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拒绝租房给老人


如今,人们谈论老年人租房难的现象,谈论的不仅是与「尊老爱幼」道德观的冲突,还是一种操作上的现实困境。无论是房东、中介,还是房客,三方都陷入了博弈上的尴尬处境。


在这背后,是人口迁徙与过去的时代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过去,老去的人们讲究落叶归根,回归故土;但现在,新一代的老人们常常不得不随着在大城市闯荡的子女一起漂泊,或是老年依旧要找一份工作。一方面,很多随迁老人不符合当地公租房的申请条件;另一方面,是这些老人无论是合租还是整租都面临难题。


也正因为如此,老年人租房难一再登上热搜。在这背后,还有如今的年轻一代、中年一代对自己老去后的担忧,它是摆在每个人心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当我老了,我住在哪?




文|易方兴

编辑|李天宇




求而不得


这已经是徐冬冬帮奶奶找的第23个房子了。


对二十多岁、刚来福建打拼的她来说,租房是件容易事。几乎所有房东都不会拒绝像她这样的租户——年轻女生、衣着整洁、待人礼貌,在房东们眼里,这通常意味着有稳定收入、讲卫生、不爱扯皮。但一听她要带着70多岁的奶奶一起住,房东们马上就「变脸」了,几乎每个房东都担心老人在出租屋里出什么事情,尽管奶奶完全有能力自理,每天还能做饭给孙女吃。


如今很少有年轻人会选择带着奶奶一起生活,但在徐冬冬这里是刚需。她从小是留守儿童,是奶奶把她带大,如今,爷爷已经去世,父母无法照顾奶奶,自己又外出闯荡,奶奶就成了留守老人。「奶奶养我小,我养她老。」如果她不带上奶奶,老人在老家就没人管,可能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徐冬冬收入不高,要想给奶奶找一套能做饭、离自己上班地方近的房子,只有自建房住得起。不过,这样的房子,通常房东都住在附近,对房子到底住了几个人、什么人都很了解,靠瞒是瞒不过去的,只有硬着头皮找。这一找就找了二十多个房子,最后都被拒绝了。


之前最有希望成功的一次,是亲戚介绍的。亲戚的朋友正好有一套房子要出租,这个朋友的妈妈住在房子里,「本来答应得好好的,对方觉得我奶奶住进去后,两个人可以有个伴,结果发现我奶奶年龄太大了,在我们快过去的时候,就拒绝了,对方会觉得有风险。」


感受着租房市场里对老年人的排斥,她越找越郁闷,只能安慰自己,「站在他们的角度,其实也能理解。」但她也没有别的办法。「我想趁奶奶在的时候对她好,这样以后也不会有遗憾。」只不过,照顾奶奶晚年的愿望,因为一个安身之所受到重重阻碍。


而在距离陷入租房困境的徐冬冬1500公里外的北京,周茉则正在等待一位老年人租客。


「我就特别希望租给老年人,但就是找不到。」她的房子在北京五棵松一个高度老龄化的社区,父母在这套房子里度过了舒适的晚年。当父母在医院过世后,她现在希望把这套房子专门租给其他老人住。


之前,为了让80多岁的父母住得舒心,这套房子接受了高度定制化的养老改造。她请的是以前北京电视台一档生活家栏目的特邀设计师,由于父母年纪大、家里东西多,设计师给家里设计了超大的储物空间,连沙发都是卡座形式,里面也能储物。不光如此,为了防止老人在家中摔倒,浴室光扶手就有3个,还安放了洗澡凳,尤其是马桶旁边的那个扶手,老人上厕所会高频率使用,周茉专门花了1000多块钱,「用的航空材料,又轻又结实」。就连灶具都用的老年人版本,「是气电两用的,可以防止老人忘了关火导致燃气事故」。考虑到老人弯腰换鞋不方便,还在门口设置了折叠换鞋凳……这一套改造历时半年,花了40多万。


谁在拒绝租房给老人

适老化改造后安装扶手的厕所 受访者供图



「只有老年人住在这里,我才觉得这些心血没有白费。」但她等了20多波看房人,就是没有等到老年人。


无疑,像周茉这样的房东是极少数。但相比于没找到老年人租客,更让她苦闷的是来看房人嫌弃的眼光。「每当我很认真地给人家介绍房子的适老化改造的时候,别人就会比较嫌弃,后来一位朋友还特别提醒我,只要我一说到这些跟『老』有关的东西,来看房的人就会皱眉头。我朋友让我再也不要这么说了。」朋友建议,不仅不要提这个房子住过老人,最好说是自己想在这儿养老,才这么装修的。由于她给父母装修房子时,采用了一些薄荷绿、淡紫色之类比较年轻化的色系,所以她后来改变了话术,开始强调房子的年轻元素,「果然看房的人就不嫌弃了。」


也就是说,只有当她放弃给老年人租房的想法,强调房子的年轻化,她才能租出去。


周茉之前经常在网上看到老年人租房难的帖子,那会儿她觉得,自己要是专门找老年人租客,应该会很好找到,何况她的房子就是专门装修给老年人住的。但当她自己在出租房子时,感受到这种看房者对「老」的嫌弃之后,她才知道为啥这么难。另外,周茉也会慢慢被这种嫌弃所同化。毕竟,她也很难接受房子长久空置带来的损失。


如今,老年人租房困难已经不仅仅是一则社会新闻,而是成为一个持续热议的公共话题。最近半年,这个话题至少上过3次热搜。2024年10月31日,《工人日报》报道《租房市场如何对老年租客更友好?》,里面提到「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老年群体的租房现状;2025年1月,《三联生活周刊》报道,一位女士想给65岁的母亲和外婆租房子,结果见了20多家中介,没有一个愿意租给她们。3月25日,话题#租不到房的60岁以上老年人#,再次登上热搜。


在当下一些城市租房市场供过于求、租金下降的情况下,很多房东也没把大门向老年人敞开。


谁在拒绝租房给老人

图源电影《姥姥的外孙》



租房市场里的「三不租」


在租房过程中,房屋中介是连接房东与租客的重要角色,但在老年人租房这件事上,他们能做的似乎也极为有限。


上个月,四川成都的赵守诚为了给一名70多岁的奶奶找房,找遍了他能用的所有资源。他在当地房地产行业工作了十多年,最近一年多转行当房屋中介,「我比较珍惜来访者,希望给每个人都找到他们喜欢的房子。」


这位老人是在儿女的陪同下来看房的,看上去比较精神。其实老人在成都有房子,但儿女看母亲年纪大了,想把老人接到附近的小区,租个房住,方便他们轮流照顾老人生活。「老奶奶挺注重生活品质的,比如她会要求床、沙发、电视机全部用她自己的,对房子也有要求,比如不能楼层太高,装修还得看得上。」与赵守诚接触到的一些租客不同,老人唯独对价格没有提什么要求,「我们这普遍一套两居室,每月租金大概2500块钱,但最后他们看的房子租金3300块钱一个月的都有」。


当天,他带着老人和儿女看了几套房子,有一套他们比较满意。在平时,他就直接当着客户的面给房东打电话沟通了,「但这是个老年人租户,我就猜到房东不一定会同意,怕当面沟通被拒绝老人心里不好受,就跟他们说『我接下来跟房东沟通一下,再跟你们联系』。」


「果然如我所料,房东直接说,『老年人我们不租,哪怕(房子)空在那里,我也不租』。」赵守诚回忆。


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的几天,赵守诚把能找到的片区相似的20多套房源,全部打电话问了一个遍,结果全部被拒绝。按照常理,几乎所有的房东都会喜欢稳定、长住的租户,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房屋的空置损失,「结果我一说这老人要住3年到5年,房东们更拒绝了,有房东说,『你难道还想在我的房子里送走老人吗?』」。


最后,兄妹俩提出一个办法,先以他们的名义租房子,然后悄悄把老人接过去住,赵守诚没有同意,「我要是不知道就算了,我既然知道了,肯定不能这样处理,作为中介,不仅要对租房者负责,也得对房东负责。」这次租房失败之后,他也感到很沮丧,「我自己家也有老人,我外婆也80多岁了,所以我也能理解,老人肯定也希望子女们近一些,能够陪着她,所以我其实明知道找到房的希望渺茫,但我还是尽量去找了。」


相比之下,还有许多中介,在这种「明知会失败」的事情上,就干脆直接采取拒绝的态度。


北京的周茉遭遇的中介就很典型。她是希望老年人入住的,但对接她的中介人员反而试图阻止她,「这个中介的目标根本不是老年人,我跟他提到我房子的适老化设计,说老人在房子里可以把跌倒的风险降到最低之类,他们却玩命跟我往下压价。」


在对接的中介人员眼里,周茉的想法属于「脱离实际」、「太过于理想化」,中介还问她,「为啥会有租给老人这样奇怪的想法?」


周茉想不通,想让老人有个更好的晚年居所,怎么就成了「奇怪的想法」。


还有一部分房屋中介,对待老年人租房,则采取了一种相对隐蔽的方式。


湖北的陈根今年65岁,他来北京完全是为了帮忙带孙子。儿子一家买的是朝阳区一套不到50平方米的小房子,根本住不下,他只能是白天带完娃,晚上回到出租房里住。前些年他中过风,如今睡觉时鼾声特别大,也没法跟孩子睡一起。


他找房的过程很不顺利。一开始想找个合租,「有张床就够了,只需要晚上睡个觉,省钱。」儿子推荐他找大公司的合租公寓,打理起来省事。结果一问,对方在入住要求上明确写了年龄18-40岁才能住,他只能放弃。以前,陈根只听说年轻人的职场有「35岁危机」,没想到连租个房子也有「年龄危机」。


谁在拒绝租房给老人

受访者供图



他一连找了几个中介,对方都说租不了,被拒绝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合租的人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生活习惯不一样,住一起容易发生矛盾;有的说,老年人晚上习惯起夜,早上也醒得太早,会把同住的人吵醒;还有的说租房的人之间会有社交,老年人跟年轻人年龄差得太远就没法社交了,所以不租。「最后我急了,问中介是不是歧视老年人,他们说不是歧视,就是觉得住一起不合适。」


找合租花了快一个星期,这一周都住在快捷酒店里,但总住酒店也不是办法。那段时间陈根非常郁闷,退休了之后,本来心里就有落差,加上自己的鼾声和生活习惯也被家里人经常埋怨,如今,又叠加了找不到地方住的心酸。「我们在老家本来有挺舒服的房子,结果1000多公里跑过来帮忙带孩子,辛苦就不说了,没想到在租房的时候还受这种歧视。」有几次找房子,他在电话里跟中介说着这些事,差点都掉了眼泪。


有中介建议他找整租,但他所在的朝阳区合租一间房2500块钱能下来,整租一套一居室最少要5000多块,这样一来居住成本直接翻倍。但也没办法,他最后还是找了一套一居室的房子。但中介也明确说了,住之前要签一份「安全责任书」,内容是他在房间里发生任何问题,都与中介和房东无关。


「中介也告诉我,之所以这套房子能租给我,一是看我还算健康,二是因为这是房东直接承包给公司的,房东不会来这套房子里,房子有什么问题让我直接找中介对接。」陈根说。


签订「安全责任书」并非个例,有些老年人即便侥幸能租到房,也被要求「提供体检报告」,而且租金也上涨了10%—20%。


某种程度上,在许多中介眼里,单独居住的老年人,是最不受房东欢迎的租房者。


「我们这租房市场里流传『三不租』,带小孩的不租,养宠物的不租,老年人不租。小孩会搞破坏、乱写乱画;宠物会拆家、掉毛、有异味……之前还有养宠物的想租房的人跟我抱怨,『我们养狗的是犯了天条吗?到处都找不到愿意租的房子』。」成都房屋租赁中介赵守诚说。但相比之下,有些房东是能够接受宠物入住的,「这种我们会在房源上专门标注『可养宠物』,作为一个卖点来吸引客户,但我们从没听说过哪套房源会标注『可住老年人』的。」


谁在拒绝租房给老人

图源电影《姥姥的外孙》




「尊老爱幼」敌不过麻烦风险


之所以老年人租房话题频繁被提及,最大的问题在于,房东所担忧的老年租客所带来的问题,有时候是真实存在的。


贵州30岁的苏敏,之前是并不介意把房子租给老年人的那一类房东。她的房子三室两厅,105平方米,原本是买来自住,但由于工作调到了外地,「与其每年交物业费,房子空着,不如租出去。」


那是她第一次租房,住进来一对60多岁的夫妇,他们来给女儿带孩子。于是,在2023年7月把房子租给这对老夫妇之后,接下来的一年里,在外地的她都没有回来看过房子,相关事宜都交给中介。


2024年7月,到了退房的时候,房子的状况让她几乎崩溃。满地的油污和垃圾,「走上去都黏脚」。


「这两位老年租户确实跟我们生活习惯不同,他们以前住在农村,平时也不拖地,脏了只是扫一扫,但我的房子是瓷砖,菜汤之类的洒在上面,不拖是不行的。」后来,她和父母专门来房子里擦了好几天地。


不光是地砖脏和柜子油污的问题。在床头,她看到一片密密麻麻的蚊子血,「有的巴掌大的地方就有五只蚊子」,后来才知道,租户觉得点蚊香对孩子有害,所以每天睡觉前就会在墙上拍蚊子。


除了生活习惯给房子带来的影响外,后续的押金的交接也出了问题。「水电燃气费用还欠了500块钱,但沟通起来,发现他们不懂得怎么在手机上操作,我就说我帮他们交了,然后从押金里扣除。」但双方最后针对这个具体费用还发生了争执,苏敏还被老人骂了一顿。


「他们年龄比我父母都大,沟通起来非常累,我后来直接让中介去沟通。」苏敏说,发生这件事之后,她以后也不会考虑老年人租户了。


但讲完这些后,苏敏也专门强调,「确实不能一棒子打死,我遇到的情况可能是个例,在网上也见到过有的年轻租户把房子弄得不成样子的。我其实也了解过,身边亲戚朋友里面也遇到过一些老人租户,老人病了,会赶紧从出租屋里面搬走,不给房东添麻烦。」


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相比,房东们更在意的是老年人租房带来的麻烦与风险。


拒绝租房给老人的房东们,普遍不愿意谈论这个话题。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在内的多名房东均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我们这边的房子不愁租户,比起年轻人,老年人只是租房市场里一小部分,相比之下肯定愿意租给年轻人。」


哪怕其中有一名房东的房子,曾经被一名邋遢的年轻租户「糟蹋得不成样子」,「这租户天天吃外卖,收房的时候起码一个月的外卖盒都堆放在房间里,味道特别大」,而这位房东也明知,「老年人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因为不会有老年人一直吃外卖,而且许多老年人挺讲卫生」,但他说自己以后依旧会倾向于找年轻人租户,「会找不邋遢的年轻人」。


这些房东拒绝老年人,还是因为衰老暗含的风险。一名明确拒绝老年人的房东说,「我看过一本讲述独居老人的书,这些老人好多是在房间里去世多日之后,才被人发现的,我很担心这样的事出现在我的房子里。」之前她也曾短暂租房给一位70多岁的老人居住,是中介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租出去的,「加上我又得知那个老人身体不好,那段时间天天紧张,生怕出问题,比租给年轻人累多了。」


除此之外,多位房东也总结: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容易忘记关火关电,而产生危险;部分老人经济能力不好评估,万一拖欠租金或其他费用,又不好强行把他们赶出去;有的房东会有些小心思,年轻人一般是上班族,租房对房屋的利用率比较低,老人则不同,对房屋的利用率更高,「房子也老得快」;而一旦老人摔伤、重病,或者遭遇不测,「那会直接影响房子的风评,甚至还会被说成是『凶宅』,导致房子贬值,得不偿失。」


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钭晓东曾对媒体分析,从法律角度看,虽然《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禁止歧视老年人,但房屋租赁属平等市场主体之间的民事活动,基于双方的自由意志。房东或租赁平台有权选择承租对象,故法律条款上直接认定年龄限制违法存在难度。


有的房东,甚至因为老年人,与租房者对簿公堂。去年,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


租客高参与房东王林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并支付了首期租金和押金。租住者包括高参一家、岳母、岳母家中一位老人以及护理人员。


合同签订的第二天,房东王林询问老人情况,得知老人已经94岁、生活不能自理。王林认为,租户中有「高龄失能老人」,高参隐瞒了同住人的重要信息,构成了欺诈,拒绝向高参交付房屋,并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房屋租赁合同》,由租户赔偿损失。高参也向法院提起反诉,请求确认《房屋租赁合同》已生效,并由房东王林支付违约金。


法院经审理认为,《房屋租赁合同》签订后,以租客为「高龄失能老人」为由拒绝交房,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建立和谐友善的社会秩序,有损老年人权益。房东王林也未能证明其将同住人不能有「高龄失能老人」作为签订租赁合同的关键因素予以考量。


法院最终支持了租户高参的反诉请求,驳回了房东王林的诉讼请求,判决王林承担违约责任。


但在现实中更多的是,很多老人为租房急得团团转,而房东们宁愿「把房空着」。


谁在拒绝租房给老人

图源电影《我啊,走自己的路》




年轻人的焦虑


相比讨论老年人,更多年轻人在这个话题中更关注的是自己的余生。这个话题激起了年轻人关于「有房」和「无房」的争论——毕竟,每个人都会预想自己老了的那一天。


这一代年轻人,如果没有买房,老了住在哪,是个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在北京,40岁的徐波最近也卷入了类似的风波。去年,他被公司裁员之后,拿了离职补偿,「谈判的过程也开心,我忙了十多年,终于有了这么一个赔偿,然后先去旅游了两个月,去了20多个城市。」但过了大半年才发现,他原先觉得只要降薪降职就能找到新工作,但事实是,就算降薪降职,也不容易找,「我开始有些焦虑,我发现以我的年龄,用人单位可能都不会看我的简历。」


他在北京五环外有套三居室,正在还房贷,每个月一万块钱左右。有工作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没工作了一下子压力陡增。「我突然觉得我一个人住这个房子有些浪费,你想取暖费、物业费就要大几千块钱,我又没结婚,家里三居室,我得关五六个门,打扫也麻烦,不扫又不行,外面灰尘多。」


最后,他干脆把北京的房子卖了。「干嘛非要留在北京呢?」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正好在天津找了一份工作,就开始了在天津租房的生活。


「我租的是一套天津市中心的老房子,走路去公司不到10分钟,我早晨去海河边散散步,中午去商场吃个饭、健个身,下午再去哪里喝个咖啡,也不累。」当从一个北京的有房一族,变成了天津的租房一族之后,他获得了一种久违的放松。他之前看过一本叫做《东京八平米》的书,对于书中作者吉井忍的生活方式很喜欢——吉井忍在东京只租住在八平方米的一间小房间里,已经住了7年了,连洗衣机和冰箱都没有,但她却生活得很自由。


当他把自己的租房经历发到社交平台上之后,许多网友表达了质疑,「等你老了你连房子都租不到」,诸如此类的评论有不少。


事实上,就在去年5月份卖掉北京房子之后的第五个月,他就到环京地区买了一套房。「我把我的东西,都放在了那个房子里,不管以后我在哪上班,那是我的一个根。如果我要去旅居,我的东西在那,如果漂累了,我想回来我就在那住着。」


谁在拒绝租房给老人

图源视觉中国



所以说,就算觉得如今租房很快乐,但徐波依然给自己提前找好了一条有房的后路。「毕竟,租房带来的不便是真实存在的,一是不一定找得到,二是也有被房东赶出去的恐惧,我觉得人还是得有一个自己的房子,等我们老了还租房住,确实不现实。」


所以,老年人租房难这种困境,也指向了年轻人和中年人未来的居住选择。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了3亿人。与此同时,在《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中显示,全国独居老人比例已达14.2%,同时,有29.9%的老年人没有产权属于自己或者配偶的住房。


很多老年人也并没有在故乡久居为安。在近几年中,随迁老人、「老漂族」、「候鸟老人」也成为高频词,常出现在各类报道中。而当这些老年人口来到新的城市,首先需要解决的也往往是居住问题。


在这些有可能无法被满足的需求背后,常常连接着社会对老龄化的「准备不足」。很多年轻人曾认为「等到我老了状况或许会好一点」,但没想到就连合租房的「年龄危机」都在向年轻人蔓延,在焦虑这一点上,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比如,在给家里进行适老化改造后,周茉所遇到的绝大部分看房人,对于衰老都是避之不及的态度,有人还觉得「不太吉利」。她觉得纳闷,「你回避衰老,衰老就不会发生在你身上吗?谁不会老呢?」后来她想通了,这种回避背后,正是一种对衰老的焦虑和恐惧。


周茉记得,在二十多位看房人之中,只有一人表达了对她房子的喜爱。那是在今年2月份,对方是一名301医院的中年医生,这名医生对于她的适老化改造连连赞叹,每一个改造细节都仔仔细细地看,「他可能在医院经常接触老年人,说设计得特别合理」。只不过,后来这位医生计划改变,也没有下文了。


而她也很难再继续等待老年人租客了,房子没法一直空着。她决定卖掉房子,卖给一个真正懂这个房子的老人来养老,「如果有这个需求的老人住了进来,我就觉得我的辛苦没有白费,那么价格上都好商量,但是如果买房的人用不到这些,哪怕多卖了些钱,我这心里都难受」。


卖房中介则再一次打击了她——「别人进来都要给你毁掉,人家不喜欢这些。」

谁在拒绝租房给老人

谁在拒绝租房给老人

图源电影《乘船而去》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