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新闻:近来,特朗普与俄罗斯、乌克兰、欧洲各国频繁互动,急于以各种方式力争与俄罗斯缓和关系,改变美国一贯的政策,您觉得他为什么这样做?
特约评论员 庚欣:近来大家都在关注美俄乌欧的互动,特别注意到其中一个特点,就是特朗普特别着急,可以说是在急于求成,甚至在手段上无所不用其极。我认为,这其中至少有大大小小五个动因。
第一,是特朗普一以贯之的“内部导向原则”,换言之,就是特朗普目前在美国国内的支持率屡创新低。据路透社/益普索(Ipsos)等民调,特朗普的支持率与上月底进行的民调维持在40%以下,比他刚上任时跌了近十个百分点。这是他重返白宫以来的最低水平,而这也是他权力的根本来源,他的得失荣辱都源于此,这就是他最近在缓解俄乌冲突问题上急于求成的直接动因。
因为,特朗普要急于改变这种民调过低且不断下滑的局面,但是确实又没有什么其他好办法。在国内政策方面,他的执政“乏善可陈”,也确实没有什么可以立即见效的“项目”可以推动;在对外政策方面,关税问题上与中国的博弈也不成功。剩下最重要、最显眼也是最有可能作出业绩的就是他的竞选第一大承诺,即“要在24小时内让俄乌停火”,但到现在,不仅24天、已经200多天过去了,他的承诺不仅没有实现,而且似乎反而使战火越烧越大,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特别需要通过推动“俄乌停火”来提高自己的支持率。正是这种压力和紧迫感,让他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促使他在最近涉及俄乌冲突问题上一系列动作过于急于求成。
第二,就是在政治上,特朗普希望以处理俄乌问题来颠覆乃至彻底否定拜登及民主党的形象、政策以及短期内卷土重来的可能,落实他“逢拜必反”的基本政治方针。特朗普四年前输给拜登,四年后终于翻身,除了有个人情绪上的报复心态,更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反建制”的代表,一直对以拜登为代表的民主党的这些“老调”深恶痛绝,所以他这次上来就全面地以一种强势风格(甚至矫枉过正)来彻底颠覆、否定拜登的内外政策,并以此巩固自身政权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长期稳定性,这符合特朗普的性格和政治逻辑。
恰好俄乌冲突就给他落实这个基本方针提供了最好的平台。因为俄乌冲突及美俄军事对抗是拜登四年来做的最烂的事之一,在美国内外都很不得人心,一般人也找不到好办法解决。特朗普挟胜选东风以及美国的霸权资源,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即使有些不顺畅或损失、纰漏,他也会干下去。最近民调中民主党支持率有超过他的情况,这更加大了他的急躁感。
第三.是特朗普不同于美国一般政治人物的价值观以及他的性格,这是他急于求成处理俄乌问题的内在动因。首先,是他的“非意识形态”+“强人价值观”,使他总体比较重视如俄罗斯和普京这样的存在,而比较歧视或轻视像乌克兰和欧洲各国等这种带有依附性的国家,这是他一直以来不同于一般美国人的政治偏好。因此,他对俄罗斯的一些诉求比较易于谅解,明显比拜登等大多数美国的政治人物要客观、开明些。
特朗普的底线是坚决不能和俄罗斯冲突、摊牌,同时又希望从快、从简地摆平俄乌冲突,他开始对普京估计过低,以为普京是处在力不从心的尴尬之中,正好需要找台阶下台,当时就有过急于求成的说法和做法,但很快就踢到了铁板,日前还和俄方就“核武器”争辩。如果像目前这样拖下去,事情很可能走向反面,对自己更不利,因此特朗普要“博”一下,不仅是避免意外发生,而且也符合他一贯的对俄战略考虑。
第四,就是在战略上,特朗普希望尽快借助美俄关系的改善,缓解“多面应战”的被动处境。说起来,特朗普的运气不太好,他遇到了中国,是个实力和态度都比较“硬”的对手;现在又是一个俄罗斯,也是难以对付的存在。最近特朗普对中、对俄都采取了一些缓和的对策,因为这样两个大国同时和他对等博弈,而且中俄关系又比较好,更使特朗普感到心急气躁,希望尽快扭转这个局面。
第五,特朗普急于求成还有个诺贝尔和平奖的因素在吸引他。因为他近来和中国等合作,促成了印巴的“5日战争”停火,以伊的“12日战争”停火和最近泰柬的“5日战争”停火,已经有不止一个国家提名特朗普竞争诺贝尔和平奖,这不仅符合他的性格,又有利于民调支持率上升,还可以和奥巴马有一拼,这使他更急于在推动俄乌停火上有所作为。虽然诺贝尔和平奖是10月份公布名单,这次他不一定赶得上,但是他主观上肯定很在意这个事情。
总之,搞清楚特朗普急于求成的动因,对于我们观察和评估他的各种举措是有帮助的。
作者丨庚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