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我,湖畔大屠杀,王广海是否知道妻子和儿子也在队伍中?
答案是,这是一个开放式镜头,怎么理解都行。
多义性是影视作品常见的特征之一,每个人都可以见仁见智。
你可以理解为王广海是知道的。
松井讲完话,日本鬼子大喊向前走,王广海背向即将被杀害的人民,并且捂住了耳朵。
此时枪声还未响起。可见,王广海捂耳朵不是为了躲避枪声。
或许有人说,王广海提前预测枪声终会响起,他是早早捂住了耳朵。
貌似有道理,然而也未必无可反驳。
因为在鬼子向中国人射击时,王广海始终不敢望向人民群众。他的双眼含泪嘴角抽搐的细节,可见此时的他,正经历巨大的精神冲击。
而这个精神冲击,只能来自,他知道被屠杀的中国人群中,有他的妻和儿。
或许有人说,这是因为死去的同胞太多了,王广海也被触动了。
鲁豫看到后,也会说“我不相信”。
因为对王广海来说,共情能力强是一种生存劣势。面对屠杀的日常,王广海早已失去了对他人命运的同情,冷血是自保的本能,也是屠杀环境里的生存策略。
1937年12月13日,日本鬼子侵占南京,开启长达六周的杀烧抢掠,有三十余万中国人被杀害。三十余万不是一个冰冷的数据,而是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被杀害的反人类罪行。

每天都有大量的中国人被杀害,王广海想要继续搞政治投机,麻木是他唯一的选择。换而言之,我们是不能以正常人的眼光来推测王广海的。
在湖畔大屠杀中,王广海与日本兵如同牵着狗一样,被迫参与其中,目的是维持秩序。
湖畔大屠杀结束后,王广海怒气冲冲地吼毓秀,他说的话浩气冲天。
大意是“你背着我私藏士兵,你为了立牌坊,连命都不要了。当兵的白白送死是傻瓜,你不知道,每天有多少人死掉。这仗快打完了,等日本人赢了,我们皆大欢喜。”
王广海为什么要强调私藏士兵(宋存义)?
因为湖畔大屠杀和宋存义杀害日本鬼子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毓秀私藏的宋存义,和日本鬼子同归于尽,引起鬼子们的恐慌。鬼子占领南京城,一边屠杀中国人,一边宣传“日中亲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摧毁中国人的反抗意志。

影片中,鬼子军官就提到“中国那么大,光胜利还不够,摧毁中国人才能统治中国人。不要制止士兵们,但日本的国际声誉问题,也要处理好。”
翻译一下:鬼子军官希望鬼子们继续搞大屠杀,制造恐惧来削弱中国人的反抗情绪。但是,大屠杀也会暴露日本的丑陋面孔,这个负面信息要消除掉。
从理论层面看,士兵的反抗精神最强烈,因此在日本侵占南京城后,集中力量屠杀中国士兵,宁可错杀,不能放过。阿昌就因为有类似士兵的绑腿,差点被当做士兵杀掉。
源源不断的大屠杀,一直没有停止。鬼子没想到,南京城有宋存义这个士兵敢于同归于尽。于是,他们用更残酷的湖畔大屠杀,来摧毁中国人的反抗意志。
湖畔大屠杀和宋存义之间的因果链,王广海是明白的。
宋存义的英勇行为,差点害死王广海,因此他会对私藏宋存义的毓秀大动肝火。他让毓秀好好活下去,也能视为他妻儿被杀后的退路,将来他只能和毓秀组建家庭,他不能再失去毓秀了。

当然,我们也能理解为王广海并不知情。
原因是,王广海和妻儿的距离相隔甚远,鬼子的咆哮声,狗叫声,嘈杂的环境很难听得清或者看得见妻子和儿子。
在王广海妻子向王广海求救时,影片用了一个长焦镜头,营造一种命运错位感。
王广海的妻子即将被杀害,王广海却转过身,捂住了他的耳朵,不敢回头看一眼。
王广海以为给鬼子服务,鬼子的屠刀就不会伤害他和家人。
然而,正如毓秀说的,“日本人是畜生,就算他们赢了,他们也不会把我们当人看。”

毓秀的话揭示了王广海的思维误区。王广海自以为能闪转腾挪,救苦救难——阿昌能活下来,王广海确实功不可没,然而,他没想到鬼子没有良知和底线,他连自己的妻儿都无法保护。日本人要杀他和他的家人,不是摆拍。
他一直在给会杀害自己和家人的恶魔服务。
这样看,命运的讽刺味就更浓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