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是特朗普上任的第100天,昨天我在文章中提到了中国外交部的两个动作:
一是,中国外交部分别发布了中英文版的《不跪!》视频;
二是,中国外交部转载了中国外长在金砖外长会议上所说的,“妥协退缩只会让霸凌者得寸进尺”。
这两个信号显示出什么呢?显示出在中美底下官员互相收集信号后,双方评估谈不拢。
果不其然,根据今天最新的消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与中国的谈判将推迟,目前的优先事项是与印度的谈判。
另外,美国总统特朗普昨天(4月29日)在接受美国一个电视台的采访时称,145%的关税是中国“自找的”,相信中国能“自我消化”。
结合这两天中美双方的表态和行动来看,其实就还原出了我刚刚所说的真相。
无论是前段时间中美财长之间的非政治接触,还是中方财政官员进入美国财政大楼等等,中美在评估双方的底线后,发现谈不拢。
当然是谈不拢的,因为美国一定会漫天要价。而且,从目前来看,美国尚未真正感受到痛,美国对中国提出了一些条件,也不可能用中国的根本利益来交换。
几天前我曾说过,中美之间的谈判一定是就贸易谈贸易,就经济谈经济,中国不会拿安全去换取美国的降低关税。
可以说,1.0版本的贸易战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结束。
之前我曾与大家分享过,贸易战1.0从4月3日开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双方的相互攻击和反制,到十几号以后进入僵持。接着大约在20号左右,双方开始展现出微妙的互动信号,也就是双方开始试探对方的底线。
但现在这个阶段过去了,互相试探底线发现谈不拢后,1.0版本就关上大门了,现在我们进入的是2.0版本。
这场贸易战始于美东时间4月2日特朗普宣布所谓的“解放日”,至今已经持续了大约一个月。
从今天或5月1日开始,贸易战将进入2.0版本。
那么,2.0版本的贸易战有什么特点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双方依然处于僵持状态,而中国在策略上依然毫不退让。
昨天我在文章中提到,中国外交部发布了《不跪!》的视频,有些网友质疑为什么叫《不跪!》,正是因为我们从未屈服过。
其实,“不跪”这个词虽然带有一些情绪化色彩,但它恰恰体现了中方坚定的立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肯定不会退缩。
所以,大家对于中美贸易战的缓和,要做好中长期的准备,就像我之前说的,可能需要3到6个月的时间。
当前的国际贸易领域,中美贸易战就像一场“古巴导弹危机”,最终肯定会得到化解,但双方在谈判中一定会坚持到底,不到“死地”不会后退。
那么,现在是否已经到了“死地”或者低谷呢?显然还没有。
所以,无论是让局势继续发展一段时间,还是让关系继续下滑,我们都必须做好严峻的思想准备。
另一方面,从韩国和日本传来的消息显示,4月15日美国和日本开始谈判,但至今仍未谈拢。之后,美国又与韩国进行了谈判,同样没有取得成果。
据韩国方面消息,韩国官员表示,在6月3日之前,也就是韩国大选之前,美韩谈判应该不会取得进展。
众所周知,日本和韩国是美国所谓的盟友,在经济上对美国的冲击远不如中国,而且在战略上还能帮助美国在亚太地区制约中国,但与这两个国家的谈判都如此艰难,更何况是中国呢?
难怪贝森特昨天说,美国将大幅推迟与中国进行谈判的时间。
如果美国之前没有意愿与中国谈判,就不会说“大幅推迟”,这说明美国之前曾想过谈判,但发现无法触及中方底线,所以才推迟谈判。
贝森特还说,要把印度提上议事日程,这意味着美国与日本、韩国都谈不拢,只能把印度拉出来谈判。
这反映出美国目前的策略就像无头苍蝇一样,毫无章法,逮谁是谁。
我们希望印度方面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但我对此并不抱太大信心,当然,这也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内。
中国此次2.0版本的强硬态度,某种程度上回归到了中美贸易战初期甚至更早的阶段,我们坚决奉陪到底。
从“奉陪到底”到“不跪”,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闭环,说明第一轮谈判已经谈不拢了。
那么,从4月30日或5月1日开始的中国第二轮对美强硬,其背后的战略特征或战略目标是什么呢?
其实早在4月3日、4月4日之后,我就分析过,中国是在树立一面大旗,拉起一个阵营。
如今的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来说,其背后隐含的战略议题早已不仅仅是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而是为未来中美继续的双边博弈增加筹码、建章立制。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给对方立规矩,同时也为未来构建一个国际阵营奠定基础。
在这个世界里,中国和美国都将拥有各自的伙伴和盟友。
因此,这才是中国背后真正隐含的政治议程,我认为这个议程相当好,而且越早开始越好。
这正是我之前所强调的,“让子弹多飞一会儿”,“早谈不如晚谈”,如若尚未准备完整,倒不如不谈。
现在,朋友们可能觉得我是在老生常谈,实际上,我之前的那些战略思路,在过程中基本得到了验证,因此,我愿意稍作重复并加以阐述。
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尤其是那些从事对美贸易的公司,如果遭受了损失,那真的是“民族英雄”。
因为说实在的,这不是你们的问题,而是中美两国之间博弈的问题。
在这种时候,民一定要为国分忧,国也一定要为民护航。
因此,我呼吁国家相关部门,无论是商务部还是其他部门,都应向那些在中美贸易战中遭受重大损失的中国对美企业,提供相对较大的扶持措施。
实际上,商务部对它们的扶持措施也是一种外交战略,所以要托住底线。
与此同时,国家还要帮助这些企业进行转型,转型不仅限于“内外贸一体化”,因为有一些企业可能无法转向内贸,而且也可能会冲击内贸市场。
我认为,内贸市场受到的直接冲击不会太大,关键在于如何帮助这些企业转型、转基因。
从长期来看,现在的中美贸易战,不仅仅只是中美贸易战了,而是中美的战略贸易战。
我们需要从这个角度思考,如何更多地帮助那些企业转型,毕竟企业转市场容易,但企业转型、转供应链、转产品并不容易。
当然,转基因无疑是企业家自己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同时,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除了内部“托”和“转”之外,外部的“强”和“弱”同样关键。
“强”,即强化小多边;“弱”,即弱化战略冲突以及与一些国家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这些都是重要的议事议程。
我已经反复强调了这一点,虽然看似老生常谈,但在中美战略贸易战2.0版本即将开始之际,尽管我们并不清楚这场战争的时间有多长,但预计至少3~6个月。
因此,我们要做好严峻的思想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要出力,民间要分忧;同时全国上下要团结一心,在关键的节点上,该强化的强化,该弱化的弱化,该托住的托住,该转型的转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