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米YU7上市之后一周——7月3日,小鹏G7发布上市。
其压力可想而知。
何小鹏半开玩笑说,开完发布会3分钟,他们看了定单数,觉得很不错,但是一想到小米YU7的20万辆,就觉得没有什么必要了。
不过,小鹏汽车官方还是发布了一个大定数:9分钟,1万台。
对比小米YU7不多,对比其他产品,是非常好的。比如最近卖得很好的领克900,一小时才破万。

价格比预期要“香”是部分原因,小鹏G7顶配ULTRA版才22.58万,比小米YU7入门款便宜近3万,比特斯拉Model Y入门款便宜近4万。
MAX版20.58万。比预售新增一个602长续航MAX版,更是把价格杀到19.58万元。

从G7这款20万+级纯电SUV来看,它尽管处在竞争极为激烈的红海市场,但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全球最高算力2200TOPs,顶尖的智驾、智舱,非常好的空间表现,优秀的舒适性。
即便是拿超级爆款小米YU7和特斯拉Model Y来比,小鹏G7也有自己的长板。
比如,发布会现场除了发布价格环节,最嗨的部分,就是提及小鹏自研图灵芯片的时候。
“我们不是卷价格,我们选在更好的经营、更好的品质下面去卷科技,这是我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相对小米、特斯拉,小鹏可能情绪价值不足,价格低一些;但相对其他友商,以科技傍身,小鹏有自己的“溢价”。
这就是小鹏的活法。基于此,小鹏希望提升综合能力,再争取成为中国汽车公司里留下的“几家特别酷、特别强的公司”。
01
对比Model Y,G7全面胜出
由于特斯拉焕新版Model Y上市时放话“尽管对比”,小米YU7、小鹏G7都是接招,大到车身尺寸,小到扶手箱容积,细细对比。
小鹏G7和Model Y都是中级SUV,车身长度上,G7长10厘米,宽高基本类似,轴距一样。

小鹏G7中级车尺寸做到了空间越级
但是,车内空间G7要做得大得多。

比如,整车容积,G7是4.47立方米,比Model Y大11.2%。前排头部空间、后排头部空间、后排膝部空间,分别超出48.4%、72.6%和120%。
后备箱容积大12L。
此外,在最大可扩展空间、全车储物收纳、扶手箱容积、手套箱容积、手机收纳、小挂钩雨伞收纳等等,G7都是全面胜出。
空间方面,Model Y只有一项占优——前备箱容积117L,而G7只有42L。
在配置方面,G7同样是压倒性优势,主驾座椅比Model Y多了按摩,副驾多了按摩,后排也多了通风和按摩。后排还有配置了磁吸面板的小桌板。
底盘的悬架是一样的,但是G7还多了智能阻尼可变减振器和液压衬套矩阵。
即便是在特斯拉擅长的三电、智驾领域,Model Y总体也处于下风。
续航、快充能力、刹车距离、外放电都是G7胜出。
Model Y在零百加速和电耗方面胜出。

智驾领域,论硬件G7 ULTRA有三颗图灵芯片,算力优势明显;感知设备更多。即便相对6.4万选配才有FSD来说,小鹏不管是MAX还是ULTRA,在中国的智驾功能,在表现和体验层面,也不落下风。
在智舱领域,特斯拉就没有任何优势了。小鹏的智舱,再加上此次和华为合作的AR-HUD,是目前最强的智舱之一。

和华为合作的AR-HUD
除了这些相对客观的指标,特斯拉的品牌优势,相对简洁的外观设计,以及马斯克所唤起的情绪价值,是G7所不具备的。
总体来说,G7产品力对比如此有优势,价格却比特斯拉便宜近4万(如果算上FSD,差距来到10万级别),吸引力是明显的。
02
L3级智驾:算力先行
G7对于小鹏而言,也是划时代的新车——从此,小鹏L3算力上车,新增ULTRA款型,为L3做好准备。

三颗图灵芯片两颗用于智驾,一颗用于智舱
除了三颗图灵芯片,G7也将在车端搭载小鹏最新的智驾技术架构,VLA-OL大模型+VLM大模型。
VLA-OL大模型被何小鹏解释为——智驾的运动型大脑和小脑。其智驾能力上限比行业MAX车型提高10+倍,目标是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即L3。
这套新架构,将带来更加的智驾,比如,可实现主动路面塌陷避让,救护车识别让行,拥堵路段合理变道加塞等能力。
在三颗图灵芯片和新架构版本,属于ULTRA。
在MAX上,G7依旧配置图灵AI智驾。
何小鹏放话,图灵AI智驾“中国第一,行业最强”。
何小鹏列举了15项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包括同级最强ETC通行、同级最强车位到车位、同级最强极窄车位泊车、同级最强自定义泊车、窄路三点掉头等等。
在智舱部分,G7首发全车端VLM大模型。何小鹏把它解释为是车辆理解世界的AI大脑,同时也是人机共驾时,驾驶员对智驾输入指令的入口。
G7通过单独一颗座舱专属图灵AI芯片来运行车端VLM大模型,智能座舱AI有效算力比行业旗舰大26倍。
它将是控车的大脑,比如空调,音响,底盘,三方应用等各项软硬件内容,为用户提供主动服务。它还具备多模态融合实时感知能力,也就是说,不仅智驾系统识别环境,智舱系统也在识别。
此外,它还有隐私保护+构建用户长时专属私域记忆库,全球化的多语言大模型等等。
另外,它还能增强VLA高阶辅助驾驶能力。应用包括,语音控车。比如,开车时说“小P,去负3楼停车”,“小P,停到电梯附近”,车辆自动执行。
除了车端,小鹏汽车还在云端搭建了目前中国最大自动驾驶万卡AI算力集群,建设720亿参数自动驾驶云端基座模型。这一基座模型,通过蒸馏赋能车端VLA和VLM模型,使其具备接近超大模型的能力。
不过,VLA+VLM不会在上市时就搭载到ULTRA版本上。9月份,VLA先OTA上车,11月VLM“硬件免费升级”(即通过售后加装芯片),软件OTA上车。12月,VLA+VLM将协同,具备语音控车、主动服务功能。
另外,何小鹏确认,MAX版本车型不会搭载VLA架构。
03
四季度盈利,不是挑战
如今的小鹏汽车,车有竞争力,销量也很不错——上半年小鹏交付19.72万辆,比去年全年还多。

何小鹏介绍小鹏上半年销量
眼前的问题是盈利。此前,何小鹏已经放话,四季度要盈利。
不可否认,小鹏产品的价格相对华为、小米、蔚来、理想,更为经济。
这次G7如此有竞争力的价格,小鹏能赚钱吗?
在回答《电动汽车观察家》提问时,何小鹏表示,G7的经营能力会不错。他也表示,小鹏经营能力已经大幅改善,二季报会非常得好。甚至,他还表示,“四季度(盈利)对我来说,不是挑战的目标。今年的经营效果会比基本上所有人想象的会好很多”。
何小鹏也否认小鹏的走性价比路线。“小鹏MONA比同级的车要贵差不多2.5万~3万。”他表示,小鹏就是卷科技。
对于整个公司的运营,何小鹏认为最近几年小鹏汽车是脱胎换骨。而未来小鹏汽车要继续做好四个能力提升:
第一个更全面的技术能力,在过去的时间里面,汽车中国的很多汽车公司是做纵向,比如说自动驾驶只是纵向。未来的时间是纵横都做,全域开发。“我觉得这一个开发一旦做得好,所有的汽车厂商都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变化。”
第二个是组织,最优秀的人才跟最优秀的管理方式。
第三个商业化,“不光是省钱,更多是赚钱;不光是品牌,还有情绪;不光是质量,还要有品位”。
另外一个是全球的综合能力。“小鹏几年前的产品规划,就因为全球所以这样做产品,而不是说因为中国。”
何小鹏说,“下一个5年、下一个10年,你会看到中国汽车行业的巨大变化,中国汽车公司会留下几家特别酷跟特别强的公司”。
在他心中,小鹏汽车当然是会留下的之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