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不信命,现在信了,我外甥女被我姐 “放任自流”,不辅导学习不上辅导班,吃穿简单,却成了教育奇迹,太意外了。第一次觉得我姐 “不负责任”,是外甥女上三年级那会。那年春节,一大家子聚在我妈家吃饭,我家儿子抱着平板刷数学补习班的错题,我妹家闺女背着英语单词,唯独我外甥女蹲在院子里,拿着根小树枝逗蚂蚁,我姐坐在旁边择菜,连句 “过来写作业” 都没说。我妈看不过去,把菜盆往桌上一放:“你姐心也太大了!孩子都三年级了,数学才考 80 分,还不赶紧报个辅导班?你看小宇(我儿子),报了奥数班,这次期末考了 98,小婷(我妹闺女)的英语班也没白上,口语都能跟外国人对话了。”我姐擦了擦手,笑着说:“妈,80 分也不差啊,她这次试卷我看了,错的都是应用题,不是不会,是没理解题目意思,等她再大点,自然就懂了。报班多累啊,周末还得早起,不如让她在家看看书,玩玩自在。”这话一出,我妹也接话了:“姐,不是我说你,现在竞争多激烈,我们小婷班上的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学拼音班,你家妞妞倒好,放学就去公园捉蝴蝶,你就不担心她以后跟不上?”我姐没反驳,只是喊外甥女:“妞妞,过来吃块排骨,一会儿咱们去自然博物馆,你不是想看蝴蝶标本吗?” 外甥女一听,蹦蹦跳跳跑过来,手里还攥着个装蚂蚁的小盒子,眼里亮得很。我看着这场景,心里也嘀咕:这哪是养孩子,简直是 “散养”,以后能有啥出息?往后几年,不管亲戚们怎么劝,我姐都没松口。外甥女上五年级时,班里同学几乎都报了作文班,就她没报,语文老师还特意给我姐打电话,说 “妞妞作文写得有点散,建议报个班练练结构”。我姐跟老师说:“谢谢您,我回家跟她聊聊,要是她想报,我就给她报,要是不想,就先这样。” 结果外甥女说 “我喜欢写自己想写的,报班要按套路写,没意思”,我姐就真没报。那时候我家儿子已经报了三个班,周末比平时还忙,有时候写作业写到半夜,跟我抱怨 “妈,我也想跟妞妞一样,去公园捉蝴蝶”,我只能叹口气:“人家妞妞是没人管,你不一样,你得考个好初中。”谁知道到了初中,外甥女突然 “开窍” 了。第一次期中考试,就从班里中游考到了前十,尤其是语文和生物,直接拿了年级第一。语文老师在家长会上说:“妞妞的作文特别有灵气,写的《我家的小蚂蚁》,把蚂蚁搬家的细节写得跟小说似的,还加了自己的观察笔记,这种真实感,是报多少作文班都学不来的。” 生物老师更夸张,说妞妞能说出十种昆虫的生活习性,还能画出它们的身体结构,比课本上还详细。我姐去开家长会,回来跟我们说的时候,眼里带着笑:“妞妞说她每天放学都去公园观察昆虫,还看了好多《昆虫记》《动物世界》这类书,生物课上老师讲的,她早就知道了。” 这时候我们才明白,我姐不是 “放任”,是没逼孩子学她不喜欢的,反而顺着孩子的兴趣,让她把喜欢的事做到了极致。更意外的还在后面。外甥女上高二那年,参加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她做的 “城市公园昆虫多样性调查” 项目,不仅拿了一等奖,还被北大生物系的教授看中,说她 “观察力强,有科研思维”。高考的时候,外甥女发挥稳定,直接考上了北大生物系,成了我们整个家族第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放榜那天,亲戚们都来我姐家道喜,我妈拉着我姐的手说:“以前是我错了,总觉得报班才是对孩子好,没想到你这‘散养’,反而养出了个大学生。” 我妹也说:“姐,你教教我,怎么才能让小婷也这么自觉?”我姐给大家倒了茶,慢慢说:“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别把孩子逼太紧。妞妞小时候喜欢看课外书,我就给她买各种书,从童话到科普,她想看啥就看啥;她喜欢捉昆虫,我就陪她去公园,帮她记观察笔记。学习上,我从来没催过她写作业,她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该学,什么时候该玩。其实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咱们别用‘为你好’的名义,打乱了她的节奏就行。”现在外甥女在北大读大二,还跟着教授做科研项目,有时候给我姐打电话,说 “妈,我现在做的研究,跟我小时候观察蚂蚁的时候特别像”。我看着她发来的照片,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认真做实验的样子,突然觉得以前的 “不信命”,其实是不懂教育的真谛。哪里是什么 “教育奇迹”,不过是我姐懂得尊重孩子的兴趣,给了她足够的空间和信任,让她能顺着自己的热爱慢慢成长。不像我们,总怕孩子落后,报一堆辅导班,把孩子的时间填得满满当当,反而让孩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现在我也学着我姐的样子,减少了我儿子的辅导班,让他多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没想到他的成绩反而稳了,人也开朗了不少。原来真正的 “好命”,不是靠运气,是靠正确的教育方式。看着外甥女一步步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我心里特别爽 —— 不是羡慕她考上名牌大学,是羡慕她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发光,更羡慕我姐,用最 “简单” 的方式,养出了最优秀的孩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