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真实姓名为“朱雀玄武敕令”的男子因其奇特姓名与改名经历,引发舆论关注。

2025年4月26日,00后小伙“朱雀玄武敕令”登录湖南政务服务网,申请将名字改为“朱咸宁”。此前,他申请改名为“周天紫薇大帝”,但被有关部门“不予审批”改名申请。

2025年4月25日,这位名叫“朱雀玄武敕令”的男子对媒体表示,他2024年5月改名“朱雀玄武”,2025年1月改成现在的名字,2025年4月申请改名“周天紫薇大帝”,但被拒绝。

据当事男子介绍,其于2001年出生,出生时父母为其取名朱云飞,但他对这个名字不满意,于是两次改名,2024年5月从“朱云飞”变成“朱雀玄武”,2025年1月又改成“朱雀玄武敕令”,后来想改成“周天紫薇大帝”。

奇特的起名、改名与命名经历,迅速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这是王者荣耀玩多了”,也有网友笑称“修仙小说照进了现实”“原地飞升”。

媒体评男子改名周天紫薇大帝被拒

身份证显示男子名为“朱雀玄武敕令”。资料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1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当然,更改姓名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民法典第1015条又规定,除了少数几种情况外,公民应当从父姓或者母姓,这就意味着公民不可以随意选择姓氏。

按照法律规定,当事人认为原名“朱云飞”不好听,是有权变更自己姓名的。从两次改名的寓意来看,“朱雀”“玄武”“敕令”均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词”。

前两次更名都成功了,为什么第三次要改为“周天紫薇大帝”却没有通过审批呢?据媒体报道,他这次改名申请被驳回的理由是,“周天紫薇大帝”这个名字“存在××敏感性,容易引发公众误解”。

“紫薇大帝”是道教中的一位尊神。普通人改成这个名字,会引发什么误解呢?一般人恐怕都不会因为他叫这个名字,就以为他真的是神仙了吧?据这位男子说,他母亲姓周,所以他要改姓周,也是符合民法典规定的。“朱雀玄武敕令”与“周天紫薇大帝”均非生僻字,也没有什么诲淫诲盗之语。既然之前改名“朱雀玄武敕令”成功,这次要改“周天紫薇大帝”为何却没有通过呢?

民法典规定,自然人决定、变更姓名,应当依法向有关机关办理登记手续。中国公民的姓名登记由公安机关负责。在民法典生效前,公安机关对改名申请比较严格,没有警方认为充分的理由,通常不会同意公民改名。但民法典规定,姓名权是公民个人权利,公民有权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决定、更改自己的姓名。公安机关作为姓名登记机关,其职权是依法“登记”公民依法自行决定的姓名。因此,除非有过硬的理由,证明新名字确实有违公序良俗,或是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否则公安机关应当受理他的改名登记。

当然,频繁改名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很多证件上的名字要改,有些证件比如学校的毕业证等还无法改名。但是,现在很多文件上都有身份证号码,这是从上户口时确定之后就终身不变的,所以改名字并不会给社会管理带来特别严重的问题。即使有些麻烦,也是由改名人自己承担。

根据当事人的自述,他改名是为了“起个比较特别、有创意、与众不同的名字”,然而在现实中旁人只当他是开玩笑,他也很少对外自称全名。当事人还认为,自己此前好几次面试工作都被拒绝,都是因为自己名字的缘故,目前正在准备高考。

从这些情节里不难看出,当事男子改名的效果,恐怕并未完全达到其改名的目的。也就是说,公民享有姓名权,也有变更姓名的权利,但要承担改名之后的责任,自负其责。类似案例从古至今也并不罕见,比如当事男子的同姓人士、明末清初画家朱耷就数易其名,“雪个”“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都成了别名别号。他对时人的“哗笑”“见怪”均不以为意,后世才慢慢发现这些名号的独特意义。

顺着这个逻辑,只要当事人有意愿、自负其责,而且不违背公序良俗也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话,行政机关就应做好公共服务,满足当事人的改名申请。推而广之,对于那些姓名里有生僻字以至于电脑难以录入的情况,行政机关应当做的是想方设法保障公民的姓名权,而非以种种理由不予受理。

世界上立法规范人名用字的国家不多,北欧五国(瑞典、丹麦、挪威、冰岛、芬兰)是例外。不过,北欧诸国的文化传统单一,他们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自身民族的姓名传统,以此来抵制其他语族“洋名”的入侵。相较而言,中国姓名文化传统既源远流长又复杂精深,只要不是真的有人起并非汉字的名字,公权力就不应当干预,也不合适以“为你好”的心态而不受理“偏名”“怪名”。

作为对照,台湾地区的“鲑鱼之乱”可资借鉴。2021年3月,台湾一家日本寿司店做促销活动,规定身份证上姓名有“鲑鱼”二字的就可以免单。此讯一出,不少人为了吃一顿免费餐而纷纷改名“鲑鱼”,乃至出现了“全台一百多人改名‘鲑鱼’”“有人改名‘李鱼王大战鲑鱼王’”的盛况。这场“鲑鱼之乱”见证了一次疯狂的营销活动与某种“白食不吃白不吃”的群体心理,也是对“姓名权”的一次大型诠释。

台湾地区现行《民法》规定,自然人一生只能改名三次。因此,有人在改名“鲑鱼”之后惊讶地发现“已经改不回去了”“你会永远叫鲑鱼”。推究这条法律的规定,也是为了规避人们频繁改名带来的负外部性,以及对公序良俗、公共利益的可能损害。同理,此次的“朱雀玄武敕令”“周天紫薇大帝”倒是可以启发立法者审视,如何更为细致地规定自然人的改名权,以免出现可能的负外部性。

总之,无论是你改成鲑鱼而改不回去了,还是改成了王者荣耀或是修仙名字,只要不违反现行法律法规,自然人都依法享有改成某个名字的权利,但也要自负其责承担改名的后果。社会大众不妨对这类改名行为报以自然心与宽容心态,而立法者也可评估以更为细致地立法,保护自然人的姓名权,并在个人自由、公序良俗、公共利益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

王兢

责编 辛省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