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就在这一关键时刻,俄罗斯先传来好消息,其承诺“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方就供应多少”,帮中国解决一个后顾之忧。那么,俄罗斯的表态传递出怎样的信号?中俄合作又有哪些意义?
当地时间4月12日,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鲁登科在接受塔斯社采访时表示,俄方已准备好向中国供应“足够多的石油”,以满足中国需求,他强调,中国的选择将基于自身国家利益,而俄罗斯始终是可靠的合作伙伴。这一表态的背景,正是美国对华石油出口因关税战可能归零的现实。数据显示,美国对华原油出口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在其关税加码至145%后,中国炼油厂加工美国原油已无利可图。
尽管美国石油在中国市场占比微小,但其缺口仍需填补,俄罗斯此时的表态,无疑是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有力支持。当然,此举也有利于俄罗斯自身——2024年,俄罗斯以1547万吨的供应量,稳居中国第一大原油来源国,远超沙特和伊拉克。俄罗斯总统特别代表鲍里斯·季托夫指出,中俄经济联系将因美国关税政策而更加紧密,“中国需要替代美国的供应,而俄罗斯需要稳定的出口市场”。
事实上,中俄能源合作并非孤立事件。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俄罗斯对华出口额达1293亿美元,中国对俄出口增长4.1%至1155亿美元。能源贸易仍是核心,但两国在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也在加速。例如,2024年中国进口俄罗斯大豆同比增长47%,农业技术合作成为新增长点。
另一边,尽管美国对俄制裁未直接涉及关税,但美俄关系的脆弱性在近期暴露无遗。特朗普曾试图通过缓和美俄关系实现“联俄制华”,甚至与俄方展开秘密会谈,讨论简化外交流程和重返SWIFT等议题。然而,这一战略因特朗普突然延长对俄制裁而受挫——4月10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将拜登政府时期的对俄制裁延长一年,此举被视为对普京的“背刺”。
在此背景下,鲁登科的表态不仅是对中国的支持,更是对美国的间接警告。俄罗斯深知,其经济命脉依赖于能源出口,而中国市场的稳定性远高于反复无常的西方。当前,俄罗斯正加速推进“去美元化”,与中国扩大本币结算,并深化北极能源开发合作。这些举措既是对美国制裁的回应,也是巩固中俄战略协作的必然选择。
当然,中俄关系的稳固性,从不是“一时兴起”,其根源在于双方利益的深度绑定。对俄罗斯而言,西方制裁已导致其国家福利基金消耗70%,企业破产潮与通胀压力加剧,在此背景下,中国市场成为其经济“生命线”。对中国来说,俄罗斯的能源供应是保障产业链安全的关键,2024年,中国从俄进口能源占其总需求的30%,这一比例在关税战背景下可能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中俄合作并非单纯的利益交换,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曾明确表示,俄中关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互信水平”,任何外部压力都不会动摇两国合作,这种信任在美俄关系反复无常的对比下更显珍贵。
有分析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战本质是一场“全球经济权力重构”的试验,但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美国通胀压力持续攀升,鸡蛋价格同比上涨159%,民生商品短缺甚至催生墨西哥“鸡蛋走私”现象。反观中国,凭借完整产业链和稳定政策环境,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在此背景下,俄罗斯的介入进一步改变了博弈格局,其能源“兜底”承诺不仅帮助中国化解短期风险,更推动两国合作向高附加值领域拓展。
总的来说,中美关税战的持续,暴露了单边主义的局限性,也凸显了多边合作的重要性。俄罗斯的积极表态,既是对中国的支持,也是对自身利益的捍卫。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展现出以稳应变的智慧:通过扩大内需、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构建更具韧性的经济体系。
历史经验表明,贸易战没有赢家,但善于利用变局的国家往往能化危为机。中俄合作的深化,不仅是两国利益的交汇,更是对霸权逻辑的有力回应。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最终回旋时,真正承受代价的,或许正是始作俑者自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