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距离特朗普高调请求访问中国,已经过去好几天了,但却仍未获得中方的回应,与此同时,中方却在北京会见了另一位美国客人。
在5月20日的会面中,王毅外长和这位美国客人就“美国试图封杀中国芯片”等问题,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沟通。
那么,面对特朗普高调的访华请求,中方为什么要不予理会呢?王毅外长在北京又会见了哪位美国客人呢?
特朗普近期高调释放访华意愿,正值中美关系处于微妙节点,今年4月份,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高达145%的额外关税,引发全球供应链震荡。
经过5月中旬在日内瓦举行的中美高层经贸会谈,双方达成阶段性共识:美方取消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调整反制措施,并建立新的对话机制。
这也导致外界普遍认为,特朗普此时提出访华,意在巩固会谈成果,为美国经济争取更多利好。
然而,中方的“已读不回”却十分的耐人寻味,有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的可信度问题是重要原因。
这位美总统素以“推特外交”和政策反复著称,其言论往往缺乏连贯性,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法让中方对其访华诚意产生质疑。
更关键的是,美方行动与言论的背离,就在特朗普释放访华信号的同时,美国商务部于5月13日发布新措施,试图对中国AI芯片实施“全球封杀”。
虽在中方抗议后,美方将“封杀”措辞调整为了“风险警告”,但仍暴露出其试图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企图。
特朗普政府这种“一边谈合作、一边搞制裁”的做法,无疑严重损害了中美互信。
正如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所说的那样,美方措施是“典型的单边霸凌”,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而在特朗普访华请求遇冷之际,中方却选择了与美国亚洲协会会长康京和会面,向外界传递出了非同一般的信号。
要知道作为资深外交人士,康京和曾长期在联合国任职,其领导的美国亚洲协会期致力于促进中美民间交流。
此次会面中,王毅外长明确表示,中国对美政策始终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并强调亚太地区是中美互动的关键场域。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谈聚焦于芯片制裁议题,王毅外长强调,美方试图封杀中国芯片是“赤裸裸的单边霸凌”,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这一表态与此前商务部的强硬立场形成呼应,事实上,美国对中国芯片的限制已引发国际产业链震动。
甚至就连英伟达CEO黄仁勋都曾直言,对华实施芯片制裁将“帮助中国加速技术自主”,最终损人不利己。
在此背景下,会长康京和当即对华做出了表态,扬言美国亚洲协会愿继续为消除误解搭建平台。
其实当前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源于双方在战略认知上的差异,特朗普政府延续了“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试图通过关税战和技术封锁遏制中国发展。
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未能解决美国自身问题,反而导致其贸易逆差从2018年的9502亿美元升至2024年的12117.5亿美元。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合作,202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6880亿美元,接近历史峰值,双向投资累计超2600亿美元。
这种经济上的深度依存,使得美方部分理性人士开始反思政策,并且在科技领域,美方的打压同样适得其反。
尽管美国试图封锁中国芯片,但中国芯片在AI计算领域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这种“越打压越进步”的现象,凸显了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韧性。
值得欣慰的是,中美民间交流仍在持续,亚洲协会等机构的努力,为两国沟通提供了重要补充。
正如会长康京和所说,增进理解需要基于事实的认知,正是有着这种理性声音的存在,才为中美关系的改善保留了希望。
特朗普访华请求的遇冷与王毅会见康京和的安排,看似偶然,实则是中美博弈的必然结果。
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任何单边行动都难以真正奏效,中方以“不卑不亢”的姿态,既彰显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坚定立场,也体现了推动合作的诚意。
而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则取决于美方能否摒弃冷战思维,回到平等对话的轨道。
主要信源:
1.原文登载于央视新闻2025年05月21日关于“王毅分别同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印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美国亚洲协会会长会谈会见”的报道
2.原文登载于外交部2025年05月21日关于“王毅会见美国亚洲协会会长康京和”的报道
3.原文登载于环球网2025年05月21日关于“王毅会见美国亚洲协会会长康京和”的报道
4.原文登载于直新闻2025年05月21日关于“王毅:美方试图全面封杀中国芯片,是赤裸裸的单边霸凌”的报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