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办到第六季,新鲜感不再,疲态渐显,人们纷纷怀念第一季。

不过也还是挺厉害,在人们以为中年女明星已经被打捞一空的时候,这一届还是找到了亮点,推出了六季以来最高龄的姐姐:62岁的叶童,59岁的邓萃雯……

▲ 港女是真能打,叶童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红起,拿过二届金像奖,凭演技封后,事业版图横跨电影、电视以及时尚行业,如今又进军内地综艺界,可谓不错过每一个时代风口,关于她的故事,。

▲ 59岁的邓萃雯是TVB一代传奇港星,同样成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关于她的故事,。

年长的姐姐如果没有唱跳基础,加上体力因素,在浪姐舞台其实不占优势,但观众总是对她们多一份宽容和喜爱,只要她们精神抖擞积极投入,唱唱歌聊聊天就很爱看。

反而是那批年龄在四十往上、五十左右的女明星,如、江一燕、陈德容、 倪虹洁……这个舞台对她们而言是更大的挑战。

▲ 王珞丹今年41岁。曾是四小花旦之一,但在大众视野里消失很久了。

▲ 倪虹洁今年47岁,常演风情娇嗲不靠谱的妈妈。

▲ 清纯梦幻想,曾经是一代最美的琼瑶女郎,今年51岁了。

说德高望重她们还有点够不上,但青春活泼也已经是过去式,她们 不上不下,不红不隐, 与日新月异的时代脱节会被骂, 墨守成规打安全牌会被骂,过于 争强好胜会被骂,姿态太好看了还是会被骂……

她们的状态各不相同,甚至可以称得上缺点不一,但是有趣的是,她们身上罕见的存留着某些共同的个性,很自我, 很理想化,但又很倔强的东西……某种微妙的“文艺感”。

是什么形成了她们这种微妙的共通之处,是什么造就了这些,这后面又有着什么样的时代密码,今天让我们来分析看看。

王珞丹:又文艺又“疯”的女孩子

王珞丹在本期浪姐初登场,与曹颖见面寒暄几句,就上了热搜。

曹颖控制不住体内的娱乐主持人之魂,要问王珞丹一个问题。她先把自己的类似经历抛出来做引子“经常有人把我喊成瞿颖,有点尴尬”,再来一句“问个问题你别生气”当垫子。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让她说下去,脾气好的可能还会条件反射回一句“不生气”,然后后悔得咬自己舌头,谁知王珞丹不按常理出牌,回答:别问了,知道会生气就别问了。曹颖呆住。

▲ 王珞丹很聪明,马上知道对方要问什么,她啪的一声把门关死,到底没让曹颖把问题问出口。

这种事如果发生在更早的年代,大家会骂王珞丹没礼貌、不上道,但现在天下苦爱打探的热心人久矣,纷纷羡慕和赞赏她果断干脆的即时反应。

曹颖想问的是什么问题?

熟悉上古八卦的人都知道,她大概想问的是:有没有人认错你和?这个问题的杀伤力,当年看热闹的人已经走远,但当事人肯定没法忘记,因为此事,她莫名地陷入漩涡之中,伤得不轻。

王珞丹,曾经一代文艺女神。

2011年,她27岁,本来已经站上事业的巅峰。

她的演艺之路相当顺利:内蒙古赤峰长大,北京电影学院毕业;22岁演了的《奋斗》,提名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25岁 她被评为四小花旦之一, 她演的赵宝刚的另一部剧《我的青春谁做主》播出,又是大爆。

26岁她成为那一届金鹰女神,还得了白玉兰奖最具号召力女演员,那年她的作品特别多,文艺的有孟京辉话剧《琥珀》,热度高的有剧版《山楂树之恋》《杜拉拉升职记》等。

▲ 《奋斗》里的米莱是王珞丹给很多人留下的初印象。

▲ 当年四小花旦人选是百万民众参与,近百名娱乐记者联合票选决定的。

▲ 2010年,第八届金鹰电视艺术节,王珞丹是金鹰女神。她是第三位金鹰女神,第一位是2006年,刘亦菲因《神雕侠侣》当选,第二位是2008年,李小璐因《奋斗》当选,关于金鹰女神的故事,。

她不知道危险悄悄靠近,而且是一桩非常莫名的危险。

2011年,因为一部《失恋33天》,同样是小眼睛,走清新可爱小妞型戏路的女演员白百何横空出世。

这部小成本电影是导演滕华涛的轻松之作,用 了 两个年轻人,一个是白百何,一个是文章,投资成本不到900万,斩获票房3.5亿,是年度票房冠军。

小刀锯大树的,近乎奇迹,直到2021年《爱情神话》推出,还有人提起《失恋33天》,说两者都是以小博大都是小妞电影。

▲ 王小贱给黄小仙头上扣个盆剪头发这一幕,看过电影的人都不会忘记。

▲ 男闺蜜王小贱由文章扮演,这也是他履历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实白百何与王珞丹同龄,是城中另外一所演艺名校,中戏毕业,但她22岁结婚24岁生子,原本走的是幸福主妇路线,偶尔出来拍拍戏,玩一下,谁也没想到她会在27岁事业爆发。

除了白衣飘飘的文艺感,白百何身上还有一种罕见的轻松感,这让她非常有观众缘,角色演绎往往 亲切自然,拿到过华表奖和百花奖最佳女主,当然这份事业运中断于2017年,这是后话。

王珞丹与白百何 年龄相同,长相也有点相似,又都有点北方大妞的洒脱不羁,虽然一个主攻电视剧,一个主要在电影方向,但人们还是粗暴地把二人并举,认为她们是小妞角色赛道的竞品。

▲ 连导演赵宝刚也说,白百何对王珞丹是一个威胁。

女明星之间充满竞争,有时甚至完全不由自己决定。

不停被问“有没有人说你们相像”,故意挑动情绪和对立,再用显微镜从她们的表情和话语中寻找罅隙, 白百何说的是:没有哪个导演跟我说过我跟谁长得像。王珞丹比较沉不住气,她说:我觉得她比较尴尬,因为不是说我像她。

▲ 如果论演艺圈资历,确实是王珞丹更加资深一点。

▲ 王珞丹说话不算谨慎,2010年上《天下女人》采访,讲述一次对“出言不逊”。那次相熟的记者问她:影版杜拉拉和剧版杜拉拉有什么不同?她回答:年龄有区别。可这是公众场合,第二天这句话就上了热搜,王珞丹托韩寒替她向徐静蕾道歉。

▲ 那些年韩寒也是流量之王,他的绯闻女友名单很长,徐静蕾和王珞丹都在其中。徐静蕾是因为曾在博客中隔空互相表达好感和支持,王珞丹则是因为合作过《后会无期》(2014),对于这段绯闻,王珞丹说太扯了。

2015年还有一个流言,说《奋斗》里王珞丹角色原本属意白百何,而《失恋33天》白百何角色原本属意王珞丹,据考证两人都没有准确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流言比事实有趣,因此人们信流言。

更糟糕的是,《失恋33天》导演滕华涛亲自下场,愤怒“辟谣”,说《失恋33天》从未找过王珞丹。

▲ 这是滕导微博。

不得不说,这一行为令王珞丹相当尴尬。王珞丹发了长文《一个女演员的自我修理》自辩,说没说过这话,没借此炒作过,欣赏滕导这件事中体现的仗义。说起白百何, 她表示“ 我们不是非此即彼的敌人,而是可以各自精彩的奋斗同仁”,最后她说这是她最后一次回应这起比较和炒作事件。

这篇长文整体心平气和不想惹事,但估计也没什么人看。

等到2017年4月,白百何被卓伟拍到涉嫌婚内出轨,虽然很快澄清已离婚两年,但白百何的事业还是一落千丈。在这件毫无关系的事中,王珞丹依然被网友调侃。

▲ 那天,网上流传着王珞丹朋友圈的截图,她发了一句“春天来了”。人们不由分说把这与白百何事件联系起来。

▲ 卓伟转发戏谑。

很长时间里,王珞丹备受指指点点,她的声音被嘲故作娇柔,她的外表被嘲女版葛优,她随便发个什么微博都会被误读……

▲ 比如2022年,王珞丹发过这样一条微博,本意是自嘲,但是人们的理解方向,是她想翻红而不可得,好可笑。

后来王珞丹决然离开自己熟悉和擅长的小妞路线,转而去做其他方向探索,大概有回避与白百何对比的原因,但是更大原因还是她自己的个性:她是个典型的文艺女青年。

浪姐舞台上,王珞丹一出场就是白衬衫,吉他,架子鼓,钢琴……像一座八十年代文艺女青年怀旧博物馆。

这还真不是人设,她从小学钢琴,14岁学架子鼓,还会滑板、冲浪,爱乐高爱旅行……爱好极其丰富,一个人就能玩得不亦乐乎,觉得时间不够用。

▲ 当时她被拍到带着滑板、背着手风琴、带着吉他,人们普遍反应是嘲笑,认为她“装”,她发滑滑板微博都会被官方交警账号转发说这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

▲ 唱歌不错,2017年在《跨界歌王》跟朴树合唱《清白之年》出过圈。当年她北影艺考,唱摇滚,唱《无地自容》,同学说这个女孩真有个性 。

文艺青年身上是有些标签的:由着性子来,随性,任性,不切实际,精神洁癖,每一条都不导向世俗的成功或幸福。

王珞丹的幸运在于,她原生家庭幸福,很年轻就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2009年她和姐姐一起上《鲁豫有约》,讲了她25年的顺遂人生故事。

她有话直说,比如从小妈妈给选的衣服,姐姐性格柔顺,哪怕不喜欢也说好看,所以她的新衣服特别多,但王珞丹会直接说不喜欢,结果就是她没有那么多新衣服,只能穿姐姐的旧衣服。

还比如当年赵宝刚找她演《奋斗》,给她的是另一个角色,但她看完剧本说只想演米莱,否则就不演了。与赵宝刚合作是多好的机会,她那时也并不真的有议价权,但她没想那么多,幸好赵宝刚权衡后给了她这个机会。

▲ 姐姐从小学舞蹈,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姐妹俩感情非常好。

▲ 一家人很亲密,王珞丹后来在采访中说,她的朋友都会带给爸妈认识,她没有什么事不能跟父母讲。

▲ 王珞丹拒绝了赵宝刚导演一开始给她的角色。

当人的年纪还小、人生还顺利的时候,她的个性是一味有趣的点缀,不无聊,有惊喜,但在年纪渐长、人生没那么顺利的时候,文艺青年个性会带她走上一条更为艰难的路。

从她内心,她应该是不屑于跟任何人比较的,她做决策也不太考虑外部环境和条件怎样,而是自己想要什么。

演过的角色,她不想再演。 没有喜欢的角色,她就不演。别人贴上的标签,她要撕下来,代价是几年时间的空白也行。比起成功,她更想维持的自己心里的快乐和对演戏的热情。骂她矫情的人一定不在少数。

不但事业上这样,在感情上也是。

2024年王珞丹带妈妈上综艺《是女儿也是妈妈》,作为明星的母亲,王妈妈谢红武的催婚力度与很多中国妈妈一样凶猛。对此,王珞丹在浪姐里面轻描淡写对祝绪丹说:催是家长的职业行为,但是否也是你自己的选择。

▲ 妈妈在节目中当众许愿。王妈妈有很传统一面,有时会无视女儿对于独立和界限感的需求,比如王珞丹吐槽她拿自己的包用,她大咧咧说:连你都是我的。

▲ 王珞丹过去最接近于公开的一段绯闻,是跟作家张嘉佳。2014年2015年,两个人被拍到多次同行,张嘉佳夸王珞丹是一个又文艺又有点“疯”的女孩,《金星秀》上,金星突然提到张嘉佳,王珞丹顿时笑开了,戏谑一位嘉宾没读过张嘉佳的书,没文化。最后她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说不回应,只有走进婚姻才会回应。

▲ 两人的友情保持至今,2022年综艺节目《遇见友情人》里,张嘉佳给王珞丹写过一封感人的信,说已经认识3103天,说她是“闪闪发光的明星,历史遗留的少女,工作上的巨人,生活中的傻子,表演的佼佼者,蹭饭的艺术家”。

▲多说一句, 张嘉佳也是知名的畅销书作家,2013年他在微博上发表的33篇睡前小故事转发超200万次,超过4亿人阅读,同年一月,这些故事结集成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总销量超过400万册,获得巨大成功,他随即进军影视行业,可惜2015年《摆渡人》上映争议不断,票房不佳,此后 张嘉佳突然消失了六七年,最近回归综艺时张嘉佳才告诉人们那几年自己得了严重的焦虑症,惊恐症和忧郁症,最高峰一天要吃三十颗药。

近些年,影视圈低迷,演员谋生艰难,不断出现在综艺节目上的王珞丹显然入世了很多,稳重了很多,谨慎了很多。

但底子没怎么变,她还像很多年前一样,还在穿白衬衣,还在打架子鼓,还喜欢摇滚,还在努力创造出新的东西。

黑塞说:那些不适应这个世界的人,其实快要找到自我了。

▲ 出现在浪姐的舞台上的王珞丹,仍然气质清新,也不见老,而且当年怯生生的气质变为沉稳,考虑周到,情绪价值给足,还有很多创意,是非常热门的队长人选。

▲ 目前为止她团队的舞台都是高分,团队全开麦排练效果不弱于正式表演修音后,评委和现场的姐姐都被感动。

倪虹洁:在生活的缝隙里长出天真

倪虹洁在娱乐圈一直是一个很奇怪的存在,你说她不红吧,她是有代表角色的,你说她红吧,她又并不大热。

有次记者问倪虹洁,你演过这么多角色,哪个最像你?倪虹洁说:祝无双。

在《武林外传》里,这个角色有点悲情,是一个哪哪都好、时时刻刻想讨好但却不被爱的女孩。

▲ 《武林外传》中,爱总是流向不缺爱的小郭。

祝无双“血里有风,注定漂泊”,倪虹洁起点是寄人篱下。

她是知青的后代,生于江苏常熟,六个月大就被父母送到上海姑姑家,跟爷爷奶奶姑姑姑父大伯一大家人一起生活,养成了谨慎、敏感、善于体察他人情绪的个性,后来她才知道那叫讨好型人格。

长大后很多年,她娴熟于表演那种因讨好而生的“人来疯”,这种分裂感让人觉得她有点不真实。

实际又是内向的,回忆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倪虹洁说最喜欢一个人去弄堂里快拆迁的断壁残垣,看斑驳的墙,看被主人遗留下来的奖状和布娃娃,想象它们的故事。

▲ 2024年《可凡倾听》,她说起小时候,很乖,很懂事,餐桌上知道自己该吃多少菜。

▲ 倪虹洁的浪姐初舞台是沪语歌《阿婆说》,说送给去年去世的奶奶,歌词都是老人安慰小朋友的话。

倪虹洁没觉得自己好看,她又黑又瘦,总穿大人衣服,高中有男生喜欢她,她诧异:我长成这样怎么会有人喜欢?

她没想过走上演艺之路,一切都来自于机缘巧合。

高二时在广告里演群众演员是为了挣钱,被发掘出来拍了朵而胶囊广告是机缘巧合,挣了两千块,她挺开心。

但这并没有改变她的生活,她高中毕业后在一家宾馆做公关销售,再过一年,自考上了同济大学,经济信息管理专业。还是没选演艺相关专业,那是更有余裕的人的选择,倪虹洁知道的路都相当传统和安全。

▲ 朵而胶囊广告。倪虹洁是高中女生,却被拍出浓浓的熟女味道,她说好像看到十几年后的自己。几年后婷美广告大火,倪虹洁陷入流言,其中一项是说她是变性人,朵而广告中她系着丝巾,一定是为了遮住喉结。当年总有这种荒诞不经又言之凿凿的传闻,刘亦菲也被传过变性人。

1999年,读大学的倪虹洁又拍了一支广告,这支广告让她红遍中国,黑红的红,因为那是一支内衣广告,在那个保守的年代,这支内衣广告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滚动播放,引起轰动。

如果回到1999年,倪虹洁大概不会接这个广告。其实她在拍的时候就傻眼了,她以为是拍保健衣广告,刚试衣的时候也不是这样的,但款式不断调整,到正式开拍变成了内衣……合同已经签了,在大家各种劝说下她勉强拍完。

▲ 那个年代所有人都看过这个广告,听过广告词。

倪虹洁在家奶奶都不让穿吊带衫,现在却拍了内衣广告,认为她有伤风化者有之,有下流联想者有之,她感到无比羞耻。

父母家人的反应使她的羞耻加倍,他们绝口不提,每当电视播放这支广告,大家表现出默默承受羞耻的状态。对于心性敏感的倪虹洁来说,这件事是巨大的灾难,很多年她都不愿提及。

也是在1999年,倪虹洁结婚了。

那时她才21岁,结婚是因为没地方住了,家里也不赞同未婚同居,那就结婚吧。

因为那支备受争议的内衣广告,倪虹洁也被看见了,踏入演艺圈。2006年《武林外传》祝无双是她最 重要的角色之一,她说像世外桃源一样拍了一年,大家相处很好,也不会轧戏,因为都不红 。

▲ 祝无双的口头禅是“放着我来”。

剧集播出, 所有演员大火,倪虹洁算是其中比较不火的,一方面是 祝无双角色不讨巧,另一方面是倪虹洁跑去云南束河开起客栈,说穿着布鞋站在湿漉漉青石板上的感觉有多美好,直到两年后赔完钱,生活把她从那个世界里拉出来。

▲ 拍这部剧时他们没想到《武林外传》会变成史诗级爆剧,豆瓣评分至今9.6分。后来他们还拍了电影版,拍电影版期间倪虹洁离了婚,她过完年回到剧组跟谁也没说,但闫妮看她状态不对,一猜就准。

2009年倪虹洁离了婚,是男方提的。她知道这段婚姻已经出现问题,债务、信任等等,但她不会主动提离婚,她就是这个性格。

这段失败的婚姻留下两个隐忧。第一是某天她突然被通知身负千万巨债,即将被列入失信名单,原来是前夫在婚内因经商欠下债务,需要她共同偿还,怎么办?她认了,慢慢拍戏还上。

第二是孩子归前夫抚养,在大人影响下 渐渐对她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不肯认她,连“妈妈”都不肯叫,她在采访中笑着流泪,说不止为孩子的离心难受,她还能看出孩子对她恶言相向时也是很痛苦的,所以她更加难受。

▲ 2024年8月采访,与孩子还是没有完全和好,她说只能寄希望于他再长大一些。

坚定做演员之后,倪虹洁的路也不算平顺,演过烂剧,演过好戏,拿过奖项,上演技类综艺也被评委骂哭过……她演很多妈妈,曾被称为妈妈专业户。

▲ 2020年倪虹洁上《演员请就位》,策略失误,表现欠佳,压力状况下不敢沟通,被陈凯歌批评……仿佛重现了那个无论如何都不讨喜的祝无双。

直到2021年《爱情神话》上映,倪虹洁再次被大众看见。

格洛瑞亚“有钱有闲老公失踪”,风情又洒脱。 一开始倪虹洁不太喜欢她,觉得她“好开放”……后来格洛瑞亚的部分灵魂注入了她,倪虹洁说那正是她缺少的部分。


▲ 格洛瑞亚。

▲ 浪姐初舞台的那通电话,倪虹洁打给了邵艺辉,邵艺辉说:你这么好、这么可爱,所有人都会喜欢你的。倪虹洁似乎更适合这种鼓励的沟通方式。

像祝无双的姑娘今年47岁了。

她依然像一个孩子, 时刻为生命动感情,流眼泪,甚至为雪人的逝去而伤心哭泣,她说总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上?我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像一阵风,刮过就刮过了,就没有了?

当然她也寻找到了同伴,与多年男友, 相处自在, 不结婚,两人因为 爱猫猫狗狗相识,很有默契,能在几十张桌子的餐厅选中同一张桌子……她津津乐道的是这些。

回顾往昔,生活总归是越来越 好了。20岁时她在广告里成熟妩媚,现在却时常显出几分天真,那是在有余裕的生活之上她的天性的生长。

▲ 她说她会做好每一小点,等更好的一天到来。

陈德容:美人终身任性

浪姐初舞台之前,每个嘉宾给好友打一通电话。叶童打给梁家辉,邓萃雯打给张柏芝,侯主播打给Papi酱,管乐打给杨紫,而陈德容打给了白吟霜——这是唯一一通打给自己演的虚拟人物的电话。

没朋友,自恋……成了她开始的标签。

之后陈德容的表现更是变成这季浪姐的重大争议之一。

她没有舞蹈基础,练舞进度缓慢,队员王蓉建议让老师先教完全套,再细扣每一步动作,两人产生分歧,王蓉退让,大家勉强糊住,但气氛已经变了,公演结束之后,唱跳表现最好的王蓉被淘汰。陈德容被网友骂。

▲ 此言一出,王蓉迅速退让。在单独采访中,陈德容说:我是重视礼貌的人,但我也是有脾气的人。她认为自己已经尽了力,团队里没有爱,王蓉太自我了。

陈德容不在江湖有多年了。每当盘点那些花期短的明星,她总是赫然在列。不是因为现在的她多惨烈,而是她的花期实在美得令人印象深刻。

9岁拍广告,因为 照片被照相馆老板放到橱窗里,吸引了星探,12岁签约了日本资生堂,14岁拍电影《国中女生》。从小被说漂亮,一进校门就有一群人看她,就好像看珍禽异兽,每天放学都有一大堆星探在外面等,有外校男生来看她……陈德容是这么长大的。

▲ 9岁长这样。那年拍了第一支书包广告。

▲ 12岁给资生堂拍广告。与其他广告只有几秒不同,这个广告有60秒。

▲ 《国中女生》是1989年上映,陈德容15岁。

美貌到一定程度,生活不但跟普通人完全不同,甚至普通明星也没有过她那种待遇。

14岁被琼瑶发现,但父母不愿意她太早拍戏,琼瑶说先签约,等她。 邵氏三次登门,请她到香港发展,承诺安排好学习生活一切事宜。她16岁跟周星驰拍戏,19岁琼瑶剧《梅花烙》播出,她火出新高度,被称为琼瑶第一美女。

▲ 琼瑶说等她长大。

▲ 跟周星驰拍《师兄撞鬼》上映,才16岁。传闻周星驰追求过她,但陈德容在《康熙来了》里面否认,说自己那时还小,周星驰不会有兴趣。

▲ 《梅花烙》里白吟霜,是为她量身打造。

年轻的陈德容有一种楚楚动人的古典气质,单薄而不安,纯情而柔弱,是最匹配琼瑶气质的女郎之一,白吟霜令人一见难忘。

后来陈德容也继续演了琼瑶剧《水云间》《一帘幽梦》,也美,也火,但脱离了白吟霜的古典情境,没有那样轰动。

▲ 《一帘幽梦》,美还是美的,但是萧蔷也很美。

陈德容最美的阶段很快过去,1999年《绝代双骄》,她才25岁,婴儿肥褪去之后脸部瘦削,上镜时没有了白吟霜阶段的惊艳。

但她的美貌曾经像个神话,这个神话的余晖能延续多年,可以想象她受到怎样的瞩目和宠爱。 至今陈德容还带着点上 一代美人的自负和距离感,这难免,毕竟她曾经美到过那个高度。

琼瑶的眼光当然是好的,琼瑶的调教陈德容也能很好吸收,她说只要穿上戏服就能进入情境,眼泪需要从哪边流下就能从哪边流下,收放自如。

她与琼瑶剧相得益彰,在琼瑶剧里如鱼得水,因琼瑶剧得到最大赞赏,至今她无法超越那个辉煌,似乎也没有超越 琼瑶式的表演模式。

▲ 2020年底她参加了《我就是演员3》,不久宣布因档期退出。在已播出的部分,她还是沿用了之前比较外放的表演模式,被郝蕾不轻不重地批评,她不服气。

▲ 2021年,她在采访中说演妈妈是奇耻大辱,死也不会演妈,也引起批评。

大美人多人追,但陈德容的感情生活相当简单,她曾在采访中说交往过三任男友,全是圈外人。第一任是学生时期,第二任是联合报系董事长王文杉,交往三年,2000年分手,第三任是她前夫王赞策。

她和前夫王赞策是小学同学,有共同好友,但当时没有讲过话,中间也没有联络,王赞策多数时间在美国生活。2008年两人再次相遇,开始交往,2011年结婚,那年陈德容37岁。

那时陈德容事业高峰期已过,但她没有就此退圈当富商太太,也没有生育,这在台湾似乎不算主流选择,这段婚姻持续了八年,分手也相当平稳。

▲ 前男友王文杉,比陈德容大四岁,多年胡润富豪榜中人,祖父是《联合报》创办人王惕吾,当时王文杉作为长孙和第三代唯一男性,被称为"小王子"。据说王文杉就是看了《梅花烙》对陈德容惊为天人。陈德容在采访中说王文杉曾经希望结婚,但她那时年纪还小,无意结婚。

▲ 陈德容和王赞策。王赞策是房地产商。

▲ 2020年宣布已离婚的事后,陈德容发言相当豁达。2005年上《康熙来了》,小S不敢问她与王文杉的恋情,她也很坦然:男未婚女未嫁,没什么。

▲ 陈德容原生家庭关系很亲密,40岁跟妈妈睡还要求脸对脸。

在浪姐采访中,陈德容说:那些悲观的、悲情的、逆来顺受的,没有一个是我。

其实,无论从表演、生活选择还是综艺中的表现,都可以看出陈德容这一代女性确实有很琼瑶的一面,她任性,且自我。

毕竟在浪漫爱之外,自我也是琼瑶的重要精神内核。


▲ 王蓉离开后陈德容发博,被大家认为缺乏歉意没有真正反思。从正片看,王蓉离开那刻她有歉疚,但也绝不会落泪。

▲ 到第二次分组被剩下,只能勉强成队,陈德容一样没有明显感情波动,这种克制是成熟艺人的自我要求,但也可见对于“自我”以外的世事,她有一颗钢铁心。

她们身上的文艺感由何而来?

尽管浪姐开播以来争议不断,但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挺喜欢看这一批形形色色的中年女明星,举止没有多么亲切讨喜,应对也时时有破绽,却让我感到一种久已不见的迷失在时代之中的文艺感。

▲ 这期浪姐还有一位明显走文艺风的女明星是江小姐,2019年她曾因建筑奖深陷争议,引发连锁效应,几乎导致她退圈。

▲ 后来她较少露面,现在她已结婚生女,丈夫是演员、导演。她在云南有农场和民宿,实现了倪虹洁曾经的心愿。

十年前,文艺是一个热门的词汇,它代表特立独行,代表理想主义,代表自成体系。

但到如今,文艺好像已经变成是一个贬义词, 文艺是伤春悲秋,虚无缥缈,不事生产,活在自己的幻觉里,就像安妮宝贝已然变成一句略带调侃的形容词。

那些白衬衫、吉他、棉布裙、思念与忧伤似乎变成了让人不欣赏的东西,而文艺青年们的率真、自我、任性,注定了他们在这个网络时代里成为某种“笑柄”,他们活成了“不靠谱”的代名词。

在浪姐网罗回的这些40+女明星里,可能在众人眼中看上去都有点不太靠谱。

不论是王珞丹满身文艺符号,还是陈德容的自己给自己打电话,还是倪虹洁多年来擅长演绎的矫揉与纯真杂糅……她们在放大的镜头下,一举一动确实对现在的观众形成一种挑战。

她们是不驯服的不乖巧的,甚至可能是充满错漏的,但正因为如此,你会觉得她们是一些活生生的人,有一种罕见的“真”。这“真”在别人看起来矫揉造作,不合时宜,与世界格格不入,但于她们是生命中很深刻的真实。

王珞丹的独善其身是真,陈德容的耽于美貌是真,倪虹洁的无所适从也是真,她们知道怎么样做才更讨好,但她们相信自己相信的,知行合一,也在为这种与主流相悖的真付出代价。

如今安全讨喜成为明星的自我修养,低迷的经济形势让大家更加焦虑和怕犯错, 但如果只是如此,为什么不去喜欢AI明星呢?

▲ 为讨喜而生的偶像走到极致,是虚拟偶像。这是初音未来,她的演唱会座无虚席,刘晓庆与小男友聊天记录曝出事件中,刘晓庆的微信头像是她。2023年虚拟偶像第一名是洛天依,她跟周华健、薛之谦、王源、陈丽君等人合唱过,入驻过杜莎蜡像馆。

文艺昂贵、不是生存必需品,我们常常支付不起它的价格,只能把它缩成很小的一块,包裹在重重外表之下,成为内心很小的一部分坚持,别人未必理解,你也无法解释,你为什么不能舍弃它而存在。

文艺让这些女孩们始终不能成为主流里的成功者,到了这个年纪,她们也不得不试着努力融入当下的环境,但那种别扭,那种格格不入又让人看了很有共鸣。

这可能是独属于七八十年代人的独特触感:他们成长于社会急速开放、包容的时代,他们成长的年代崇尚特立独行,迷恋诗与民谣,向往爱情,相信友谊,他们获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机会让他们任性成长,他们年轻时爱的音乐、电视和电影是如此隽永,他们崇尚的明星各具风华,他们深信的事务如此虚无缥缈。


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这些拧巴的执傲的内心可能不太能取得世俗意义上成功,但艰难之中,也许可以成就一段真我。

人类踏入信息过剩纷繁复杂的AI时代,我们与完美的AI相比,还剩下什么?

也许就是生而为人的那些非制式的不完美吧,莽撞、任性、天真,对于某些规则的坚守。

哲学家大卫·休谟说: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品质,它只存在思考它们的心灵之中。

人生短暂,愿大家都心存美好。

附录:

1、关于叶童的故事:

2、关于邓萃雯的故事:

3、关于金鹰女神的故事:

上文:

作者:言文文

责任编辑:Miss H

出品:蓝小姐和黄小姐

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