议的落实无法保障日本的利益,则不排除与美国重新谈判的可能。重新谈判大概率不可能,高市当选后的表态也有所回调,但如何为新增军费找到财源、避免对美投资成为“对美援助”,恐怕要令高市伤透脑筋。东亚合作系列领导人会议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将来临,高市表现如何,发出怎样的声音,直接关系到选民对其外交能力是否认可。此外,高市将如何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其极端保守的政策主张在对华政策上究竟体现多少,令人担忧。高市能否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和勇气实现“君子豹变”,带领日本不驶离和平发展的航道,拭目以待。

来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汤祺

编辑:胡梁

【声明:本号为服务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的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